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学”号完成西太平洋科考航次返青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9:19:20
...

6月9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完成了“中西太平洋水体综合考察航行”和“雅浦海域山区综合地球物理考察航行”,顺利返回青岛。

据报道,这次科学考察于4月6日从青岛出发,历时65天,总航程11200海里。其中,“中西太平洋水体综合调查航次”历时41天,完成67个大型综合调查站,回收2套海底标志,布设5套海底标志,布设13个XCTD站,布设7个Argo浮标,观测3个废弃的湍流剖面仪(XMP),获取620克图像数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和研究员在一份非正式介绍中说,本次航行中观测海域的水团包括南半球亚热带次表层高盐度和低盐度、北半球亚热带次表层高盐度和低盐度、赤道表层低盐度和亚热带模式水。观测剖面PAC-ST-07纵向横跨西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35 N的海底标志正好位于黑潮延伸体的主轴区。连续观测一年以上的温、盐度资料将有助于研究其流速和主轴变化。在观测剖面PAC-ST07上捕获了三个中尺度涡,30 N和25 N的位势尺度位于中尺度涡的高发生区。一年多的温度和盐流连续观测资料将有助于研究该地区的中尺度涡。

据了解,“雅浦海山综合物探航次”历时21天,开展了重磁、多波束和浅层剖面、ADCP和多道地震导航观测、海山电视抓拍和OBS恢复等多学科调查内容。一路上,收集了920多公里的地震测线,完成了5次电视抓取取样作业,成功回收了6台海底地震仪。航次首席科学家董冬冬表示,自航次结束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的雅浦海域共采集了重磁地震多波束等2120公里的地球物理同步测量断面和12条OBS记录的自然地震数据,实现了两年多来对该海域自然地震的连续观测,以及覆盖雅浦俯冲带系统所有关键构造单元、面积超过16万平方公里的珍贵岩石样品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得标志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初步建立了雅浦海域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观测网络。数据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利用此次航行获得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将获得雅浦俯冲带的精细地貌,揭示浅部沉积构造和深部壳幔构造特征,以及雅浦俯冲带基底岩石的物质组成和来源。

在这次航行中,“科学”号于5月16日至20日停靠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波拿巴港,并成功完成了采购和供应任务。这是“科学”号科学研究船自投入运行以来首次停靠外国港口。在香港逗留期间,中国驻密克罗尼西亚大使李杰以及使馆工作人员和外国援助人员的代表等着《科学》杂志进行访问和交流。

接下来,科学研究船“科学”号将停靠维修,并将呈现新的面貌,以迎接下一次航行的科学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