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唯本真才有“真科研”

科普小知识2022-08-06 09:33:25
...

我们的记者胡

就在寒假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给全校教师留下了一个问题:未来五年我将从事什么样的科研工作?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学术生活。李自己给出了答案:做真正的科学研究。

重播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

1月4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在博客上表示,高校教师应该回归科学研究的本真,这引起了很多同事的同情。

彭震明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科技工作会议上,李校长明确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做实实在在的研究,做实实在在的贡献,即有尊严的研究,有价值的研究,有意义的研究,有水平的研究。

在会上,李对讲得很直接。“我希望你在做科学研究项目时能先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真的是为了我的兴趣而做科学研究,还是为了名声而做?我真的有能力在第一节课做这个题目吗,还是必须在第三节课做?”

“在中国科学研究发展的这一点上,资金是可用的,SCI论文是可用的,并且团队是巨大的。然而,我们中的许多人仍然不明白做科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李·说:“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成果既不能引领学术前沿,又不能为经济和社会作出实际贡献,那就是浪费资源和青春。”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高校科研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一条围绕‘三个面向’的改革创新之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具体而言,第一类从追求真理的目标出发,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重要发现或提出创新理论。第二类是完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如国防、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第三类是转化科技成果,结合国家或地方经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李说,这三个方向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观,没有高低之分。只要三者都在各自的领域追求一流,都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真正贡献,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真正的科学研究。

什么阻碍了真正的科学研究

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李坦率地说,强调真正的科学研究并不意味着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科学研究都是“假的”,而是说我们对不同发展阶段科学研究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科学研究既不顽强也不正直。基础不像基础,应用不像应用。它挂在中间,自我娱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中灿了解真正的科学研究。一个是LIGO发现了引力波,检验了事实并扩展了人类的认知。另一类,如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蓝光二极管、液晶显示器、手机、锂离子电池和在过去四年中获得美国工程学院德雷珀奖的发光二极管,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内科学研究经常停留在“真正的科学研究”之外的原因是,我们从来没有好奇和冲动去了解世界并改变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指出:“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功利主义的思维和习惯抑制了好奇心和创造力。功利主义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与过度功利的评价体系密切相关。”

对此,欧阳中灿无法掩饰自己的失望。他认为,现有的科学研究体系已经为科学研究人员的发展设置了许多步骤,将科学研究的动力转化为下一阶段的促进。过多的竞争性基金直接导致了马太效应的出现。需要更多,但不需要更少。最受批评的是对SCI论文近乎病态的崇拜。

他开玩笑说,许多新的年轻研究人员在SCI领域发表的文章比他们的前辈多。不难理解,在每年5月对各种基金进行集中评估期间,有些专家甚至不得不在几天内阅读数百篇成果论文。“因此,论文越多,含金量越低。即使发表在杂志上,也不是真正的突破。”

欧阳中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如果这些问题不改变,无论投入多少,都很难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

如何鼓励真正的科学研究

事实上,这正是李计划在半年内实施的课题:如何重塑学校的科研氛围和环境,引导教师树立真正从事科研的学术意识。具体来说,它涉及到科研评价、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等改革措施。

例如,在评价机制方面,李首先要根据教师的兴趣和能力来划分教师,使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科研中发挥作用。因为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在学术生涯的不同阶段兴趣点也是不同的。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科学研究,应该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不是目前单一的方法。

他说,在基础研究领域,核心是关心好奇心和鼓励探索。对这些研究人员的评估必须延长,例如,每五年一次。评价的内容并不关注论文的数量,而是关注同行的评价。

周中和还表示,同行评议是国际学术评价的主流方式。不过,他也强调,同行评审制度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真正的同行是否被选中,被选中的评审专家是否真正具有独立判断和公正性等。

此外,欧阳中灿还就科研人员是否受邀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专题报道,是否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和学会担任职务,甚至如何培养学生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但是,如果是应用研究,李认为,教师不应该对发表论文和获得国家奖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应该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为社会服务的贡献。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并不重要,但必须生产出真正的产品,这样才能面对工业发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问题。

李说,无论什么样的科研*,只要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释放他们的科研活力,就是一个好的*,一个好的改革方向。相反,那些束缚和阻碍教师的做法必须尽可能地消除。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NPC和CPPCC,2016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