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追记杨承宗:为原子弹“加铀”的功臣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2:00:39
...

追记杨承宗:为原子弹“加铀”的功臣

杨承宗

追记杨承宗:为原子弹“加铀”的功臣

1978年,杨承宗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追记杨承宗:为原子弹“加铀”的功臣

1978年,杨承宗先生(右一)与、马、吴文俊在一起。

追记杨承宗:为原子弹“加铀”的功臣

●他的一些同事和学生被选为院士,一些人成了双料英雄。在学识、贡献和资历上,杨承宗超过了翰林的标准,但他既不是翰林,也没有佩戴民国勋章。至于荣誉的获得和失去,他的心总是平静的:做事情而不去想其他事情是好的。

●2010年9月,人们为杨承宗举行了盛大的百年庆典。*总理亲自写了一封贺信。这位百岁老人一生都保持着宽容、大度和默默奉献的绅士风度。他说,“我一生中只做过两件事。一个是生产原子弹所需的铀,另一个是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专业。”

杨承宗的生平

1911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吴江县。

他于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1934年至1946年,他在北平研究院镭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

从1947年到1951年,她在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与埃琳娜·茱莉·居里夫人一起从事放射化学研究,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1951年秋,他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放射化学实验室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实验室主任。

2011年5月27日,新中国放射化学创始人、创始人、原副院长、放射化学与放射化学系主任、原合肥联合大学第一任校长、合肥大学名誉校长杨承宗先生因医疗救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向居里学习,回到中国

1911年9月,杨承宗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八岐镇。他的父亲杨爱鲁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务实精神的民族实业家。杨承宗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32年7月,他以七科“最佳”成绩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毕业后,杨承宗被大同大学校长曹惠群先生推荐到国家北平研究院物理镭研究所工作。导演请杨承宗跟随郑学习放射化学,为他的学术生涯指明了方向。郑先生是我国第一位从居里夫人那里学习放射化学的研究生,也是我国早期放射化学的奠基人。郑治学严谨、诚实。他非常欣赏和喜爱善于思考、勤奋学习的杨承宗。师生彼此相爱,并很快投入到放射性元素的研究中,如铀、钋、镭和氡。

1947年初,在严济慈先生的推荐下,杨承宗进入居里实验室,在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埃琳娜·朱里奥-居里的指导下研究放射化学的前沿理论。他系统地研究了元素周期表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族中一些难以分离的化学载体元素,并成功地开发了一种通过离子交换从大量载体中分离极少量放射性核素的方法。很快,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从矿石中提取铀的常用方法。

1951年6月15日,杨承宗成功通过由居里夫人主持的论文答辩,获得巴黎大学理学院理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被评为最佳成绩。在为他举行的庆祝会上,居里实验室的学者们过去常常用装满香槟的扁嘴互相碰杯。1951年6月21日,杨承宗接到钱三强从北京发来的电报,告诉他用该组织提供的3000美元购买与原子能有关的书籍、仪器、药品和一台计数装置,并尽快回国。杨承宗立即决定放弃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提供的意向书,以换取他555,350法郎的高薪和补贴。

当朱里奥·居里先生听说杨承宗要回中国的时候,他提前和他约好了,并且慷慨激昂地说:“回去告诉*,如果你想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原子弹,你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原子弹没那么可怕,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有你自己的科学家,钱(前三名),你,钱的妻子(何)和王()。”

回国前夕,杨承宗接受钱三强的委托,用该组织转来的3000美元在法国开始了“疯狂购物”。与此同时,他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积蓄都存到了法国。杨承宗的返回行李包括13个大木箱和铁箱子,里面装满了中国紧缺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制度建设与人才培养

杨承宗回国后,钱三强主任请他担任现代物理研究所第二课题组主任。当时,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分为四大组。第一组组长是,第三组组长是王,第四组组长是彭焕武。继杨承宗之后,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归来的实验核物理学家杨承忠也来到了现代物理研究所。由于它们发音相似,为了区分它们,彭焕武建议将其尊称为“法属杨公”和“英国杨公”。

当时,现代物理研究所有许多核物理人才,但杨承宗是唯一一个精通放射化学的人。1952年10月,现代物理研究所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以核物理研究为中心,全面发展放射化学,为原子能的应用创造条件的方向。其中,放射化学部分的计划是由杨承宗自己起草的。面对西方国家的*,杨承宗亲自编写了放射化学教材,在研究所开设了“放射化学”和“铀化学”等专业课程,系统地向从未接触过放射化学的大学毕业生传授放射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后来,他在核工业部技术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精心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放射化学的骨干。他亲自主持了新中国第一个放射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和准备工作。实验室所在的大楼被称为放射化学大楼,这是当时中国唯一能够进行放射化学操作的实验室。

为了普及同位素应用,配合整个民用原子能工业的发展,自1956年下半年以来,物理研究所举办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讲习班,由杨承宗担任第一次讲习班的班长。该班已连续举办八期,培训了500多名应用核技术人员,为放射性核素在全国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8年,他被邀请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放射化学和放射化学系主任。杨承宗亲自主持制定了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为系里的建设倾注了巨大的精力。

原子弹的“铀”

党*确定发展“两弹一星”的目标时,中国科学院调动了当时几乎所有相关科研力量的精华,承担了“两弹一星”早期基础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任务。杨承宗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从此踏上了一段“秘密旅程”。

1961年4月,第二机械部部长刘杰亲自指派杨承宗到第二机械部五所(铀矿冶研究所)担任副主任,接替刚刚退出的苏联专家。在了解了五所学院的真实情况后,杨承宗在五所学院工作,没有收到正式的调令或任命。

从1961年到1964年,杨承宗带领五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科技团队,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创造了中国核工业生产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其中五家已经自己建造了一座铀冶炼和生产实验工厂。在我国第一座铀水冶工厂尚未建成的情况下,经过三年多的日夜奋战,数百吨重铀酸铵得到了提纯和加工,生产出了足够的纯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核素,取得了几十项符合国际标准的科研成果。其中之一可以将铀的化学过程减少四分之一,并在生产中节省数亿美元。这一阶段是五项科研成果的全盛时期,但由于保密原因,这些成果不能发表。杨承宗带领五名科技人员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核铀的准备工作,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核工业北京化学冶金研究所(前称五所)的宣传手册第一页写道:20世纪60年代初,核化学冶金研究所完成了核纯二氧化铀的简化生产,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开始了铀、钍和镭的湿法冶金,研制了我国第一个铀锭,研制了我国第一克镭,研制了我国第一种原子弹试验材料,研制并生产了我国第一批核钍...到目前为止,核化学冶金研究所的老一代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说:“杨先生领导的五所研究所是我所最辉煌的黄金时期。”"没有像杨先生这样真正的学术领导,一个科研机构是不行的!"“即使在国家明确提出‘以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今天,杨主任制定并认真实施的一套科技成果评价和管理制度,仍然是一个具有领导意义的典范。"

漠不关心,表现出嘲笑生活的意愿

*期间,杨承宗被大字报批评为“当家作主”,“崇洋媚外”,要带五所走“背离*思想的科研道路”。他提倡用两步沉淀法和电渗析法从浸出液中提取铀,这被称为“电解地球”的工艺过程。然而,30多年后,中国采用的主要铀提取方法是原地浸出和堆浸。

1979年4月,中国化学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选举杨承宗为首任主任,吴、、王为副主任,制定了《放射化学学科规划(草案)》。同年11月,杨承宗兼任中国核学会核与放射化学学会主席和中国计量学会电离辐射计量委员会主席。

在杨承宗的推动下,合肥联合大学于1980年10月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所自筹资金的日制大学。杨承宗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自30年前成立以来,它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20多个学院和系,15000多名学生的有影响力和强大的学院。它不断向社会输送各种专业人才。合肥联合大学现更名为合肥学院。

2010年9月,每个人都为杨承宗举行了盛大的百年庆典。*总理亲自写了一封贺信。这位百岁老人一生都保持着宽容、大度和默默奉献的绅士风度。他说,“我一生中只做过两件事。一个是生产原子弹所需的铀,另一个是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专业。”

20世纪60年代初原子弹成功后,*特别委员会和国防办公室下令奖励研制原子弹的有功人员。第二航空航天部将所有获奖者晋升为一等工资,但杨承宗并不享受这一待遇,因为他隶属于中国科技大学。他的一些同事和学生被选为院士,一些人成了双料英雄。在学识、贡献和资历上,杨承宗超过了翰林的标准,但他既不是翰林,也没有佩戴民国勋章。至于荣誉的获得和失去,他的心总是平静的:做事情而不去想其他事情是好的。

然而,历史不会忘记,杨承宗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勋章的功勋人物。张劲夫为他写道: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创始人。杨承宗的老领导、原第二军事机械部部长刘杰为他题词:杨承宗接受了居里夫人的建议,为放射化学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成功地解决了发展核弹原料的关键问题,为核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功德无量。

用王院士的话来说,杨承宗的贡献是:“李先生对我国核燃料化学人才的建立、发展和培养所作的努力和杰出贡献,在任何评价中都不高。”他的人格,用李虎侯教授的话来说:“李先生的淡泊态度和明确的志向,更不用说在今天的社会,即使是历史上的圣贤也是弥足珍贵的。”

2011年5月27日,杨承宗先生从他热爱的放射化学事业回到家中。他对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所作出的许多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贡献,在*的史册上被铭记。他对名利的漠视和爱国主义也为我国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作者张志辉刘培:中国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