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访湖南师大刘铁芳:地方高校如何向通识教育靠拢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9:05:56
...

访湖南师大刘铁芳:地方高校如何向通识教育靠拢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所认可,但不难发现,中国通识教育的发展集中在重点大学。在许多地方高校,通识教育尚未开始。那么,地方院校应该向普通教育靠拢吗?有多可行?记者采访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铁芳教授。

刘铁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地方高校没有必要开展通识教育,但关键在于它的可行性。几年前,刘铁芳建议重点大学的本科教育应该以通识教育为重点,地方大学应该加强通识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尝试开设包含通识元素的课程和讲座。

在他看来,没有普通教育的大学几乎没有任何质量。“因为没有普通教育的学院和大学,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在本质上都是按照专科教育模式建立的——不是为了培养人,而是为了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培养专科学校。然而,在现实中,地方高校的通识教育相对狭窄

“对许多地方大学来说,以课程为导向的普通教育更为现实。但目前,教师和课程已成为地方高校发展通识教育的障碍。”刘铁芳指出了地方高校发展通识教育的一大矛盾。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高校通识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高校教师大多是在教材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所教的专业知识具有明显的特色。此外,一些学院和大学已经将通识教育课程改为入门课程,这使得不可能实现对各类教师的通识教育的真正效果。

刘铁芳认为,建立通识教育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建立通识教育学院,让地方高校的一些优秀学生能够享受到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二是建立大规模招生机制,弱化本科初级专业;第三,应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从本科教育的第一年起加强通识教育,特别是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通识教育。第四,开展讨论式教学,通过生动的讨论和交流,实现真正的通识教育。第五,通过关于人文和普通教育的讲座,加强了普通教育的氛围。

“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吸引一些对古典文学和人类有更深理解的教师来开设通识课程,但目前能选修这类课程的教师并不多。”刘铁芳说:“关键在于地方高校的教育形式,主要是专业教育。教师水平还没有被纳入普通教育的思想。因此,地方院校应该提供的普通教育往往被公共基础课程、优质课程和讲座所取代。”

目前,通识教育课程过于依赖教材,这也是通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刘铁芳认为,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题知识讲座,另一种是经典研究。从普通教育的形式来看,后者更为重要。

刘铁芳告诉记者,所谓经典阅读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可以启迪人们的心灵,打破职业教育带来的思维局限。“要真正实现提升人的目标,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当成一门入门课程,也不能用看电影、经典爱情片和其他形式来代替它。”

他举例说明,在国学教学中,通识教育课程不能简单地维护和美化国学,而应该站在时代的角度,将其解读为一部人类经典。"这就要求人们回归原著,辩证地看待它."这也是通识教育中“小班讨论”的重点之一。

“然而,不仅是地方高校,而且高校也将仍然处于开展此类课程的两难境地。”刘铁芳说,一方面,高校公共课比重过大,直接影响了公共课的开设,有的学校甚至将公共课等同于公共基础课。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没有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这使得学生在入学后很难对课程感兴趣。因此,通识教育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不仅是大学教育的问题,也涉及通识教育的安排

《中国科学日报》(第7版《观察》,2014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