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是怎样的?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说到唐太宗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皇帝,在当时的历史上关于唐太宗的传说还是有不少的,主要讲述的就是当时的唐太宗的功绩,那么,唐太宗其实对当时的唐朝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过,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却堕落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唐太宗晚年是怎样的?昏庸到了什么地步?一起来看看吧!
一代明君唐太宗,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在影视剧、小说里,都是文可治天下,武可安四邻的贤主。
他虚心纳谏,将直言不讳的魏征奉为上宾,是中学课本里都有的文言典范。
他选贤举能,广施仁政,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可人无完人,历史在记下唐太宗功勋的同时,并没有以功抵过,将其晚年的昏庸全然抹去。
人们觉得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主要因为他做了以下五件事:
一、毁魏征墓碑,赐刘洎自杀,从谏如流荡然无存!
年轻时候的李世民,身边围绕的敢于直言的大臣有30余名之多。最受他倚重的除了“镜子”魏征,还有“性最坚贞”的刘洎。
结果到了晚年,魏征发现他开始“渐恶直言”,当他提出“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的“十条”劝谏之时,年老的唐太宗甚至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
《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有记载,若不是文德皇后从旁斡旋,魏征好几次都脑袋不保。
可是,最终,唐太宗还是下令毁了魏征墓碑,等于完全否决了这个人存在的意义。
刘洎呢,更是悲催。因为说了一句“疾势如此,圣躬可忧”的肺腑之言,被有心人褚遂良“变味”传给了唐太宗。
他在没有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毫不客气挥刀,逼迫刘洎自杀。
直言之臣个个去世,世上再无人能干涉他左右,宰相房玄龄临终时难过地说,现在朝廷已经无人敢犯颜强谏了。
二、网罗美女充斥后宫,纵欲伤身,死亡成迷。
关于唐太宗晚年的桃色新闻,没有一箩筐也有半箩筐。更难以置信的是,他连亲弟媳也不肯放过。
弟弟李元吉去世,弟媳妇杨氏迅速被他宠为枕边人,真是要多出格有多出格。
他沉迷酒色,到处出游,收罗美女,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庐江王被杀后,他霸占了庐江王的爱姬。一代女皇武则天,起初也是他的妃子,“武才人”之名也是在唐太宗给予的。
彼时,贤后文德皇后已经去世,少了人规劝,他开始肆无忌惮地过起了荒淫无度的生活。
无节制的酒色逐渐掏空了李世民的身体,使得他健康不在。
后来,李世民得了中风,病体稍愈,就开始遍寻金石丹药,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
大臣王玄策献了被俘虏的一名印度和尚给他,他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吃下了丹药,结果中毒身亡。
唐太宗的死因虽至今是迷,但无风不起浪,吃丹药中毒而亡说,并非空穴来风。
三、宁可错杀,不可使一人威胁我李氏王朝!
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昼出现。
当时民间流传又有本《秘记》在流传,上面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让李世民很惶恐,所以他誓要找到这个“武王”。
当时,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行酒令时,恰好又听到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子”。
联想到“女主昌”的预言,他确定“女主武王”指的就是李君羡。
随即,他便给李君羡硬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了。
为了李氏*,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想来也是十分昏庸了。
四、以我为中心,大兴土木,穷兵黩武。
在历史上,皇帝大兴土木总是跟劳民伤财联系在一起的。到了晚年,太宗为了享受,也是完全不顾百姓死活的。
更可怕的是,他还乐此不疲,亲自当监理,在长安、洛阳等地建造大型行宫。
翠微宫修成后,他嫌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又下令重修了玉华宫。
一句话,耗费白银数以亿计不说,数不尽的能工巧匠也因此命丧黄泉。
因为修建宫殿,官员趁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时民怨四起,竟然爆发了起义。
起义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但太宗的所作所为,显然已十分令人齿寒。
最耗费民脂民膏另外一件事,是战争。
唐太宗是武将出身,为了显示其盖世武功,他数次远征高句丽。
为了筹集军费开支,他还令各地官府逼迫百姓缴纳“船庸”,百姓苦不堪言。
虽然,现在史学家开始为他平反,觉得频繁出兵高句丽,绝非穷兵黩武之举,而是守卫国门之策。
然而,大臣苦劝,民众受苦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五、干涉史官,插手历史书写。
古时皇帝,身前身后都有人替其做传,记录言行。但是,历来的规矩都是力求真实,皇权不许干涉。
李世民可好,不仅时时将史官叫去训话,还屡屡暗示其“秉笔直书”,“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举,频频被人所不齿。
甚至,他还多次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了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据考证,史学家认为,太宗曾多番修改两书。怪不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举觉得他为后来的皇帝开了极坏的先例。
少时立下宏图大志,中年时励精图治,到了晚年,却晚节不保,沦为昏庸之辈。自古以来,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
英雄暮年,反其道而行之,饶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免俗。呜呼哀哉,何其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