科研资金过境来港 香港科研事业迎来春天
新华社香港5月17日报道:科研经费跨境流入香港。香港科研产业迎来春天
新华社记者周雪婷、张林和李彬彬
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不仅解决了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和科研仪器设备进入内地免征关税的问题,也拓宽了香港科研人员更广泛参与国家科技建设的渠道。
香港科学家认为,这是**给香港科技界的“一剂强心针”。这不仅反映了**对香港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对香港科技界的关心,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香港科技界与内地交流与合作的政策障碍。它为今后促进两地科技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香港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参与建设一个
科研经费问题已相继解决,香港许多科研机构从中受益。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科研交流日益密切,国家科研经费不能在香港各地使用。这一直是困扰香港研究人员的一个问题。许多香港研究人员不得不去两个地方完成他们的研究。不过,在新政策下,香港与内地的科研交流渠道将更加畅通。**支持香港科研机构的第一批科研经费已经到位,总额约为2200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沈祖尧表示,他的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收到首笔款项99万元。“但我相信这是一个开始。”沈祖尧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后续研究、购买大型设备和学术交流。
国家科技部于2015年批准在香港理工大学设立国家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香港分院。该中心主任钟表示,尽管过去大学研究人员可以申请资助国家科研项目,但这些资金不能用于赴港途中。他经常去大陆做研究。由于他在香港也有教学工作,所以每个月都要抽出几天时间去内地,这很不方便,也拖慢了研究进度。现在,资金可以跨境流动,香港研究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在香港进行研究。
香港浸会大学副院长卞表示,浸会大学中医学院正积极申请国家科研基金,支持该校的项目研究。他说,国家科研经费向香港转移扩大了香港整体科研经费的“板块”。他希望尽快公布资金申请、项目评估和实施细节,以便更好地实施相关政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署署长杨表示,国家允许香港大学和研究机构申请*金融科技计划,以解开香港研究行业的壁垒,促进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未来,香港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将有机会独立或与其他香港或内地机构联合投标重大研究项目。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黄炜日前在香港表示,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的相关措施已陆续出台,长期困扰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机制和政策壁垒也已突破。香港的第一笔科研经费落实后,国家的科研经费将在香港与内地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陆续流入香港。
开放内地合作口岸迎接产学研合作新机遇
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其中43人是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还有22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此外,香港的科研评估制度符合国际标准,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获得国际认可。
尽管香港的科学研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缺点。许多香港研究人员认为,香港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得不够。然而,**推出的新政策打开了与内地科研合作的壁垒,使香港的科研成果在内地更顺利地转化。
黄炜表示,今后,科技部将推动粤港澳及海湾地区科技的整合与发展,支持香港创业孵化器与内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深度交流与对接,推动粤港澳及地区创新要素的高效集聚与整合,支持香港科研成果在内地的产业化。
卞表示,内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热土,与香港在临床医学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目前,浸会大学中医学院正与许多内地制药公司合作,如昆药制药和片在黄制药。我们希望将来香港的研究成果商品化的步伐会陆续加快,让更多病人受惠。
2017年11月,科技部认定香港科技园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将其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体系。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长罗范椒芬表示,随着新政策的实施,香港与内地的科研交流渠道将越来越畅通,香港的基础研究和高端研究可以在湾区实现产业化。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石成表示,新政策的出台将推动香港科技园、香港科学院和香港大学科研机构向内地转移先进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另一方面,加强科研合作也将缩短科研与市场应用的链条,尤其有利于加快香港与内地在新经济领域的融合。
香港科研人员融入国家科研体系,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令香港研究人员兴奋的是,新政策正式将香港研究人员纳入国家科研体系。今后,香港科研人员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为祖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说,香港的科学研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其成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新政策下,内地和香港可以共享更多资源,如病人样本、大型设备等。「我希望未来的香港科学家不仅能参与大型的国家科研项目,也有机会成为项目的领导者。」
沈祖尧表示,香港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早,实验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研究人员与世界著名大学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国际视野。相信在与内地科研机构合作时,可以传授他们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国际标准,同时可以从不同的实验理念中得到启发,促进内地生物技术的发展。
钟说,香港的基础设施和建设项目正在蓬勃发展,钢结构工程的研究做得很好。这可用于提升内地的钢铁生产技术,并从内地向国际建筑市场出口优质钢材,反映“国家的需要和香港的优势”。
在新政策下,香港的科研机构也希望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建设中受益。香港数码港董事局主席林嘉莉表示,未来数码港将受益于相关国家的重要科研项目,如新一代互联网、量子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城市、5G移动通信技术等。他还希望中国*在香港设立更多的科技投资基金,国家科技部和科技企业在香港设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