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安昌民俗风情馆

科普小知识2022-08-24 17:25:46
...

安昌民俗风情馆

安昌历史悠久,民风雅俗丰厚。民俗馆依托于“走马楼”式宝树堂,辟展室十五个。“南沙哗叽”室、置有乾隆三十年,图文并茂的御题棉织图十二幅及古时纺织器具。“祝福”场景和山阴、会稽两县最盛大的迎神会—安昌城隍庙会泥塑偶象。早被人们遗忘的生产、生活、礼仪、岁时、社会等习俗,馆内皆一一呈现。她展示了往昔岁月的陈迹。典型地道、丰富多姿的风情旧俗,给游客献上了昔日的生活风味和历史文化的回顾。

安昌城隍庙

城隍庙在老街东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为城郊规模最大的城隍庙宇。

据《明史-河渠志》载:“成化七年(1471年)潮决钱江岸及山阴会稽、萧山、上虞、乍浦、沥海二所、钱清诸场,命侍郎李颙修筑“。因李颙修筑海塘,防御海潮,治水有功,对萧山、山阴、会稽保全百姓安宁,发展经济,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威望卓著,泽惠在民。卒后群人追怀,明王朝正德帝敕封为“永镇侯”,人们为世代纪念李颙的功绩,尊奉为菩萨,永受四时香火。是时经朝廷批准巡检司白洋城设置境内,由此建立城隍庙祭祀,以祈保护沿塘区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庙宇前后三进,殿堂轩畅,屋脊云龙,翘角飞檐,气势恢弘。山门五间,方形石柱刻联:“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乘雨势黑瞒天地不多时”。左右有石库偏门,各与厢楼下走廊相连。山门内接万年台,四支矩形石柱为戏台撑柱,台上覆“鸡笼顶”,上挂清雍正乙巳年“古今鉴”,台前雨廊连接正殿,东西厢楼,上作看台,下置“郑公神龛”,“陆孝子神龛”等。

正殿三间,高约八公尺,深10公尺余,殿脊装饰别致,中置铜镜和“国泰民安”字样,左右螭吻。殿廊覆卷蓬,左右砖拱门道,殿门十四扇,花格浮雕精湛,上悬直式双龙擒珠花边蓝底金字“敕封永镇侯李”匾。前后柱联“为人0佞千拜万跪无益;於心善良见吾不拜何妨”,“天雨虽宽,勿润无根之草;神明至察,难佑不善之人”。殿内大柱墩石雕精致,左右木柱上双龙鳞甲森然,舞爪盘旋,临空相嬉。

殿正中置有石质浮雕装饰佛桌,上座着礼袍城隍“永镇侯李”,旁有其子,行宫坐像,体态文静,正气凛然。殿旁倚墙装木栅有侍从立像,凌空匾额重重叠叠。

后大殿三间,据民国初年《越铎日报》载:“清时自故绅朱湘江创建,庙貌崇宏,香火颇称热闹”,殿宇高峻,前半截有楼,殿内神龛和琳琅满目匾额,其一额“十目所视”,系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之说,字迹苍老遒劲。

廊前石柱联“轮奂鼎新增庙貌,雨旸时若荷神庥”,“涂西亘古仰神灵,北斗一时留正气”,“千秋俎豆乐春台,万姓讴歌成夏屋”。殿前两侧有楼各十五间,天井两旁砖砌花墙,中置石花坛两个,植本国梧桐树。

殿两侧厢楼,民国初为花、布、米业会馆和盛生花行。东侧厢房,民国十一年时作第十保国民小学校舍。

山门前东侧是永安桥和水阁,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僧悟澈募化重建梁石桥,桥上有廊和木栅,水阁内为“诸葛武侯祠”,“汤马二公祠”等。

1958年,庙内土高炉炼铁,佛像消泯,殿宇遭损,仅存后大殿和侧厢。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0.5小时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安昌古镇门票内

上一篇:绍兴古纤道

下一篇: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