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2021端午节吃五黄的由来意义

科普小知识2021-12-13 00:16:27
...

端午节到来,端午节吃五黄指的是五种食物,分别是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吃五黄的由来意义,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1端午节吃五黄的由来意义

端午节吃五黄的由来意义

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主要是为了辟邪祛暑。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因此民间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成为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每年端午节,尤其是杭州人,都要吃“五黄”,端午节吃五黄是杭州人过端午的习惯。

除此以外端午节还有吃五红的习俗,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即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赛龙舟: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当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吃粽子: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统形状为三角形,口味主要有甜、咸两种。

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草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虫。古人认为它还可以辟邪、招福;菖蒲的叶又直又长,形似双刃宝剑,古人认为它可斩妖除邪,悬挂在门上可以保护家宅安宁。

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黄”这五种颜色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端午早晨,人们还会把雄黄酒擦涂在小孩的鼻孔、耳孔处,一是借雄黄酒消毒,二是避免毒虫钻入。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工艺品。

端午浴: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往往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还是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嘉兴“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硷粽、肉粽和豆粽。硷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硷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