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的物理学知识
“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是中学物理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之一。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附近,物理不是那么神秘、难学、有趣。人类是*的灵长类动物。人体是生命进化中最复杂的有机体之一。人体涉及哪些初中物理知识?用学生熟知的课程资源“人体”复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当我在三年级复习物理时,我特别安排了一堂“人体物理学知识”的复习课。学生们非常热情,热情洋溢。他们认识到了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提高了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在课堂上,首先介绍主题。“男孩和女孩,人类是*的灵长类动物。人类是生命进化中最复杂的生物之一。关于人类,我们学到了什么物理知识?请动脑筋,分组讨论。问尽可能多的问题并回答它们。如果你不能回答,你可以呆到最后一节课,一起讨论大约10分钟。然后,每个小组将与全班交流,提出或回答最多问题的小组将是赢家。”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非常活跃,并且尽力表达他们的观点。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并写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补充了不完美的答案。同样的问题没有重复。最后,学生们提出并澄清了以下问题,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I .机械知识
1.压力知识
(1)人们的牙齿使用压力知识。人们的门牙和犬齿是尖的,双尖牙和磨牙的牙冠有尖的突起。这些是减少接受范围和增加压力的方法,这样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咀嚼食物或咀嚼食物。
(2)人的脚有大有小。一般的规则是,高个子的脚也很大,从而确保不同体重的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基本相同。
(3)当一个人吸气时,胸肌增加了胸腔的容积,肺中一定量气体的容积增加,压力降低,低于外界的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推动空气进入呼吸道和人体的肺泡;当一个人呼气时,胸肌使胸腔收缩并压缩肺以减小其体积,并且肺中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力增加,压力大于大气压力,从而呼出二氧化碳。
(4)人体血液的流动取决于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
2.摩擦知识
(1)在人的口腔中,舌头的表面是粗糙的,上颚有线条。这些结构增加了与食物的摩擦,便于搅拌食物或将食物喂入食道。
(2)人们的手掌和脚底有特殊的掌纹。当握力固定时,手掌上的指纹和掌纹会增加与接触物体的摩擦力,方便人们抓握被摄物体。脚底的图案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人们在走路时滑倒袜子和鞋子,从而节省更多的力气。
(3)当一个人走路时,脚和地面之间会产生摩擦。脚向后推着地面,并有相对于地面向后移动的趋势。面对地面上的鞋底产生摩擦阻力,阻止脚相对于地面向后移动。这种力量是向前的,正是这种力量使人向前。
3.简单的机器
前臂是一个费力的杠杆。肘关节是它的支点。当举起某物时,物体的重力作用于它的阻力,肱二头肌施加的力就是它的力量。
4.能源知识
(1)人吃的食物,经过消化后,不能被人直接吸收成小分子,可以被人通过消化道吸收和利用成细胞,细胞中发生化学变化,生物质能转化成化学能被人利用。
(2)人体生理弯曲(颈椎弯曲、胸椎弯曲、腰椎弯曲和骶骨弯曲),以及人体足弓、股骨和胫骨的弯曲,就像自行车座椅下的弹簧,可以将行走或跳跃时上下运动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可以有效减少行走时振动对大脑的影响。
第二,热学知识
(1)当一个人长时间从事剧烈活动时,人体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热量没有及时散发,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被破坏。人体的汗腺会及时分泌汗液。汗液的蒸发吸收了人体的大量热量,使人体温度保持在37℃的恒定温度。当温度很高,人体的热量很难消散时,人体也会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
(2)头发不仅具有美容功能,还能调节体温,保护大脑。冬天,寒风凛冽,血管收缩,头发可以在头部保持一定的热量。夏天,太阳炙热,头发可以保护头皮免受阳光直射。同时,血管扩张,毛发可以散热。因此,头发具有保温和散热的双重功能。
第三,光学知识
(1)人眼是最敏感的“相机”。眼睛的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瞳孔的大小随着光线的强度而变化。透镜就像凸透镜,它的焦距可以改变。视网膜就像“薄膜”。对于正常的眼睛来说,当人们看远处的物体时,镜头的曲率减小,焦距变大。当观察附近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率变大,焦距变小,因此图像总是可以清晰地形成在视网膜上。
(2)人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发射一定波长的红外线。然而,人体的某个部位有炎症。当温度局部升高时,局部发射的红外线强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拍摄红外照片来辅助医疗诊断。
(3)人眼根据光的线性传播来判断物体的具体位置。当一个人用一只眼睛看一个物体时,他不仅不能用两只眼睛看清楚它,而且当他对着光看时,他不能确定物体离人的距离和物体的准确位置。当你用你的眼睛看它的时候,你是对着光看的。光线穿过的位置就是物体的位置。
第四,电学知识
人体有生物电。利用医疗设备检测人体的生物电,可以知道人体组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例如,医学上的心电图和脑电图就是根据这一现象制作的。测谎仪还根据人体的当前状况做出判断。当一个人说谎时,人体的生物电会发生异常变化,根据生物电可以判断他是否在说谎。
五、声学知识
(1)人类的声带振动并发声,这样人们就可以用语言互相交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带,说话时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判断谁在说话。
(2)人耳是听觉器官,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传递给人耳。振动的空气导致耳膜振动。耳膜将振动传递给听小骨,将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形成听觉。
(3)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人体骨骼可以传递声音。如果传导性耳聋是唯一的原因,骨传导可以用来听声音。
(4)人的双耳效应有助于人们判断声源的位置。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通常是不同的,声音传输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度也是不同的。根据这些差异,人们可以判断声源的位置。
教学后反思:
(1)只有意外,而不是不可能。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的老师往往过于保守。一方面,他们担心如果放开手脚,他们将无法掌握学生的知识,无法应付考试。另一方面,我担心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想。实践证明,学生有很大的学习潜力。只要教师组织良好,善于引导和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利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学习能力。
(2)学生是教师学习的宝贵资源。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如教师,但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很多东西,尤其是学生的群体效应不可低估。如果学生们讨论和争论,他们会互相启发,提出许多新的想法。新问题的提出产生了新问题,引发了教师和学生的新思考。它被称为“教学是互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