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迷恋电子产品,危机重重!
有的家长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家长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这样的做法不是爱,而是害,要不得。当宝宝迷恋电子产品,危机重重。
为小朋友配置电子产品,你的初衷是什么呢,以下几点有说中你的心声吗?
*很多app都有“智力开发”功能,宝宝玩玩可以更聪明。
*现在的孩子小伙伴少,iPad可以做他的朋友,以后还可以让他和朋友有共同话题。
*职场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轻松又安全。
*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手机、平板电脑都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了,让小朋友接触也是认识生活的一部分。
机器真的可以成为宝宝的朋友?
App真可以让宝宝变聪明?
电子宅娃的“可见危机”
所谓开发智力的电子产品,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而依赖电子产品所导致的心理问题儿童,逐年递增,“电子宅娃”的危机便越来越大了!
生理危机
儿童沉迷电子产品,生理成长会受到多方面的的负面影响:
1.视力下降。
2.容易导致患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
3.尚未发育完全的颈椎容易受到伤害。
4.对手指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5.影响运动能力的发展,导致身体素质差,容易长成“小胖墩”。
6.影响大脑的发育、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免疫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心理危机
1.自我中心,情绪难自控。
相信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场面,小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忘乎所以,对长辈的叫唤爱理不理,没收掉他的电子产品,就大哭大闹……小孩子分辨现实和虚拟的能力比成人差,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电子世界,与周围环境隔绝,失去对现实中的人的关注和热情。长期以往,极易出现自我中心性格和情绪控制障碍。
2.语言能力的发展。
宝宝仍处于语言发展敏感期,并会进入书写、阅读、文化敏感期。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让孩子缺少语言交流。特别是低幼年龄阶段的孩子,1岁半正是语言能力的爆发期,电子产品会剥夺他们的语言环境,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同时带来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上的障碍。宝宝需要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来学习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影响社交能力,不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
电子产品提供的只是感官刺激和虚拟交往。宝宝玩得高兴,也不会得到回应;他的小想法、小心思,也没人分享。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与人互动才能发展出来,与人交往感受不同的眼神、语气,体会悲伤、喜悦等情感,都会给孩子社会交往、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带来深刻而深远的影响。频繁的“人机交流”,会降低宝宝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影响健康情感的培养,容易养成孤僻性格,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4.影响智力发展。
很多家长都以为电子产品有开发智力的效果才会给宝宝玩的。其实,电子产品信息变换太快,孩子还来不及思考,就进入了下一个画面,超过自身接受能力,长此以往,会阻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也影响孩子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要记住,在真实的环境下,孩子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真实事物,更能促进智力发展。
宜疏不宜堵
对于小孩喜欢电子产品,家长宜疏不宜堵。小孩子听不懂大道理,单纯的说教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应实行一些具体的改善措施。
*与孩子共同制定电子产品的使用制度,并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对于较小的孩子,妈妈爸爸应该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在电子产品外找乐子,让他们体会到“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
*对于已经可以自立的大孩子,要尊重、理解孩子,花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找到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原因,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在玩中引导。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地玩电子产品,如果妈妈一边拿着手机在玩,一边要小朋友不要玩,这就没有说服力了。
总之,作为父母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的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如果你对儿童居家防触电等有关儿童居家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防电器触电安全常识栏目。
下一篇:宝宝边看电视边吃饭,食欲会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