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现象。笔者就多年的电算化实践,提出下面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存在着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
我国财政部在1994年相继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视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文件,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有部分单位的会计
人员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有了违规行为后,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监管。对此,财政部门应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同时,单位内部也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国家的法规真正落到实处。
二、数据备份隐患多
在会计电算化法规中曾明确规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坚持每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但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部分单位不能坚持每天备份,致使机器一旦出故障,部分帐务数据丢失。
第二,备份的数据金没有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没有相应补救措施。
第三,绝大多数财务软件只支持软盘备份,而软盘存在着容量小、易出故障、成本高等缺陷,随着光盘存储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价格的逐步下调,对于软件研究单位应增加光盘备份的功能。
三、会计资料保管期限受到限制
按合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规定,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其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要打印输出。Www.11665.cOm而且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但目前一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档案都是通过针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字迹往往会褪色,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后,字迹就难以辨清。而且目前已处于信息时代,所有的帐陈数据资料完全可以采用电子帐簿的形式,为什么还要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因此财政部门是否可以对原有法规进行一些修改呢?
四、财务数据共享性差
目前,有许多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的偏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地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不能真正满足信息时代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因此,软件开发单位应多推出一些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单位在购买软件时,也应从单位整体角度出发,真正实现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五、同一行业内部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混杂
部分行业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没有从整个行业角度考虑,下属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由于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样,就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而在某些发达国家就曾利用*手段规定某些特殊行业必须使用指定的财务软件,这样国家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
六、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在有些地区,目前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部门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甚至有些单位使用盗版财务软件。部门会计人员也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形式,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事实上,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帐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能从自动的记帐、算帐、报帐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评测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
七、现行会计分工模式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记康发展
目前部分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仍机械地套用原来的分工模式,这种传统的分工模式不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部门应配备以下人员:
1.总会计师:负责会计业务工作。
2.会计主管:负责管理会计日常工作。
3.制证人员:负责凭证的制作和录入。
4.审核人员:负责对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核。
5.出纳人员:负责现金与银行的收支及银行对帐等工作。
6.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软、硬件的正常运行。
7.系统维护员:负责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日常维护。
8.档案管理员:负责会计档案和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9.数据管理员:负责已复校数据的入帐、入帐后凭证、帐簿、报表的打印输出工作。
八、会计电算化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财务软件产品与其他硬件产品不一样,它存在着服务期限长、服务量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而目前部分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代理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致使部分软件购买单位软件出了问题无处问,没人管。这极大地挫伤了会计人员电算化的积极性。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市场。
九、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信息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已接受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合型人才欠缺。目前既懂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员相当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因此单位一方面要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对现有的会计加紧培训。
2.会计电算化培训内容滞后。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目前的教材却是几年前的,会计人员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回去后却无用武之地。
3.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缺少会计电算化内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并没有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项内容来培训,致使会计人员缺乏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的机会。
十、盲目甩帐现象多
为了鼓励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减少行政干预,目前部分省市已明文规定(如江苏省财政厅2001年财会7号文):财政部门不再自行组织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脱离手工帐的验收。但这并不等于说单位可以盲目甩帐,若因甩手工帐而发生重大失误的,法规作出了明确规定:将追究有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因此,单位在甩手工帐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在对照财政部门制订的法规,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甩帐。
十一、对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将被打破,会产生许多新的岗位,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在许多企业仍在机
械模仿手工的管理方法对现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管理,导致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常健康地发展。因此准备或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着手制订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包括以下制度:
1.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
2.操作管理制度:制订具体操作管理制度。
3.系统维护制度:制订软、硬件日常维护管理的制度。
4.机房管理制度:制订进、出机房、使用设备和机房管理的制度。
5.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制订会计档案保管方式、保管期限、保管要求的制度。
十二、重视财务软件的技术性,而忽略了其实用性
目前,许多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往往喜欢买最先进的产品,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市场中新概念很多,“网络财务软件”、“会计信息化软件”、“在线财务软件”等等,如果光考虑技术的先进而忽略了自身的情况,只能导致资源浪费或因暂时条件不成熟,而耽误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时机。
十三、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安全隐患大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软件在开发和设计中存在着风险。在软件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制人员所考虑的问题不是十分的全面、科学,致使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与之脱节,易出差错。
2.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订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玩忽职守的现象时有发生。
3.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少相应的控制措施。
4.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没有及时备份,备份的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帐簿没有及时打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