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经费管理改革:创新从棘手处着眼

科普小知识2022-08-07 21:12:30
...

■本报记者甘晓

"现在,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看起来都累了."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在6月9日召开的学习*领导同志讲话座谈会上的讲话。

多年的科研经验表明,由于在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管理方面缺乏人力资源资金,项目经理只能依靠更多的项目来维持正常的科研活动。

与此同时,科研经费的非法使用和科研腐败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多年来,科技界内外一直呼吁将科研经费用于“前沿”。那么,什么是“刀刃”?目前,如何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各种矛盾?

去行政化取决于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科技*改革,消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妥善处理*与市场的关系。

事实上,深化科技*改革,改善科研经费管理,同样刻不容缓。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研究领域,我国科研经费和其他科研资源的分配仍然以*拨款为主,导致许多业内人士习惯的“潜规则”的出现。

去年8月,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在回应广东省科技系统的一起腐败案件时表示:“一些大学的资金是通过人际关系筹集的。还有一些隐藏的规则。科技经费补贴金额应按一定比例返还。这一简短的回应暗示了申请科研项目和返还科研经费的“潜规则”。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认为,这种行政主导的科技资源配置,往往导致*花钱无果。在今年的NPC和CPPCC会议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姚坦东说:“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和活力在生成中产生,是一个新课题。”

充分体现人力资本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劳动预算占项目经费预算总额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15%以内,只能用于支付项目组临时人员的工资和咨询专家的费用,正式的科研人员不得支付智力成果应得的收入。

正如周卫健所说,项目经理必须依靠多个应用主题来增加项目总资金,以增加总人工成本。"科学研究基金的管理未能为每个人致力于某一课题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些研究人员坦率地承认,他们已经承担了这个项目,但不能给自己劳务费,只能给学生。他们觉得有点荒谬。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的核心生产力是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工作,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大量购买仪器。在采访中,研究人员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中,他们觉得自己在科研上的劳动投入没有得到认可。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也表示,国家应该合理增加科技投入中的人力资本比例。他建议增加对中小型项目的科研投资,并扩大青年基金的范围。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申请的金字塔结构,使其结果能够反映在青年基金和优质基金等优质基金的进一步申请中,以激发希望和动力。

坚决杜绝滥用

全国人大去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国家审计署在对科技支撑项目和重大科技项目的审计或调查中,对未经批准的预算调整、扩大支出范围、课题单位和科研人员挪用科研经费等违反相关制度的行为进行了查处。

报告还指出:“管理项目剩余资金和利息的政策是不可行的,一些单位虚报支出。一些项目负责人仍然存在挪用科研经费等违法犯罪问题。

目前,少数科研人员滥用和非法使用科研经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诸多负面评价,影响了整个科学界的声誉。加大对非法使用科研经费的处罚力度,已成为包括学者在内的中国科技界的共识。

在院士大会上,院士们一致同意坚决杜绝科研经费的滥用,在科研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此,中国科学院的杨元熙院士表示,院士群体应该“学会做一名教师,并以世界级的方式行事”。

中国科学新闻(2014-06-11,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