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学家发现范艾伦带能够加速粒子而非捕获粒子

科普小知识2022-08-07 14:11:41
...

美国宇航局的范艾伦辐射探测器证实,在太阳风暴后不久,范艾伦辐射带可以自行加速电子。照片来源:艺术家的印象JHU/美国公共图书馆

高速粒子以两个同心圆围绕地球运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在它们被发现55年后。这两个同心圆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美国宇航局的两个探测器发现,范艾伦辐射带负责加速粒子,而不是从其他地方收集高能粒子。太空科学家相信,他们的最新发现也可以解释土星和木星周围的高能辐射带,以及太阳系外的高能辐射,甚至一些类似太阳的恒星。

1958年,太空科学家詹姆斯·范·艾伦和他的同事确定了辐射区。几年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些同心圆中的电子来自地球遥远的磁气圈(受地球磁场控制)。他们认为,随着这些粒子越来越靠近地球,遇到更强的磁场,它们会加速并进入一个圆形轨道。

然而,这种形式的加速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这最好地描述了随时间逐渐变化的辐射带。20世纪90年代,卫星观测开始显示,范艾伦辐射带的能量和密度变化更快。因此,一个关于辐射带电子源的竞争理论开始生效:带电粒子不是来自很远的地方,而是在原地产生的——辐射带中的电场从*原子获得电子,并将它们加速到接近光速。这一过程将在几秒钟到几个小时内改变辐射带的能量,这更符合20世纪90年代的观测结果。

然而,卫星观测的范围仍然过于稀疏,卫星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观测不同位置辐射带的快速变化特征。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空间科学家、该研究的作者哈兰·斯宾塞认为,为了完全区分这两种加速模式,卫星需要专门为它们设计。

2012年8月,美国宇航局的范艾伦辐射探测器的发射大大缩小了数据差距——这是两颗相同的卫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同时观察辐射带。同年10月初,在太阳风暴耗尽辐射带最外层的大多数电子一周后,两个探测器记录到在不到12小时内电子密度增加了近1000倍。斯宾塞说,两颗卫星的观测结果支持了辐射带中的电场加速电子的说法。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真正区分粒子加速的不同方式."斯宾塞说,“辐射带是太空时代的第一个发现,通过范艾伦辐射探测器了解这一过程的核心非常令人兴奋。”

西南德克萨斯研究所的空间物理学家大卫·麦考马斯评论说,这一观察“清楚地表明,大粒子加速可能发生在辐射带的中心”。

斯宾塞认为,辐射带中某些电磁波的频率与附近磁场中电子的频率一致。这种同步有利于带电粒子的加速。

麦科马斯说,高能粒子的原位加速是一个常见的物理过程。因此,如果它发生在地球上范艾伦辐射带的中心,它也可能发生在木星和土星周围更强的辐射带,甚至是磁化太阳系外恒星的行星(米妮)

《中国科学日报》(2013年7月31日,第二版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