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刊多“鸡肋”,但“死”在谁任上成谁责任
见习记者崔爽
“国内很多科技期刊都是鸡肋,主管单位领导认为这个刊物已经活了几十年,死在我的岗位上不是成了我的责任吗?所以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在采访中,一家国内英文期刊的编辑忍不住“揭露真相”。
一方面,为了保护出版数量乃至科研机构的脸面,大量低质量的科技期刊并没有死而复生,它们通过出售自己的页面来获取“暴利”。巨大而分散的混乱隐藏着灰色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少数高质量期刊背负着沉重的行政枷锁,在向高精度发展的道路上挣扎。
结果,优秀论文竞相“出国”,研究人员“先问东西方”。作为科技成果的最佳展示平台,国内科技期刊不堪重负。此外,随着国际一流期刊的竞争,如何打破“穷人变穷”的局面?
管理清晰,适者生存
国家科技图书馆馆长彭依琪从办公室的柜子里拿出厚厚一叠蓝色书籍,分别是《国外科学期刊研究》和《中国科学期刊评价研究》。“基本上,这项研究是在10多年前完成的。由于关注不够,研究被中断了。如果我们现在能继续这样做,应该有许多问题的解决办法。”
面对困难的局面,彭依琪特别强调管理。他认为,国内科研期刊管理的职能被弱化,主要体现在管理部门和职责的模糊性。
在彭贻琦看来,管理的重视对科技期刊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职能部门可以带头形成统一的长远规划,有效解决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期刊的发展要求管理者组织和开展对常见问题、关键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如如何从纸质版发展到电子版,如何拓展优秀的稿件来源。
目前,科技期刊缺乏必要的评价和退出机制,导致了腐败期刊不能生存、不能消亡的局面。这也需要从上到下解决。如灵活有效地管理期刊序号,通过定期评估期刊,优胜劣汰,减少出版物数量,提高质量。
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升华表示,要想打破董事会,首先要清除一群唯利是图的害群之马,“要严肃处理出售版面和不遵守学术出版规则的问题”他认为应该为大量低质量、同质的科技期刊建立合理的退出渠道。同时,要支持一批有潜力的期刊和期刊出版机构的发展壮大。国家重点学科期刊、国家一级学会期刊、中国特色专业期刊都很有前途胡升华表示,中国最优秀的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学科的论文有潜力办好期刊。
正确的评价体系吸引优秀人才
"稿件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科学通报》编辑部主任安锐说。彭贻琦还强调,不断寻找好的稿件来源,拥有好的来源,大量的读者,大量的引文和增加的影响因素,是一种积极的反馈。
安瑞说,许多科研人员长期与期刊编辑合作,在中国保存优秀的稿件,但仅仅依靠科学家的感情和编辑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热心支持国内期刊发展的老师。他想亲自给我们手稿,但他的学生坚决不同意。”在收到的大量意见书中,“SCI?影响因素是什么?中国科学院期刊目录中有多少区域性期刊?”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对此,彭贻琦表示:“稿件来源质量有客观评价标准和主观评价指导。汉语在评价上不能低于英语。”
安瑞认为,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的指标,直接用它来评价论文是不科学的。最初,一些期刊部门被用来为图书馆的分类采购提供参考,而不是用来评估文章的质量根据她的介绍,《科学通报》英文版在同类国际期刊中排名前25%,但根据一些国内分区表,它甚至不符合二流学校博士毕业的要求。在这些指导下,国内科技期刊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说:“我们中国科学家也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我们既不应傲慢也不应轻视自己。我们应该通过积极投稿、审稿、订购等方式支持国内期刊的发展。这些事情不能依靠硬性的规定,而只能等待中国科技期刊质量的逐步提高和人们认识的逐步转变。”
通过质量控制争取话语权
国内优秀科技期刊注重吸收世界一流同行的经验,在发掘稿件来源、保证稿件质量、培养专业编辑队伍方面不断提高。《光:科学与应用》(英文版)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研究所主办,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这是国内光学领域的*杂志。据其常务副总编辑白玉红介绍,该研究所六年前成立时,投入了100万元,“当时它肯定是科技期刊行业的一大支柱”。现在的17人期刊团队,全部是研究所的全职员工,其中一半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是国内科技期刊机构的豪华配置。该俱乐部将其编辑分散在世界各地,参加一流的学术会议,并前往第一个网站邀请稿件。
除了不断探索贡献的来源,安瑞还强调了“严格和公平的同行审查”的重要性。“期刊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应该对稿件质量有明确的要求,并遵守国际评价规范。我们还应该能够严格控制大科学家提交的明显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手稿和稿件。”安丽说。斯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伊诺克强调,成功的期刊需要长期规划和努力。他们不应该从低质量开始,而是从出版的第一天就坚持高质量的发展。
在安瑞看来,虽然一流国际期刊的优势依然明显,但国内期刊也很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作者已经意识到话语权的问题。当一些尖端的结果出来时,一些作者会受到外国期刊的不公平对待,比如要求审查要求和拖延时间。国内外都有竞争”。研究者与国内期刊编辑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方便顺畅。“我们还继续学习国外一流出版集团和期刊的做法,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提供快捷的出版渠道,加强稿件报道的传播等,尽可能争取作者的起始权和话语权。”安蕊说。
(北京,9月27日,《科技日报》)
上一篇:坐过山车能带隐形眼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