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内容简介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书评

科普小知识2022-08-19 10:43:27
...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是李银河老师的随笔新作,据说是她在退休后隐居乡间的六年中,逐渐把关注的社会问题转向了个体精神生活。期间记录下了自己对人生、自我价值、生活方式等问题的思考,然后完整的呈现出了一位女性主义者*的精神世界。当然李银河老师的读者男性女性都会有,这本书也适合所有人阅读。下面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则《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的书评,一起先来了解下吧。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内容简介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书评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书评一:

前面被物质生活、人际关系、精神世界三者化境的论述深深吸引,但可能是我的格局和气度不够吧,读到后面始终觉得似乎存在很多伪命题。从尺寸上讲,人之于宇宙确实渺小得如沧海一粟,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然而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诞生是一个浪漫而长情的过程,微粒由亿万年的聚集,自组织、自优化才出现了具有意识的高级智能生命,我们应当感念天地、欣赏自己。自我参禅固然没错,可不应让它成为我们的束缚和枷锁,难道因为人注定有一死,就要无所事事、浑噩度日等着灵魂升空的那一瞬?看透了生死所以如一叶孤舟漂浮在海面上,不听不看,不闻不问。浪从哪儿打来,就向哪儿漂去,不划桨逐浪,亦不逆流而上,这是什么道理?

再者,人之所以没有沦为冷冰冰的躯壳,是因为贵在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这尘世间纷纷扰扰的倚翠偎红、耳鬓厮磨、胶漆相投…桩桩件件,哪里叫人轻易割舍得下?不管灵魂不死、轮回转世存在与否,正因有了对往生来世的希冀和追求,人间秩序才得以正常运转,否则人人贪恋这红尘不肯撒手,岂不平添更多烦扰?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内容简介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书评

人无法直面存在本无意义,便将精神寄托于意识形态:为找寻活着的意义创造了神灵与天堂,为追索死去的意义创造了鬼与灵魂,最终都是为了在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每一件事情本身也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世界毁灭之前人类的所有文明与战争、爱恨情仇都显得幼稚而荒唐,但人可以自己定义意义。所以人,何必活的太理智?世间万物可能是冰冷且无感情的,我们却是鲜活且有温度的:我们将这凡尘看得清、吃得透,可仍然怀揣着美梦与热望,纵使独立的个人渺如尘埃,但是从降生那一刻就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仿佛浩瀚宇宙里的一颗星星,各行其轨,微小却不可或缺。

无论如何,能在这绮丽世间走一遭,已无缺憾,不枉此生。

作者:Demonsweet(来自豆瓣)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内容简介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书评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书评二:

“如果有来生,还愿像今生”,这是李银河在《微尘》中写下的一句话。到了这个阶段,李银河生命的通透圆融表现为“物质生活的舒适中和,人际关系的清爽温暖,精神生活的平静喜乐。”

全书内容大致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探讨存在。人类诞生之初,惊惧惶惑,艰难谋生,迷信宗教与诸神,科学祛魅后,开始认识人本身,这匆匆而过的数十载就是从懵懂到清明的开悟。宇宙时空无极,连地球都不值一提,更何况个体的喜怒哀乐功名利禄?追求绝对意义只能自寻烦恼,所以出家人选择阉割欲求,万事皆抛,将灵魂与肉身献祭给虚无,但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保留欲望,这个时候就要学会摆正位置,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适度自我赋值,找寻生命的相对意义,马斯洛需求层次就是很好的意义标杆,用开放的心态感受生存之美。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内容简介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书评

关于爱情,“爱”是天然矛盾的问题,部分人对此持平等主义价值观,认为无论善恶美丑,人人皆需要爱,但爱的能力需要培养,且爱情不一定在每个人身上降临,它是偶然的游戏,是一种幸运,陷入爱情的人还必须忍受激情与痛苦的炙烤,双方情感质量的不对等诸如此类问题,但即便如此,在爱情面前,千言万语都化成一句话:人生苦短,纵情去爱。

关于美的创造与享用,在李银河看来,美的创造是“作曲、画画、写小说”等,美的享用是“听音乐、看画、读小说、看电影、看风景”,艺术创作上,有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叔本华的个体无意识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尼采的日神与酒神精神、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等等,各种阐释千姿百态,它和美的享用一起,帮助人摆脱无聊与庸常,让生命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按照李银河的生命哲学,个体存在不过是一粒宇宙微尘,但没有关系,我们依然可以在爱与美的陪伴下,作三万天的逍遥游。

作者:celia (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