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墓在哪里?公子扶苏死后究竟葬在哪里?
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长子,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为他的死感到非常遗憾,很多人都认为是赵高篡改了遗诏,才引得后面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而很多人也认同,秦始皇的确是希望扶苏成为自己的继承人的,虽然看起来是让扶苏去边疆,但这也未尝不是对他的一种磨砺,并且也变相的把兵权交给了扶苏,只可惜扶苏还是没能够成为一个像秦始皇那样有谋略的人,最终因为一个假的遗诏就自杀了。而很多人也很好奇,扶苏死后究竟是被埋在了什么地方呢?扶苏的墓到底在哪里,现如今还能看到吗?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扶苏是怎么死的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当时遗诏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5]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使者在旁边一再逼迫催促,扶苏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自杀而死。扶苏死后,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
扶苏素有贤名,所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二世暴政时,陈胜说:“天下受暴秦的统治已经很久。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就因为扶苏屡次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秦始皇就派他领兵驻守外地。现在传闻扶苏并没有罪,秦二世却把他杀害。百姓都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死。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拥戴他。楚亡后有的人认为他已死,有的人认为他逃亡躲藏起来。现在要是我们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们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
2、扶苏死后葬在哪里扶苏墓,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东。其墓为长方形的封土堆,底边长30米,宽6米,高8米,墓区占地6800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太子墓”。1956年,陕西省人民*将扶苏墓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扶苏庙,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境内,据说扶苏和大将军蒙恬率军在此筑城戍边抗击匈奴,但却遭到奸臣陷害含冤而死。扶苏死后,当地百姓为纪念扶苏,特在此地建造扶苏庙。此后历经北魏孝文帝元宏“遣有司谕祭”,唐太宗李世民敕封“柏枝大王”,并令尉迟恭督工扩建庙院。北宋建隆年间,因扶苏庙有数株千年柏树,故改称“柏枝神祠”,后又经元、明、清各朝多次维修。
3、关于扶苏墓的争议扶苏的墓到底在什幺地方,目前还有争议。已往的记载和传说,多认为扶苏的墓在陕西省绥德县城东面的疏属山上。现在,那山顶上还有一座八米高的长方形墓冢,并有太子祠和"秦长子扶苏墓"石碑一通。此墓冢修得雄崛奇伟,站在上面,可以将方圆三十里的山川景物一览无余。另外,绥德城里还有扶苏巷和扶苏庙,城北还有相传扶苏曾在那里赏过月亮的月宫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扶苏墓是在陕西省临潼县东代王镇的南山坡上,地名龙骨堆,俗称太子墓。这个地方距秦始皇陵已经不远了。
离秦直道不2113远,在石门山的东峰,便是扶苏庙5261遗址。清乾隆《三水4102县志》载:“扶苏庙在1653石门山中,世传秦太子扶苏授国典三物处,死后成神,人立为庙”。如 今山坡卜密密灌木,漫漫藤萝,无数小花 点缀在绿草丛中。登上山顶,出现一个直径达25米的园形平台,平台周围有2米宽的回廊,上面人工砌筑痕迹明显,土质夯层清晰,附近残痕断垣牵连成片,面随处可见秦汉时期许多精美的瓦当,纹饰流畅的龙风纹、回纹、菱形纹空心砖以及绘有高车驷马等图案的石刻残片等。
夯土垒垒,瓦砾遍地,让人沉浸十一种十分悠远的岁月,令人联想起那古庙的巍峨、回廊的宽阔。那破碎的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似乎浸透着无言的沧桑;那断残的石柱卧立在夕阳之下,仿佛在叙说着昔日的辉煌;那槭堡式的建筑高耸山顶,阙楼飞檐挑角,绿瓦石柱,围墙殿阁层层托高,衬托出重重相叠的宏伟气势。古庙四周古柏参天,怪松杈桠,博大的…体郁郁葱葱,绿涛起伏。
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篡改遗诏,赐扶苏门刎于石门,后人为祭祀扶苏,在此筑庙造像,同时构建着门己的信仰和祝祈,石门山因此而沾染光泽。 《三水县志》载:“扶苏,没于此,故立庙祀之。”后来人们把扶苏尊为“石门爷”,其庙宇汉、唐、明、清各代均有扩展修复,使这里成为祭祀山神的所在,年年香火,岁岁祀奉,祈求扶苏的在天之灵能庇佑众生,赐福人间,因而赠旗挂随者众。每遇天早,人们头戴柳条编成的草帽,身披蓑衣,成群结队,敲锣打鼓,来到“石门爷”庙跪拜求 雨,祈神慈悲,普降甘霖,救济众生。现 在山顶上还有群众自发盖起的简易小庙。
经历千年风雨,兵祸离乱,改朝换 代,偌大 座规模宏阔、久负盛名的庙宇遭到破坏,神像荡然无存,遗迹泯火无闻,只剩下颓垣碎儿,荒草冷月,以它幽静广阔的空间给每一位游人留下充裕的思维天地,无言地叙说着凄凉。明代刘翀的《石门即事》—‘诗吟道:峻增石壁千山遥,豁达双门石径开。更有藤萝淹日月,岂无龙虎出蒿莱。空中楼阁供奇玩,眼底风云起俊才。闻说扶苏遗庙在,年年风雨为谁哀。
面对遗址上饱经风霜的砖块与瓦砾,仿佛还能闻到那香烛燃烧的馨香,仿佛还能看到人们从儿I—里外赶来虔诚的朝拜,每一块碎砖都包含着有关扶苏在石门的传说,每—片瓦砾都记述着扶苏在石门的往事,使人感到扶荪的冤魂与美德始终存留在人们的生活中,牵挂在父老乡亲们的意 念里。
站在石门山口,遥望东侧,可见一巨 大土冢,形如小山,据传此为扶苏的陵 墓,曾有盗墓者挖掘此墓,后来发现墓碑一通,上书“亘古一人”。寒风吹过,斜阳草树间流荡着一种远年的余韵,让人有 ‘种哽咽浑浊的幽远感,让人心里充满沉 重的失败感和悲剧感。
每一位游客都会默然祈祷那被毁的殿 堂重新辉煌,那消失的松林再次葱笼,能 让人们来逛逛庙会,让后人听 一 听前人的 足音,让人和自然更亲密地贴近,讣个体在辽阔的天地巾更愉悦地舒展,让深山美 景不再独自迟暮,让书斋玄思能与荒草断 碑对应起来。们愿人间少些纷争,少些孤 寂与悲痛,但愿人间快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