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艺术与科学论坛举行 用科学感知艺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董俊社
论坛现场专家讨论
“李政道先生一生倡导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他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他强调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的目标都是真理。中国科学院常务副书记、党委副书记董俊社在最近的一个艺术与科学论坛上说:“开放的事物和洞察力——科技的手段,精神的感知”。
艺术从来都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外在化。科学从来不仅仅关注寻找规律和技术创新。艺术与科学的区别是对人类活动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回应,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是人类认识发展和深化的必然。
前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未来影像先进创新中心主任侯光明在谈到中国电影面临的短板时说:“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缺乏一个中国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缺乏一个集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也需要改革管理模式。”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和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于2016年成立了未来影像高级创新中心,开展研究与合作,实现影像文化和影像技术两个方向的创新,为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技术科学家提供了创新平台。
它以科学技术和艺术为轴心,贯穿多个学科。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从不同的角度相互刺激。突破边界后的融合增长实际上呼应了未来大知识系统的整体对接,前端引领产业创新趋势。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涛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视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将大数据应用到下一代影视作品中。“基于大数据的建模和分析的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热IP适配并预测分析的初步结果。”他说。
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叶枫表示,由于创作者、创作工具和观众需求等时代环境的变化,艺术的形式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巨大的城市化空间和超高密度社区的现代世界逐渐成形,未来艺术正在世俗世界中迅速传播。
“毫无疑问,未来的艺术场景、叙事主题、经验和观众的基本需求,将在社会学、艺术、技术手段和经济模式方面对艺术形式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叶枫说。
据悉,本次艺术与科学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近30名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聚集在论坛上,从科学、艺术和哲学等不同角度开展跨学科和多样化的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