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子在万圣节要要糖果吃?万圣节的前身是什么节?
万圣节又到了,在西方人的每个家庭中都要给那些小孩子们准备好充足的糖果,不然的话万圣节这一天很有可能就要承受捣蛋鬼的恶作剧了。那么为什么不是蛋糕、南瓜饼或是其他食物呢?为什么偏偏是糖果?在万圣节这一天小孩子们为何要挨家挨户的讨要糖果吃呢?而这样的习俗就要从2000多年前的一个古老节日说起了。
在万圣节前一天的晚上,也就是10月31号的夜晚,会有成群结队的小孩子们涌上大街小巷。他们会拎着南瓜形状的篮子与枕套到处找糖吃。“不给糖果就捣蛋”,这已经成为了万圣节的代名词,这也是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才演变成为了如今这个样子的。那么这个节日是如何演变成为了孩子们能够讨要免费糖果这种情况的呢?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现象追究于异教徒、天主教徒以及糖果公司。
世界上的历史学者们一致认为,古代凯尔特人在庆祝秋收的萨温节就是如今万圣节的前身。所谓的萨温节就是庆祝一年当中最后一次收获的节日,时间是11月1日,说白了就是一种迎接冬天来临的节日。同时萨温节也是一个纪念死者的节日,凯尔特人会在这一天安抚那些仍然在人世间到处徘徊的幽灵。而安抚这些幽灵的方式之一就是在自己家的门口留下一些食品。
到了公元1世纪,天主教传入到了爱尔兰地区,从这个时候开始,天主教就开始改造许多异教徒的节日,让这些异教徒开始适应天主教。于是11月1日这一天就变成了万灵节,万灵节的前夜也就是“万圣节前夜”。这一新出现的节日与古凯尔特人原本的萨温节大不相同,不过凯尔特人原来的许多传统却保留了下来,其中就包括用食物来纪念逝者的行为。在基督教中,被选择的食物被称之为“灵魂蛋糕”,这种灵魂蛋糕是用非常昂贵的配料加上红醋栗以及藏红花等料所制作烘烤出来的小点心。
在基督教中,他们不会将灵魂蛋糕放在自己的家门口去供给那些孤魂野鬼享用,而是分给了那些挨家挨户来讨饭的乞丐。讨到灵魂蛋糕的乞丐会承诺为那些逝者的灵魂祷告,若是没有祷告,那么就没资格吃灵魂蛋糕。有时候这些乞丐还会穿上一些专门纪念圣人的戏服,毕竟最初时候的异教徒就是穿上这种服装来避免恶灵纠缠的。据说这种仪式名为“锁灵”,给如今的“不给糖就捣蛋”埋下了种子。
不过欧洲的节日在向美洲蔓延的时候,“锁灵”这种风俗没有保留下来。起初在美国,万圣节庆祝活动是为了纪念一年中最后的收获季节。出现在节日中的美食也都是一些自己制作的应季美食,就比如说焦糖苹果以及什锦坚果等等。那个时候在美国的万圣节是没有灵魂蛋糕一说的,更是没有糖果。
后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期间,“不给糖就捣蛋”的风俗才开始在美国风靡起来。经过了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郊区开始迅速繁荣起来,人们想要找个由头来乐呵乐呵,结实一下附近的邻居。于是这“锁灵”的*俗就又复兴了,并让小朋友有了化妆打扮的借口,在街头巷尾到处游荡。这个时候给这些“捣蛋鬼”们所准备的东西多半是坚果、硬币或是一些自制的烘培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好了,如今的孩子们恐怕已经看不上以前的那些东西了。
后来糖果公司看见了商机,把手伸向了这一节日,于是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了。这些糖果商让消费者们坚信,这些“捣蛋鬼”们要在万圣节或是圣诞节的时候吃糖果,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一个能够在秋季营销糖果的,同样又有利可图的良机。于是“不给糖就捣蛋”这一新的风俗就崛起了,这对那些糖果商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好运。
这些糖果制造商们缩小的糖果的包装,将那些一口一个的小糖果开始独立包装起来,并将其用来当作万圣节的食品来进行推销。成年人非常庆幸能够购买到如此方便的食品,以至于不用自己亲自下厨烘培制作,而且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糖果的味道,而糖果公司也因每年的这个时候海赚一笔。
事到如今,在这个节日当中已经很难想象若是没有彩虹堂、巧克力棒以及长期备受争议的玉米糖的万圣节会是怎样的。不过每当你万圣节前夜里捧着一袋一袋,一碗一碗的糖果大吃特吃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你原本可能吃的是“灵魂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