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永远不够宽?
at&t在引入iPhone后的三年里移动数据流量增长了50倍,中国移动的数据流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0%,中国*中华电信的移动数据流量年复合增长达到了289%,贝尔实验室的研究预测,未来5年的移动数据流量更将有30倍的增长。
数据业务量的增长如同一个飞快翻滚的巨大雪球。
微博、彩信、即时通信、互联网浏览、在线股票等等这些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迫使运营商在网络升级、扩容上上一再投入重兵,甚至不得不每18个月翻倍网络容量,但即使这样也无法跟上网络流量增长的速度,同时流量拥塞、3G业务回流2G网络等,加上大量的信令负荷对接入网、核心网在内的鉴权、加密计费等系统造成冲击,都直接影响了用户端的业务体验。
正如采访中一位爱立信人士所言,国内运营商虽然其拥有着庞大的GSM/CDMA网络、3G网络,还部署了数十万个WLAN热点,但其网络承载能力还是难以满足业务的爆炸式增长需求。
例如中国移动在2010年下半年时其数据业务等效话务量就已比此前一年增长了136%,而载频所能承载的语音、数据话务总量(设计话务量)仅增长了21%。同时,由于TD、WLAN网络的连续和深度覆盖不足导致3G业务出现倒流,GSM和TD网络间频繁的切换和重选,TD业务仍然占用GSM网络资源,导致GSM网络仍成为数据业务的主要载体,2010年底时TD网络仅分流了手机上网流量增量的5%,95%的增量仍在2G网络中。
除了对数据业务增长的应付能力不足,运营商提出了“以用户感知为目标”这一理念时并未将网络指标及时转变为用户感知目标。电信研究院规划院在2010年底给出统计,从接通率、掉话等网络指标来看,三个3G网络质量提升很快,而从路测结果来看,实际情况仍差于2G。同时因缺少与数据业务激增匹配的相关优化手段和测试技术,网络指标已明显了偏离了现实的用户感知。
电信研究院专家提出,目前的网络指标必须尽快转向用户感知指标,运营商除了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分析用户感知与业务质量、网络质量的量化关系,还需从覆盖、资源、接入、业务等多个角度对网络质量进行评估,更需相应的测试优化工具来支撑。
对此,产业链也提出,要对网络实施有效优化、均衡网络利用率问题、实现流量疏导和管理。
从厂商提出的解决方案来看,网络测试优化的工具和手段已经开始向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方向发展,引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合理的无线网络优化知识库,同时将网络优化融合到3G网络的规划和工程建设中,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网络升级和扩容对网络服务质量的影响。同时,流量疏导和管理上的新技术,也将更多地被运营商所采用。
应对网络压力,今年运营商在各地也重点开展了均衡网络利用率、疏导流量、专项优化等工程。只是,这一场直接关系网络性能和业务盈利的攻坚战,似乎需要在“用户感知”这一角度上更为用心。
上一篇:一文看懂载波频率和带宽的关系
下一篇:按需带宽,什么是按需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