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那州
巴拉那州(Paraná)位于巴西南部,是巴西二十六个州之一,地势自东向西递减,旅游业资源丰富,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是全国第一大玉米生产地和第二大甘蔗、大豆生产地。
中文名称:巴拉那州
外文名称:Paraná
行政区类别:州
所属地区:巴西
*驻地:库里蒂巴1
地理位置:巴西南部1
面积:199,282平方公里
人口:10,535,000
气候条件:热带气候1
著名景点:伊瓜苏瀑布1
1、地区概况
简介
巴拉那州(Paraná)位于巴西南部,东濒大西洋,西部与巴拉圭和阿根廷接壤,北靠圣保罗州,首府库里蒂巴。面积199314.9平方公里,人口10,535,000(2008年),84.5%为城市人口。其中白人占70.3%,帕尔多(布朗)人25.5%,黑人3.0%,亚洲或美洲印第安人1.1%,巴州东部沿海,地势自东向西递减,中部为盆地,属热带气候。GDP组成为:农牧渔业:13.7%,工业41.2%,服务业45.1%。巴州2002年出口额为57亿美元,进口33亿美元。
巴拉那州
地理环境
巴拉那州位于巴西南部,东濒大西洋,西部与巴拉圭和阿根廷接壤,北靠圣保罗州,面积199,315平方公里,人口约991万(2003年)。巴州东部沿海,地势自东向西递减,中部为盆地,属热带气候。
人口
巴州城市人口占全州人口的81.4%,人口密度48.7人/平方公里(1991-2000年)。首府库里蒂巴(Curitiba)市,人口167.1万。
2、旅游特色
巴拉那州旅游业资源丰富。该州伊瓜苏市是巴西第二大旅游中心,每年接待游客650-700万人次,其居*要从事旅游业和商业。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和著名的伊瓜苏大瀑布位于该市。伊瓜苏大瀑布是世界五大瀑布之一,该瀑布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的伊瓜苏河上,形成于1.2亿年前。1984年,伊瓜苏瀑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的界河巴拉那河,为巴西与巴拉圭共建,发电机组和发电量两国均分。现有19台发电机组(每台70万千瓦),正在安装第20台。
3、经济状况
巴拉那州GDP约占巴西的6.1%(2001),人均GDP为7511雷亚尔。GDP组成为:农牧渔业:13.7%,工业41.2%,服务业45.1%。巴州2002年出口额为57亿美元,进口33亿美元。
玉米、甘蔗、大豆、蚕茧、咖啡等是巴拉那州主要的农作物,是全国第一大玉米生产地和第二大甘蔗、大豆生产地。上世纪70年代后,巴州蚕丝业迅速发展,2002年巴西蚕茧生产量为9900吨,其中9100吨产自巴拉那州,占全国产量90%,90%以上的生丝供应出口,使巴西成为世界上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生丝出口国。巴拉那州2004年大豆种植面积达409.5万公顷,比2003年增加了4%,产量也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将达1,245万吨,与上一季相比增长25.3%。据州*预计,这次的种植中将有近1%的转基因大豆。尽管州*坚持要求巴拉那州成为转基因产品*生产区,巴州的600家企业都与州*签订了种植转基因产品的意向书,但联邦*并未通过这一提议。巴西农业部与巴拉那州*就此议题进行了磋商,可能会允许在一些城市种植转基因作物,而不是在全州范围内广泛推广。巴西是世界第二大黄豆生产国,依照巴西黄豆生产的增长速度和产量,预计在5年内巴西将成为世界第一大黄豆生产国。
巴拉那州
巴拉那州的经济是以农牧业为基础。该州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州*实行了多项农业计划。巴拉那州是巴西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谷物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棉花、菜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占全国第一位;大豆产量占全国第二位;咖啡和烟草产量占全国第四位;甘蔗产量占全国第五位。
巴拉那州也是巴西重要的畜牧业地区。该州养牛数量占全国第七位。养牛遍布全州各地区,但主要集中于北部地区。该州是全国最大的生猪基地之一,每年屠宰生猪头数占全国第三位。在西部和西南部拥有现代化的养猪场。猪肉质量高,脂肪少,为瘦肉型猪。巴拉那州的鸡肉和鸡蛋产量在全国占第三位。它是蜂蜜的主要产地之一。在该州的北部地区还养殖蚕茧,是巴西最大的蚕茧基地。
玉米、甘蔗、大豆、蚕茧、咖啡等是巴拉那州主要的农作物,是全国第一大玉米生产地和第二大甘蔗、大豆生产地。
从70年代后半期开始,工业开始在该州的国内总产值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州*60年代工业化政策的结果。从70年代开始,该州继续扩大工业生产并吸引新的投资。创建了交通材料、电子和通讯器材、炼油等新的工业门类,并对纺织、造纸、食品加工(主要是肉类和乳制品类)等传统部门进行技术更新。由于*的优惠政策及国内外私人企业的积极参与,该州的经济年增长率在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达到13%和5%,高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数字(分别为8.6%和2.9%)。近几年来,该州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法国雷诺等国际大汽车公司分别在该州设立生产基地。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