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尼赫鲁

科普小知识2022-09-07 11:08:09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vāharlālNehrū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7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选获胜,连任总理。他是印度独立运动的参与人,主张印度要从大英帝国独立,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国大党主席。

中文名: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英文名:JavāharlālNehrū

国籍:印度

出生地:安拉阿巴德

出生日期:1889年11月14日

逝世日期:1964年5月27日

职业:政治家,印度总理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

主要成就:印度独立后首位总理;不结盟运动创始人之一

1、人物生平


尼赫鲁(右)

出身于克什米尔的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在16岁以前由私人家庭教师教育。1905年入英国哈罗公学,一开始年纪虽大但不懂拉丁语而被编入低年级,但尼赫鲁天资聪颖进步神速,一路升班,1907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虽主修自然学,但因剑桥环境而得以接触更多关于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的研究,后来在1910年获荣誉学位。1912年在伦敦内殿法学会取得律师资格,回国担任律师。1916年在家庭的包办下,他和一个克什米尔商人的17岁女儿结婚。1917年生下他们的女儿英迪拉·甘地。

2、人物事迹

继承甘地


尼赫鲁

1916年尼赫鲁在国大党年会上第一次遇见甘地。甘地坚持争取印度独立运动对他有很大影响,他和国大党的关系日益密切。1921年国大党被英国统治当局宣布为非法,尼赫鲁第一次被捕入狱。1923年和1927年,尼赫鲁两次担任国大党总书记,曾到印度各地视察,认识到农民极端贫困的处境。

1927年尼赫鲁访问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苏联,结交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和美国人民*联盟*鲍德温等知名人士。并且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并因为见识到苏联的进步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制度开始感兴趣。1929年,尼赫鲁当选国大党主席,宣布党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印度完全独立。以后他8次被捕,先后住狱9年。在狱中他仍然研究马克思主义,撰写书籍。1932年,尼赫鲁因发动不合作运动和甘地一起被捕。1936年,他的妻子因肺炎在瑞士去世。1940年再次和甘地一起被捕。1942年国大党通过要求英国撤离印度的决议,他又一次被捕。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任总理,直到他去世。

1941年甘地曾说:有些人以为我跟尼赫鲁已经渐渐疏远,那是因为我跟他早已经成为伙伴,并且使得尼赫鲁以后继承我的地位,而不是查克拉帝那·拉贾哥帕拉。

印度首位总理

虽然甘地曾强调要以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建立起印度的经济实力,然而留英的尼赫鲁并不同意这样的经济构思。他认为印度要富强并须依靠强大的工业实力和高素质人才。资源集中(像是铁和电力)的现代工业生产和相应的都市发展才能解决失业问题。

尼赫鲁有许多配套方案来安置(或合理化)工业化的种种措施。为尼赫鲁设计这套方案的是经济总工程师马哈那鲁毕师(Mahalanobis)。他主张印度工业化的性格必需是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如果印度庞大的劳力无法安置妥当,那么都市化造成的混乱会不可收拾。因此,马哈那鲁毕师第一个经济条款便是在失业严重的乡村地区建立劳力密集的工作站(大工业基地),以便防阻大量的乡村失业人口往几个工业中心移动,称为“公有生产计划工业”(thecommonproductionprogrammeindustry)。

以苏联的计划经济为主,尼赫鲁在印度实行一种基本为资本主义混合*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仿照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然而不太成功。尼赫鲁当政时期印度的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为4%,超过当时美国和其他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如西欧和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因而被西方人士戏称为“尼赫鲁式增长”。不过同时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

在政治*上,尼赫鲁仿照英国*,建立了司法、议会、*和教育系统。

据印度教的主体婆罗门教义,妻子的主要目的是辅佐丈夫一生顺遂,长命百岁。相对的,丈夫不幸亡逝的寡妇,也就丧失传统赋予她的地位认同,包括失去财产的继承与应有的尊敬。尼赫鲁领导改革了古代印度民法,企图维护寡妇的财产继承权,改革印度教,从法律上取消种姓制度。虽然表面上取消种姓制度,然而不太成功。碍于印度社会发展不均的问题,种姓制度依然普遍存在着,尤其是在乡村及贫穷的地区里。他对内政策的四大原则是:*、*、团结和世俗主义。

3、国家政策

军事


尼赫鲁

印度*成立后,其统治机构是从英国殖民统治者手中接收过来的,英国人在其中有很大的*。尼赫鲁*采取了种种措施,在军政机构中用印度人取代英国人。改组了军队领导机构,培训和培养了大批中、下级印度军官和*行政官员。

外交

印度独立后,在对外交往中尼赫鲁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拒绝参加各国际军事集团。这五项原则的提出意义十分重大,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1年,尼赫鲁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尼赫鲁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也受到其狭窄的民族主义与扩张主义的思想的影响。印度独立后,仍承袭英国的特权,对不丹、锡金等邻国保持“宗主权”和从属关系。1962年10月,印度军队对我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此挑起了中印边境的武装冲突。尼赫鲁的地位,也因这场冲突、对抗而削弱了。

经济

尼赫鲁在印度实行一种基本为资本主义混合*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仿照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尼赫鲁当政时期印度的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为4%,超过当时美国和其他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如西欧和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

政治

在政治*上,尼赫鲁仿照英国*,包括司法、立法议会、*和教育系统。

尼赫鲁领导改革了古代的印度民法,维护寡妇的财产继承权,改革印度教,从法律上取消种姓制度。他对内政策的四大原则是:*、*、团结和现世主义。尼赫鲁坚决反对殖*义。

战争

尼赫鲁当政后,立即和巴基斯坦展开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最后以各自占领一部分结束,此后仍然因此发生多次印巴战争。他以武力收复印度境内的葡萄牙殖民地果阿。中国修建新藏公路后,尼赫鲁主张麦克马洪线为中印分界线,经谈判无效后出兵进攻争议地区,于1962年发生中印战争,这次战争印度在军事上惨败,但中国突然撤兵,印度仍然占有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

4、人物评价

美国前总统尼克森在《领导者》一书中这样评价尼赫鲁:“才华出众,目空一切,贵族气息重,脾气暴躁,高傲自负”,“有时还咄咄逼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

5、人物语录

“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光明正大的政治目标,要以光明正大的手段来完成。”

“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

“成人利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将自己纳入某种群体中。他们会构筑某种障碍……可能是宗教、地位、肤色、党派、国家、省籍、语言、风俗习惯,以及贫富的分界等。因此他们是活在自己所建筑的监牢内。”

“当我们去旧迎新,当一个时代结束,当久经压抑的民族灵魂开始发声,便是史上千载难逢的时机来临。”

“真诚地信任人民,把心交给人民,虔敬地领受人民付出的心,不敢操弄欺骗并怀抱感激努力回馈。”

“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而言,最了不起的天赋是无畏,那不是全然的血气之勇,而是打从心里没有恐惧。”

“凡以权力表现爱的人,就不是真正的爱。”

6、人物影响


尼赫鲁

尼赫鲁对印度有着广泛影响,他的影响多样而矛盾,但是,在塑造代表印度的现代特征方面,如*、*和公民社会等,尼赫鲁的角色远比另外两位重要。从1947至1964年,尼赫鲁一直任印度总理,印度许多令人困惑的矛盾可以追溯至尼赫鲁时期。尽管尼赫鲁是现代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却统率着近代印度的封建皇族尼赫鲁-甘地王朝。

尼赫鲁的英式作风遗留的影响,在21世纪初的印度随处可见,也体现在几乎没有改变的区税收长(districtcollector)体系上,这种体系使得印度的邦以下的行政区域内执法与司法未能实现彼此独立。一直以来,信奉*应该无所不在的思想也是尼赫鲁的爱德华式印迹的体现。尼赫鲁曾深受一些英国上层阶级左翼人物的影响,对费边*心驰神往。费边论者认为,*应该由国家中柏拉图式的专家政治论精英阶级领导,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印度应该庆幸的是,尼赫鲁受费边主义的影响远甚于受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尼赫鲁的经济模式认为*应该领导国家的工业化,消费无足轻重,还有可惜无法以*方式完成的土地改革,这二者都是工业化的代价。但是直到1991年开始废除声名狼藉的“许可证制度”时,这种模式都未能实现。

7、大事记

公元1889年11月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诞生在阿拉哈巴德的婆罗门贵族家庭。

1905年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两年后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后又进入伦敦内殿法学会,1912年获律师资格。同年回国,在阿拉哈已德高等法院任律师,并投入争取印度独立的政治运动。

1916年国大党年会上他第一次遇到甘地,甘地坚持反英斗争的行动使他很感动。

1918年起任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19年阿姆利则*发生后,参加国大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

1920年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

1923、1927年先后两次任国大党总书记各两年。

1926—1927年尼赫鲁游历了欧洲和苏联,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建设的影响。

1928年与鲍斯共同建立全印独立同盟。

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运动迅速发展,独立要求愈加强烈,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

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

从1951年到1964年尼赫鲁执掌印度大权。

1954年6月印度与缅甸首先响应中国总理*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尼赫鲁参与发起并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亚非会议。在尼赫鲁、铁托和纳赛尔的发起下,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次举行。

公元1964年5月27日,为印度奋斗一生的尼赫鲁病逝。

28日,估计有300万人排列在送葬行列经过的道路旁致哀。尼赫鲁的外孙桑贾伊·甘地(英迪拉·甘地之子)点燃了尼赫鲁在甘地陵墓旁的火葬柴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