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舍米湖村

科普小知识2022-09-07 15:15:06
...

舍米湖村位于百福司镇西南方,属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国家民委最新发布《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国共有717个村寨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上榜。

1、基本简介


舍米湖村

舍米湖村位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的来凤县百福司镇。全村170户600多人都是土家族,村内有一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摆手堂。因其年代久远保存完整,被誉为“神州第一摆手堂”。舍米湖村原汁原味的摆手舞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大师彭昌松、鼓手彭承金被命名为“摆手舞传人”,百福司镇被国家命名为“摆手舞艺术之乡”。

2013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舍米湖,土家语为“阳光照耀的小山坡”。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土家村落,全村170户600多人都是土家族,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姓彭。村党支部书记彭承荣说,他们是唐末年间迁居此地的彭姓先祖彭相龙的后裔。村里人世代事农,民风淳朴,不沾赌、不沾毒,唯好摆手舞。

2、村庄格局


舍米湖村

舍米湖村西南有一摆手堂。独立于村寨之外,崛于坡,隐于松柏古树之间。堂前有石碑二座,分别为清道光年间彭氏家族筹建和同治二年修复时而立;堂门,正南方位;有院墙用山石砌筑,均两层内空,坚不可摧,密可隔音;门前有长柱形条石牌坊,立柱与横楣接榫处,左右各镶半月形石牙一块;进门,一石甬与堂相连。堂前有场,占地500平方米有余,夹植高大古柏五株。神堂正檐,“摆手堂”三字,庄重圆润,何人所书,无从考证。堂,一字形构建;屋三间,正中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神位如真人般大小供奉其中;左右各间,松木铺地,杉木挂顶。无雕梁画栋和斗檐飞拱,与一般寺、观、祠全然不同。

3、摆手舞风情


摆手舞

1956年考察发现舍米湖摆手堂后,来凤县全力挖掘摆手舞文化,奠定了“神州第一摆手堂”、“摆手舞之乡”的基础,摆手舞由此进入大雅之堂,日本、新加坡等国研究人员专程到舍米湖考察,武汉歌剧院等专业艺术团体实地研习,摆手舞由此跳进了武汉,舞进了北京。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湖北恩施来凤县的舍米湖村,是公认的渝东、湘西、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发源地,村子里一处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摆手堂至今保存完好,被誉为“神州第一摆手堂”。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听到摆手堂内锣声响起,男女老少就会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齐聚到摆手堂跳舞庆祝。

舍米湖的摆手舞特色浓郁,新奇好看。其技为:摆同边手,出同边脚,顺拐、颤动、躬身屈膝,略微下沉,时而“单摆”,时而“双摆”、“迴旋摆”,形多似“砍火渣”、“挖土”、“种包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等,其主要伴奏是锣鼓,时有摆手歌穿插其间,歌、舞、乐浑然一体。

4、行政区划

共有6个村民小组145户人636人,土家族人占人口总数的97%。该村有耕地871亩,水田489亩,旱地382亩。

村级组织健全,村支两委由5人组成,其中男性4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47岁。党员总数23人,男性22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50岁。现有村定补*2人。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传统的粮食种植业、牲猪养殖业和劳动力外出打工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2125元.

5、人群分布

舍米湖村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和少量侗族人,舍米湖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它是土家族的一个保持完好的自然村落。还是土家摆手舞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舍米湖村人杰地灵,“两委”一班人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办事公道,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带领全村人民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该村村级其他组织健全,人员报酬落实,作用发挥正常。

上一篇:鄂伦春民族风情

下一篇:轱辘把子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