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化的双创教育“危”中有“机”
一场新的流行性肺炎使得全国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第一次面临着寒假后不能返回学校的局面。高校必须面对疫情的影响,同时也面临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巨大挑战。
挑战1:高校整体基于云的教学对双创新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双创教育强调实现教育过程的全覆盖。要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全覆盖。教育形式的变化影响了“全面覆盖和全面渗透”。虽然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但他们无法与面对面的教学效果相比。
挑战2:双创新教育的实验实践基本停滞。双创教育需要开展大量的实验实践。疫情的隔离严重影响了这一联系。例如,由于学生不能返回学校,训练营和双创基地的活动基本停滞。一些学生需要在实验室或领域进行的创新和创业活动不得不一再推迟。
挑战3:前所未有的流行病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打击最大。许多初创企业正在苦苦挣扎,因为它们在两个月内无法正常运营。这将使原本打算创业的学生更害怕采取措施创业,转而寻找更稳定的工作或深造。
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高校的双创工作不能推迟或停止。要做到"防控疫情不放松,双创教育在线"。
特殊流行场景的教育促进了双重创新精神的传承。为了发扬创新和创业精神,一个人必须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只有在危险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展现自己的技能,挑战危险,勇敢地站起来。双创教育应该注重双创精神的教育,而不仅仅是学习几门知识和课程。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真正创业。大多数学生应该学习“敢于思考”和“有创造力”的精神。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教师不退缩,不恐惧,主动思考,成为“第18条线的锚”。他们把“方法总是比问题多”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共同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对策,是一种真正创造性的精神教育。因此,可以说,网络教育在全国高校的成功实施,即大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师生合作克服困难的结果。
网络教育平台提升了双创新教育方式。过去,高校的双创教育基本上是以学校为基础,教学活动大多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疫情期间,在线模式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一方面,平台得到了升级,打破了学校甚至省市的界限。例如,中国浙江大学牵头的“为所有大学创造空间联盟”和各省市的创业俱乐部积极建立平台,定期举办讲座、现场课程和双创意交流活动。
另一方面,网络教学也得到了加强。以我们学校的“创业基础”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5000多名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形成的课程群和课程圈,各年级的学生可以同时上课和在线交流,并且可以由同一班级的许多老师授课。课程内容可以随时复习,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后使用圆圈的学生可以*地组成跨学院和专业的团队,找到项目、团队成员和导师。网上教学互动有多种形式。圆圈互动、弹出信息,甚至小麦交流,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更多互动选择。
在线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双创的质量。在疫情爆发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让教师外出参加会议,听取专家报告,然后返回学校向师生传达报告精神。突然爆发直接打破了这种模式。在网上平台上,每周都有大量免费的专家讲座、玩家和企业家分享、天使投资者交流等活动,每个活动分享数千名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线聆听和互动。作者还参加了几份报告的研究,并对师生一起学习的场景感到兴奋。许多学生的反馈和直接听取专家的报告对他们自己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尤其是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听取同行的报告,这使每个学生意识到机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只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此外,网上跨省多校学生模式直接促进了创业合作。团队合作和沟通是两位创始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从来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对两位创始人的教育也是如此。在线教学模式使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不管有多少老师一起工作,或者有多少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它都有助于直接打破学院、专业、学校甚至省市的界限,让两代人的火花在产生时更加灿烂。
疫情终将过去,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仍需继续。如在线模式和离线模式充分融合,在线模式“宝藏矿”不断挖掘,教学-实践-孵化全过程信息化,推进课程-竞赛-实习基地管理一体化。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从最初的弱联系发展到强联系,从定期联系过渡到持续联系。资源的积累,通过不断推进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发掘具有双重创造潜力的学生和团队,并实施持续跟进和培养,实现从在校学生、校友到创业团队的全覆盖。
(作者是三峡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学院院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