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中国离航天强国还有多远
中国离太空强国还有多远?——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裴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裴(9月21日)。自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所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60年的非凡历程,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那么,中国离太空强国还有多远?在中国航天事业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新华社记者白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报道:中国距离太空强国还有多远?——新华社记者采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范培
新华社记者白、于晓节、杨
自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所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60年的非凡历程,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那么,中国离太空强国还有多远?在中国航天事业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力争到2025年实现太空强国的目标
问:中国航天工业已经过了一级,与当今世界航天强国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雷凡佩:在*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行各业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几代航天员的不断奋斗,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配套空间模型设计、开发、生产、测试和发射测控支持系统。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发射了10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共有12人成功往返太空。月球探索项目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的“盘旋”和“下降”目标。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全面建成;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填补了中国许多领域的空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射236次,现役火箭成功率达97.5%,成功发射各类卫星300多颗。在轨卫星有170多颗,由“通信、制导和远程”三大卫星系统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骨干系统已经初步建成。我们与30多个国家、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多项合作协议,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54次国际商业发射,向9个国家出口了11颗卫星,提供了12项承运服务。中国在太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进入太空强国的行列。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的缺点。就成就和产品技术水平而言,中国仍不是太空强国,与太空强国相比仍有差距。
问:太空力量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雷凡佩:我们划分了空间力量指标,包括100个技术指标和27个经济指标。目前,我们三分之一的目标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技术指标中,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等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指标已达到一半,但人均指标仍有差距。我们认为,只有三分之一的目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才能进入太空强国。作为中国宇航员,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仍然需要继续努力,以实现到2025年成为强大的太空强国的目标。
高科技航空航天是买不到的。
问:根据过去60年的经验,我们应该依靠什么来成为太空强国?
雷凡佩:伟大的事业积累了伟大的精神。中国航天人员不仅创造了非凡的成就,而且锻造了以传统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博大精深的航天精神。
从一开始,中国的航天工业就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它不能进口核心技术和设备,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工作。不管你经历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你都会跌倒,然后再爬起来。高科技航空航天是买不到的,也不会被别人给予。中国航天人员必须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发展的制高点。
问:中国是否想重复西方先进航天大国的发展步骤?
雷范培: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不是西方先进航天强国的老路的重复。其他一些国家首先做了太空工程。我们所做的不是简单的重复其他的,而是新技术的研究和突破。例如,将于10月中旬发射的神舟11号载人飞船比俄罗斯的联盟号大,其测控技术和电子技术更先进。另一个例子是火箭的液氧和煤油发动机,美国必须从俄罗斯进口,我们已经实现了独立研发。
此外,我们还在研究一些国际热点领域。例如,太空采矿,虽然它仍处于科学论证阶段,我们也开始探索它是否能为国民经济服务。其他的,如空间站的建设,由于经济原因将不会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进行。然而,我们相信空间站具有科学价值,可以做地面上做不到的实验。它将有助于电子、生物、医学、农业和新材料的研究,我们将实施它。根据计划,中国将在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实验核心模块。到2024年,当国际空间站到期时,中国可能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在轨空间站。
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问:中国成为太空强国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雷凡佩:一方面,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关注和大力推动。从一开始,中国的太空计划就是国家努力的结果。我们的优势是“集中精力解决重大问题”。今天,中国的主要航天项目仍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家民用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第一次火星探测、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研究和进一步的计划演示已经获得批准。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航天重大项目即将启动并实施,这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步伐。
另一方面,从欧美航天工业的发展过程来看,航天工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 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高达1: 7至1: 14。中国航天工业的直接投入和产出略低于欧美,相关产业的辐射范围可达1:7-1:10。商业空间应用仍有改进的空间。国家重大项目的完成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将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未来的两大重点,使航天科技造福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此外,在国际合作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事实上,中国长征系列主流火箭的市场价格低于美国主流火箭,相当于美国SPACEX商用火箭的价格,国际保险界对长征系列火箭的成功率评价很高。
问:自主创新之路需要核心技术和设备的本地化。目前中国航天产品的国产化率是多少?
雷凡佩: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火箭还是发射卫星,我们都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国火箭的完好率已经达到99%至100%,基本实现了完全国产化,但卫星仍不达标,一些重要部件仍需进口。我们仍在解决关键问题,并将进一步提高国产部件的可靠性,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中国航天工业100%的国产化。
上一篇:竹子简笔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