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学报:坚守学术诚信 弘扬道德建设正能量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2:56:40
...

周艺平

针对近期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主任臧学术造假事件的蔓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近日向四川大学全体师生发表了题为《大学的学术诚信与科学精神》的专题演讲:“你不能点燃世界,但你必须诚信。你可以在任何事情上破产,但你的学术声誉不能破产。”

不用说,近年来,随着一个又一个学术不端事件的曝光,学术不端似乎在上升。论文剽窃、成果剽窃、数据伪造、文凭伪造和其他名誉行为表明,在高等教育、学术和科学研究领域缺乏诚实和信誉令人担忧。学术不端已经成为科学界和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无法回避和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缺乏学术诚信有许多原因。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滑坡、社会环境的浮躁心态和市场缺陷、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社会的不耐烦也影响了学术界。每个人都渴望发表文章、获得学位、发表作品、评价职称和获得奖励,这导致了假实验报告、假学位论文和假毕业证书的出现。

学术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学术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在人才评价方面有简单量化的倾向,例如,他们只看发表了多少文章,而不注意文章本身的质量和价值。这种简单而量化的评价方法使得许多研究者愿意玩“短、平、快”而不是“高、细、尖”,从而引发了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事实上,在一个社会里,学术界是不应该缺少诚实的领域。科学追求真理,其价值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和注重实事求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说:“科学是一门诚实的科学。这决不能是假的。这需要努力工作。”因此,科学家必须是诚实的人,不会容忍任何伪造。一旦被证伪,它就偏离了科学本身的价值。学术不端行为将严重影响科学的发展,影响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为了实现我国学术和科学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营造廉洁的环境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氛围。这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古代圣人孟子说:“没有轴的汽车是不能工作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无法忍受的。”可见,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原则。它是一种行为,一种道德,一种责任,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自尊和尊严。“诚实,诚实,学习”,“相信内心,相信外部的人”是每一个立足于天地之间的人的基本道德。

此外,要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充分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避免评价“一刀切”,建立分类评价和质量导向评价机制。

整个学术界应该对学术不端行为保持零容忍,一旦被证实,就不会容忍。因此,严惩学术不端行为仍然需要法律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诚信危机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也是社会转型期的制度问题。尽管相关机构发布了一些部门规章和措施,但这些规章是分散和零散的。目前,迫切需要在国家一级制定一部法律,以确保科研机构和大学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时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可循。

事实上,学术诚信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不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自觉融入维护学术诚信和行为准则的世界学术界。

事实上,诚信教育、学术规范化教育和加强监督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研究是为了科学研究,还是科学研究被视为一种追求名利和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如果我们看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世界上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取得这些成就的科学家只有好奇心、求知欲、对自己专业的无限兴趣,甚至以“只求耕耘,不求收获”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对于一个真正热爱科学的人来说,很难想象他会抄袭别人的成就。

学术研究是一项需要终生管理的职业。学术声誉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在这方面,世界科学大师和我们的老一代科学家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法拉第、牛顿和爱因斯坦一生都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研究的目的只是为了促进科学进步。我国的老一代科学家,如朱克真、石长旭,能够忍受孤独,坐在板凳上,不求名利,安下心来学习,勤奋工作,脚踏实地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当一个人说话时,他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当一个人写作时,他把人放在第一位。”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他们应该以身作则,按照自己的言行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的领导者。如果现代化是一座摩天大楼,诚实是它坚固的基石。有了它的支持,这座建筑将屹立不倒。一旦失去诚信,人们将失去安全感,社会将失去凝聚力,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将无法实现。

谢和平院士在他的讲话中说:“社会可能是世俗的和浮躁的,但学习不能是世俗的,教育不能是浮躁的,学校不能是功利的。”老实说。

只有建立学术诚信,坚持学术道德,才能用学术诚信巩固中国梦的基础。让学术诚信成为强大的道德正能量,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让我们的社会尽快成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中国科学新闻(2013-09-23,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