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随着政治与经济的不断变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很多行业纷纷迈上了企业改制的道路,在这种形式的冲击下农村集体企业也实行了改制。改制后的企业存在资产管理不完善,资金利用率不高,大额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本文将主要从改制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资产和资金安全,以及财务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改制后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一点支持和建议。
一、农村集体企业的特点及改制的目的
(一)农村集体企业的特点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为农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农村集体企业主要依赖原村委的运营资产和资金进行注册和经营,其管理层基本上是由原村委领导兼任,本村村民形成执行层。如此发展起来的企业受世袭观念的影响,依赖源源不断的注入大量资金维持平均主义,依赖严格的思想和行为控制维持极端的集体主义。
(二)农村集体企业改制的目的
改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农村集体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新型企业。然而初期的改制工作更像是履行行政任务,程序基本合法,改制的目的和内容并不明确。其改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企业的净资产量化为股份,由改制时点社区内的所有成员平均享有。
二、改制中存在的财务会计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企不分,责权利仍然不明确
改制后,社区书记、主任兼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WWw.11665.CoM公司承担社区的所有职能,各项支出仍然受到上级的行政制约。
股权分散而平均化,经营者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增加了运作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由于责权利不对等,领导层只顾眼前的和谐、稳定,缺少现代公司决策层应有的魄力和胆识,因此改制后企业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非营利性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资产——集体土地处置不当
改制过程中急于求成,清产核资程序走过场、企业整体评估把关不严、缺少*部门的有效监督等,没有将营利性资产和非营利性资产分离,导致改制后的社区形同空壳,其运作过程中使用的每一分钱都由改制后的企业拨付。
原村委所拥有的集体土地以及房屋等应当属于非营利性资产留归社区所有,由于操作程序不规范,又缺少规范性文件指导,改制时将非营利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并按照评估值调整账务,账务调整后,企业净资产比评估前增加几十倍;并以评估后净资产量化为股份进行注册和核算,如此操作将带来集体资产的另一种流失形式——即处置土地收到补偿款时无法区分是土地征收补偿款还是其他形式的资金返还,这为改制后将资金调出体外提供了便利条件,为贪污腐败者提供了侵吞集体资产的温床。
(三)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
农村集体企业主要是上个世纪末城市企业转嫁危机、赚取改革成本的产物。他们的生存形式主要为:
(1)落后的设备及滞销的产品使得负担加重。引进落后的技术设备,生产低质无销路产品,致使大量产品积压,企业背负债务与日俱增,积重难返。
(2)生产以加工为主。为大型企业作配套服务,生产加工零配件,与终端市场见不到面,这种间接与市场衔接的方式,导致企业缺少与外部单位平等谈判的资本。由于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同时受大型企业条条框框限制,资金回流严重滞后。
(3)房地产开发成为主要业务。部分企业管理层早早嗅到了旧村改造的契机,将自身的经营主业定位在房地产开发上,然而其上游产业却被更聪明的企业主抢占市场。由于受到开发资质和资金的限制,他们主要采取与人合作开发,项目完成后其他合伙人从中抽取将近一半的利益。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笔收益主要为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而不是通过经营管理取得的收益。因此,出现了在房地产行业暴利时代,改制企业却要依靠巨额银行借款支撑的局面。
旧村改造结束,改制企业没有及时向外开拓市场,导致现金流严重不足。然而,由于银行借款的流入以及土地补偿、土地置换获取的收益,加上年年分红,掩盖了企业不景气的局面。试想一下,当土地全部被*征收完毕,企业仅仅依靠出租房屋如何承担起整个社区的生计问题?
(四)资金使用不合规,资金成本增加
1、违规使用银行借款资金
由于责权利不明确,改制企业取得的银行借款一部
分被合作企业或其关联企业长期无偿占用,未能得到遏制;企业没有持续的经营收入,每年却要向每一位股东支付不菲的红利,不但违反了《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而且存在挪用银行借款的嫌疑。
2、资金使用成本节节攀升
银行借款额度逐年增加(注: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额度的银行借款,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企业按照评估后净资产量化为股份的账务调整),贷款期限缩短、借款费用增加;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逐渐严厉,借款利率上浮率逐渐加大,利息支出负担加重;当银行借款不能满足时,从民间高息借入款项从事经营活动;对外借出资金未收取资金使用成本等,是资金使用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五)包袱沉重,难以逾越
企业改制时未预留离退休人员、四零四五人员的工资以及其他人员的低保费、医疗费支出。
社区的日常开支和公益性支出等均由企业支付。
由于政企不分,红利的多寡是社区书记、主任的政绩体现,因此改制后企业年年分红,人均红利需要年年增加。
(六)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
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而产生的农村集体企业,其财务人员一般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掌握系统的财务知识,并经历了财务会计制度的多次变革,缺少后续教育的跟进,知识结构未能与时俱进,无法适用改革的需要。
出于成本、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尽量少用人,用自己人。从表象上看似乎步骤减少了,时间节省了,成本下降了,殊不知,这种人员结构失去了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既不能真正提高企业效率,还可能导致资金流失,滋生贪污舞弊行为,给企业的资产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三、解决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中财务问题的对策
(一)政企分开,明确责权利
政企分开,就是要明确企业与*在市场经济中的各自定位。企业与*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对等关系,*的职责就是为企业服务,提供规则和执行规则,解决企业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载体,是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单位,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具有独立的公司法人地位。只有在政企分开后,企业的人事权才可以完全集中在企业,企业才有可能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二)将非营利性资产通过合法手续归还社区
土地补偿款是农民失去土地的补偿,不应当归改制后企业所有。应当由社区设立土地补偿款专用基金账户进行存储和使用。
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改制行为的账务处理方式进行重新研究论证,改制后的企业账务应当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进行计量。
(三)加强指导,改善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等职能,经过调研出台本地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相关政策、措施,为企业与科研、教育部门结合穿针引线,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寻找符合本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合作伙伴,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平台,为企业产品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创新型、差异化的产品将吸引购买力,增加拓展市场的机遇,为提高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四)加强资金监管,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定期核对应收款项,制定完善的收款制度,确保资金回收,避免死
呆账的发生。
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减少营销过程中的资金垫付额和资源浪费,提高有效资产的周转速度,缩减资金机会成本,从而降低资金总成本。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企业负担
改制后,企业不应再承担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支付职能,社区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证应进入社会统筹系统,改制时应预留保障资金以备支付后续费用。因政策限制不能进入社会统筹的人员今后的退休费、以及已进入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退休年龄的人员要继续支付的退休费,应在改制时预留,并采取措施,保证专款专用,使其老有所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加强岗位培训,完善岗位设置
切实抓好现有财务人员的会计知识、会计法规等的培训,采取送出去深造、请进来“传经”等方式,对现有人员整合与提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不相容岗位独立设岗,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使企业内部各个利益主体相互制衡,规范的财务监督机制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结论
农村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存在财产清查不深入、资产评估不到位、产权界定不明晰等原因而导致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经过分析后,我们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上一篇:经济适用房退款申请书格式
下一篇:初中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