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铁血政策

科普小知识2022-09-07 16:12:03
...

铁血政策,是指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阻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1、内容

铁血政策按照名词解释及带血的政策,一般指政治人物强行推行自己或自己所代表利益集团的主要,可以是战争,也可以是大*,总之是要死很多人,或者让很多人做出巨大牺牲的政策。历史上德国首相所推行的用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成为铁血政策的代名词。但从后面的历史看,如斯大林大清洗,及*中国,秦始皇等死人与流血远超过德国的统一战争。强行推行铁血政策的政客有的受到后辈的指责(斯大林的肃反、*中国),但也有的通过铁血政策为本国赚取了丰厚的利益。对于铁血政策的评价褒贬不一,主要看其对后代的影响。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俾斯麦对资产阶级的“宪法统一”极为鄙视和不满。他不相信宪法的任何一个条文会有使人超生的力量,他说:“假如确实成功地按照这条新的、正在走的道路争得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的祖国……那我可能会对这个国家新秩序的创始人表示我的感谢;但是现在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确信,普鲁士的荣誉并不取决于为了那些正在生病的议会著名人士在德国到处扮演唐·吉诃德”,“德国的统一和在议会的讲坛上作报告的权力不是同一类问题。”俾斯麦轻蔑地说:“一个议会比一支军队更容易被动员起来。”“通过议会的辩论,通过11票之多数是不可能对这些原则作为一种判决的。”当然,俾斯麦除了把宪法统一视为毫无用处外,还敏感到议会宪政对普鲁士容克统治的危害。在他看来,议会的*政治思想,始终是一种有可能被街垒战士掌握统治权的威胁,说“这可能把*政治的毒药撒进纪律严密的普鲁士。”

俾斯麦强烈地主张:“要对这个(德国)问题作出决定,根本就不是在我们的议院中,而是在外交以及战场上”,德国的统一“只能通过同反对者进行战争的道路来实现。”因此,他始终把一个国家的军事上的强大看作是决定这个国家价值的要素,竭力主张建立强大的武装,认为:“没有普鲁士的军队,并且是一支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德意志民族的观念根本就不会实现。”有个语言学家叫马克·梅勒的曾向俾斯麦抱怨道:“现在每一个欧洲人都是士兵,我们甚至就像猛兽一样生活在史前时代。……如果在欧洲大陆上,某一个国家没有许多大炮就会感到非常不安全,那么作为邻国应该对它说些什么呢?”对此,俾斯麦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含糊的人道主义!”这个早就立志要“以训练新兵的军刀刀刃为乐事”的“烈性容克”决心“要用火或刀”治好德意志的衰败懦弱病。

2、历史

进攻丹麦

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有着很强的软弱性,没有勇气对抗*,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表示:“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邦联的施列斯维希和霍尔施泰因。次年初,俾斯麦以此为由对丹麦作战。奥地利亦随之参战。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联军,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霍尔施泰因。

普奥战争

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在威尼斯地区与奥地利有严重冲突,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一再挑起摩擦,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霍尔施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邦反对普鲁士。普奥战争爆发。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主力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结果,普军获胜。10天后,普军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包括国王在内的多数人提议一举攻入奥都维也纳时,实际而有政治远见的俾斯麦拼命抵制,他估计到法俄会出面干预,另外,他一旦和奥地利签订宽松条约,那么未来奥可能成为德潜在盟友。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普法战争

北德意志联邦建立后,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邦国(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邦国,但他知道,法国一定会干预,导致德国的统一难以实现。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在1870年,以“埃姆斯电报”事件为导火索,污辱法国,向法国挑衅,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色当一役中,普军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帝国宰相。德意志的统一最终实现。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3、背景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各封建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维也纳会议决定组织德意志邦联以承接被法国在战争中彻底摧毁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邦联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邦共34个国家和4个*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邦联,只不过是封建帝国的最终表现形式而已。由于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此德国统一成为了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要求,成为了历史必然趋势。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所谓“大德意志”),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俾斯麦心中的以普鲁士为中心的统一则不同,他计划要在统一的国家中排除奥地利(即“小德意志”)。

50年代初,普奥争霸中奥地利处于较优势地位。1848年革命后,普鲁士趁机意欲统一。1850年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在奥地利的操纵下要求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普鲁士拒绝。奥地利联合他国威胁普鲁士。普鲁士最终妥协。普鲁士称其为“奥尔米茨之辱”。此事件加剧了普奥关系恶化。50年代末,普鲁士与众多德意志小邦发展了经济联系,建立“关税同盟”。并利用18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

19世纪中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结束封建城邦割据。这是和全民族的利益一致的。但是怎样实现统一呢?当时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一条是由中产阶级领导的,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各邦王朝,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另一条是容克地主阶级领导的,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建立统一的君主国。1862年9月30日,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还不满一周的容克政治家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的“预算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鼓动性的讲话。他要求普鲁士内部停止对抗,“聚集力量”共同对外。他在讲话中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

统一德意志依靠“铁和血”,即凭借战争暴力,这是俾斯麦的纲领和信条。他出任宰相后,根本不听议会那一套空谈,他不理睬议会多数派,否决政策拨款,也不理睬他们的指责,独断独行,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在“德意志民族利益”的口号下,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奥国、法国的战争,终于以“铁和血”击溃阻碍德国统一的国内外反动*,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大业,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4、影响

俾斯麦“铁血政策”是德意志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部分。铁血政策,对内主要是改革封建弊端,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障碍。对外主要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包括三场战争,即丹麦战争(普鲁士与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通过这些政策,德国完成了统一,并且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但德国的资产阶级改良中也保留了一些封建残余。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