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元:“双一流”建设,实验室支撑至关重要
一流的实验室也必须独立发展。在购买一些必要的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必须自主开发一些满足自身需要的专用实验设备,为生产一流的科研成果打下基础。
自2015年底国务院提出“双一流”建设总体规划以来,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了计划和措施。作为大学建设,特别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支撑条件,大学也在“加快”大学实验室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应该关注哪些重点?我们如何支持“双一流”建设?
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科学报》的记者采访了大连理工大学负责实验室和设备工作的副校长贾振源。
一流的实验室也应该独立发展。
《中国科学报》: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规划,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基地,实现“双一流”,你认为大学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贾振源: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科的标志是拥有一流的团队,有更好的学科方向,培养一流的人才,产生一流的成果。建设一流的学科必须有配套条件——一个好的基地,那就是实验室。
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级实验室和各种工程研究中心,类型和层次多种多样。要管理和建设好这些不同层次的实验室,除了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外,学校管理部门还应做好三项工作:实验设备、实验队伍和实验室管理。
《中国科学报》:应该说我们很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水平并没有落后,但是为什么没有一流的实验水平呢?
贾振源:要建设一流的实验条件,就要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开发。目前,我国高校的许多实验设备水平不能算是落后,但大多数实验设备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我认为,关键是能否根据我们的研究方向、学科前沿和专业,动员教师、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出我们需要的特色实验设备。
必须承认,目前我们的一些设备确实在验证理论和提供必要的测试方法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在创新研究方面仍然不够。要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必须加强实验设备的开发。为了开展重大科技创新,满足国家重大项目、国家研究基地和国家研究中心的需要,需要自主研发实验装置和设备。
一流的实验室也必须独立发展。在购买一些必要的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必须自主开发一些满足自身需要的专用实验设备,为生产一流的科研成果打下基础。这是创建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过程。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目前,我们对仪器设备的发展提出了大型仪器设备一次开发和二次开发的要求。我们设立了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基金,每年支持20至30个设备开发项目。这些实验设备为获得一流的结果提供了条件。
先进设备吸引一流人才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拥有一流的实验条件是否意味着实验室已经拥有一流的科研水平和成果水平?
贾振源:当然不是。科研能力和成果水平主要取决于科研团队的水平和科研条件,一流的人才至关重要。同时,为了让这些优秀人才发挥作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高水平的实验队伍也非常重要。
原来,有一种现象是,高校购买各种设备,但他们购买的大型设备不一定是一流和尖端的,不一定完全符合研究工作的要求。这当然是不合适的。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要面向国际前沿,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领域创新提供条件。先进的实验条件可以渗透到普通实验设备无法到达的实验领域,产生准确的实验数据。实验室也成为该研究领域创新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多学科的一流人才,聚集了强大的研发力量,创造了世界知名的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报》:除了一流的人才,大学实验室的发展也需要普通实验室人员的工作。你认为目前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如何?
贾振源:总的来说,目前高校的实验队伍还比较薄弱。数量和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水平实验基地的要求,导致许多高等级仪器设备的高水平功能没有得到开发。我们的教学和实验水平也需要提高。熟悉先进仪器和设备的学生需要实验室人员的指导。没有人,仪器和设备就不会发挥作用。
在国外优秀大学中,实验人员具有较高的实验能力和仪器功能开发水平,并具有不断提高的精神。因此,实验仪器设备的开发,许多教师的想法和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可以很好地实现。然而,我们的实验团队从水平到重视程度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购买设备成本很高,但在使用效率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如何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实验室队伍?
贾振源:实验室技术人员是一流大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实验队伍应纳入一流学科的整体建设,并按技术类别进行专项建设,形成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技术层次应根据教师的分类和不同层次进行设计,以保证实验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
一流的工程师在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必要树立一流科学家和一流工程师同等重要的观念,开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之间的工作界限,实施教师可以调动的一系列实验技术。
同时,我们还需要依靠灵活的用人机制,从企业中聘请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和专职技术人员,扩大实验队伍。实验室建设不仅对学校开放,而且对外开放。例如,国外一流实验室大多对外开放。他们不仅收取高额管理费,还分享一流的科学家和实验成果,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学科的领先地位。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实验设备资源中存在的“孤岛”和“碎片”现象的管理?
贾振源:“双一流”建设有双重任务。它需要成就和才能。实验室应该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服务。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把教学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尽快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仍然有许多潜力值得探索。从设备管理理念、队伍建设、制度机制、技术支持等方面来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改革,使实验室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现有实验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必须协调分布和开放共享。目前,仍有许多分布过于广泛的实验室,有的分散在研究小组中,有的甚至掌握在教师手中。分散封闭对实验设备的性能极为不利。
为此,要结合学科建设,建立大型实验平台和基地,集中统一实验设备各项功能的管理,以重大项目和重大项目研发为牵引,围绕学科建设特色,构建多类别、多方向的研发平台,实现大型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实验室应统一布局,根据学科建设的特点发展。具有类似功能的实验室应连接成几个部分,以避免术语的划分。“孤岛”现象不应是“孤立的”。同时,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应尽可能开放,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实验室,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率。
简而言之,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我们必须有一流的实验室。学校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但重要的是如何在固定的物理空间管理实验室,有什么管理系统和措施,可以实现什么功能——为什么研究方向服务,提供什么实验条件,支持什么研究和实验。如果这些事情弄清楚并且做得好,实验室的效率就会提高。
上一篇:北林大研究生招生明年有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