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胡丽丽:只要付出热情,工作就不是“苦行僧”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0:27:21
...

胡丽丽:只要付出热情,工作就不是“苦行僧”

胡丽莉在实验室(受访者提供照片)

一头白发,一件简单的衣服,轻声说话。目前,这位看似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已经从事激光玻璃、激光纤维的基础研究及其制备技术的研发30余年,带领团队突破西方技术*,攻克激光钕玻璃的连续熔化技术。她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胡丽莉研究员。最近,她被评为“上海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

自主创新突破技术*

钕玻璃是一种特殊的含稀土发光钕离子的玻璃。它是人类已知的能够输出最大能量的激光工作介质。它可以将可忽略的能量(10负9焦耳)放大到“小太阳”的数量级(10 6焦耳)。

进入21世纪,我国激光聚变装置的研究对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钕玻璃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提出了迫切要求。突破激光钕玻璃的连续熔化技术是解决这一需求的唯一途径。这项技术被誉为美国国家点火设施七大奇迹之一。美国在多年解决关键问题后掌握了这项技术,但对我国实施了严格的技术*和产品禁运。

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才能为中国自主开发大型激光设备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持。胡丽莉和她的团队一起选择了一条艰难而不可逆转的道路。

走进实验室,啃着坚硬的骨头

钕玻璃比普通光学玻璃要精致得多,需要同时满足28项技术指标。冷,开裂;潮湿,容易发霉;包胶耐环境性差,易脱胶;没有额外的压力,你知道,即使你用手触摸它,你手上的温度也会刺激玻璃中压力的变化...

钕玻璃总是在封闭的隧道窑中爆炸。形成的钕玻璃的温度高达600-700摄氏度。它需要在这个隧道窑中停留一周,然后逐渐冷却到60-70度。

实验开始时,玻璃在隧道窑中爆裂。受邀的外国援助专家在参观现场后表示,他们也无法解决问题。胡丽莉决心“只向上走,不向下走”。她带领团队用了半年时间制定新计划,改变隧道窑的结构,最终解决了玻璃开裂的问题。

胡丽丽:只要付出热情,工作就不是“苦行僧”

围绕大规模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的关键技术,胡丽莉团队经过10年的不断研究,已经逐一攻克了大规模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所涵盖的连续熔化、精密退火、包边和检测四项关键核心技术。

它突破了国外技术的*,在以连续熔炼为核心的大尺寸激光钕玻璃大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第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激光钕玻璃连续熔化线自主发明并建成,实现了大型激光钕玻璃的批量生产。

目前,上海光机所已成为自主掌握钕玻璃组件全流程生产技术的国际机构。批量生产的大型激光钕玻璃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申光”系列激光器件和开展了先进基础研究的5拍瓦超强超短激光器件。它在中国的科研、工业制造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应用。

胡丽莉:如果科学研究中有热情,那就不苦。

1987年,胡丽莉在浙江大学完成材料科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后,被中国科学院海洋与光学研究所吸引,申请博士学位。他曾师从中国钕玻璃研究的两位“大师”,甘福喜院士和江院士,从而与钕玻璃结下不解之缘。她总是说,没有团队的合作,这个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

“很多人一毕业就加入了我们的团队。他们已经在一项技术上工作了十多年,并取得了最大的成就。”胡丽莉说。“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掉头发了。随着结婚生子的生命历程,他们把自己想要解决的技术视为另一个孩子。”

据报道,10多年前,当该小组开始连续熔炼实验时,它是在一个由照明瓷砖制成的简易棚里。夏天,棚子里的温度超过40摄氏度。24小时“钉钉”已经成为车间里的常态。

多年来,胡丽莉养成了每天去玻璃熔化车间的习惯。由于连续熔炼技术的需要,一旦机器运行,它将连续运行几个月,一天24小时不间断。她也坦率地承认,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欠家人的债是不可避免的。胡丽莉说:“科学研究工作又苦又差。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苦行,但只要你对工作有热情,这一点都不难。”

上一篇:王泽简介及代表作

下一篇:花叶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