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将导致会计革命
随着“第三次浪潮”的兴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微型计算机大量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信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已经使广大会计人员切身体会到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精确性和效率。而未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将会对以采集、处理和报告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信息为主要职能的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革命;将形成对会计系统结构、会计方法、会计实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挑战。
一、对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革命
任何一项生产活动都是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构成,在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劳动者是会计人员,劳动对象是企业的资金流所产生的信息,劳动工具则是纸张、笔墨、算盘等。由于软件技术的发展,目前,我们的一些会计软件就已经宣称“不需要懂会计”。在将来,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将全部由计算机完成。全国除了为数不多的会计研究人员之外,目前这种核算型会计人员将不再需要,系统开发人员、硬软件维护人员、操作人员将取代传统的会计人员,财务分析将成为未来会计人员、员的主要责任。劳动工具则是由各种电子设备、软件、磁介质组成,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将实现“无纸化”。劳动对象不仅包含企业资金流产生的信息,还有企业的实物流产生的信息。
二、对数据处理流程与方法的革命
在会计电算化中,用“ram(读写寄存)”替换了“rom(只读寄存)”,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无限*的空间,再加上计算机提供的信息稳定、可靠,使多环节、低效率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失去了意义。wWW.11665.COm 在手工条件下“rom(只读寄存)”的信息只能阅读,不能改写。即已登记过的凭证不能够使用,已登记过的帐项不能再调整。在“rom(只读寄存)”的限制下,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必须建立一套复杂的、低效率的、多环节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即现行的手工会计循环。在电算化系统中,用“数据库”替代了“帐”,因为“数据库”是以“ram(读写寄存)”方式存在的,其内容可以随意编排,反复使用,对数据库进行一定的操作处理即可直接得到财务报表,各种“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也使与之相适应的平行登记、过帐、结帐、对账等技术方法丧失了存在的依据。
同时电子计算机强大、可靠的运算能力还让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方法“平衡验证”(包括试算平衡、总帐与明细帐平衡、单项与合计平衡、横行与竖行平衡等)成为画蛇添足之举、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工作将大大简化,会计循环将简化为:
输入(原处理(由计算输出(所需要
始数据)——〉机进行)——〉 的信息)
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的变化
手工系统中人与人的联系是主要的,因此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联系设计的。如: 授权控制与责任分工、凭证与记录接近控制等。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储存方式采用“ram(读写寄存)”的方式。它能不留痕迹的进行修改和删除。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为了系统处理和存储的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必须结合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通常分为普通控制和应用控制。普通控制是针对整个edp部门而言的,包括组织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等内容。应用控制则是为了使计算机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预防、检测、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包括:(1)输入控制,其目的是要防止未经审核的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内,并保证经审核的数据均能完整、准确输入并转化为计算机的形式,包括业务的审批与准备,输入操作及核对控制、计算机校验等;(2)处理控制,它是对系统数据处理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的控制,包括接近控制、加密控制等;(3)输出控制,其目的是要保持系统能准确、完整地输出经处理的会计信息,并能使输出的会计信息满足管理部门的需求,同时,禁止未批准的人接触系统的输出资料,包括检验控制等。
四、对会计方法选择的革命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方法的选择,依据有二:(1)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2)简便性。一些能够使会计信息更加有用更加科学的会计方法由于操作上的难度而不得不被忍痛割爱,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代数分配法、坏帐准备金提取的帐龄分析法等。而在电算化条件下,无论多难的会计核算方法,计算机都能在瞬间予以完成,因此,简便性不再是会计方法选择的依据,会计方法选择的唯一条件就是决策有用性。
五、对信息输出形式的革命
在手工条件下,信息的载体是纸张,其高成本、低效率,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大受其限,严重限制会计信息的输出,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采用定期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以固定的形式提供高度综合的会计信息,当信息传递到使用者手上时,使用者再将信息予以解集。其信息的发布使用模式为:
信息的提供者 解集信息
|| *
|| |
综 | 合 解集 | | 反馈
|* |
综合信息——〉载体(纸)——〉信息的使用者
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1、使用通用财务报告,其项目固定,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瞬间多变的今天,已难以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状况,如微软公司的股票价值就大大超过其财务报告所披露的金额。
2、信息使用者将汇总信息予以解集时,难免会发生误差,导致决策的失误,同时解集信息也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但在手工工作条件下,由于载体的限制,虽然存在着上述缺陷,但就成本效益而言仍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主要手段,它使得信息处理和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迅速提高,而成本则大幅度降低,为大容量的会计信息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能够直接满足各种使用者的需要,而不需要使用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被会计师和会计要求集合的信息进行解集,甚至还可能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形成和经营业绩取得过程的信息。此外,报告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on line real-time system,简称olrt)的出现与应用,将使会计业务或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时的记录和处理;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联机(on-line)的方式。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的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满足其决策的需要,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去获得那些业经综合的历史信息。同时,由于多媒
体技术的发展,提供的信息不仅有传统的表格式信息还可能出现图像化以及音讯化的信息,从而不仅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多标准性、多样化和多面性的要求,还能满足使用者对信息、在视觉、听觉、美感、动态等方面的种种要求。
上一篇:2016年计算机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售后服务社会实践报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