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竹编
瑞昌竹编是江西九江瑞昌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有3300多年历史。瑞昌竹编工艺品以竹子为原材料,经手工制作而成。过去,瑞昌山民常以小山竹编织篾器出售。传统的竹编制品有簸箕、米筛、箩等。2008年6月瑞昌竹编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源流
距今约有2500余年的瑞昌竹编历史久远,1988年,瑞昌境内发掘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用人力运送矿石的竹筐、竹箩。据考证,都是春秋时期当地人自己编制的生产用具。
瑞昌自古至今盛产山竹,丰富的竹资源给了瑞昌竹编匠人提供了广阔的编织扎制空间。自隋唐建县以来,竹编技艺在百姓中代代相传。不同产品,不同用途,选用不同的竹子加工其竹编技艺流程的繁杂,经去蔸、去稍、刮节、破竹、劈条、取层、去篾黄、浸煮、刮蔑、编制等十余道工序方能成为产品。选材考究,做工精细,式样规范,锁口密实,表层平滑,美观耐用是瑞昌竹编深受广大客户和平常百姓欢迎的主要因素。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瑞昌竹编现有百个品种含盖生活用品、工艺礼品、生产用具、园艺产品等各方面。
2、主要用途
瑞昌竹编用途广泛。传统的竹编制品有簸箕、米筛、晒筐、晒垫、竹囤、箩、床、凉席、斗笠、篼、鸭棚、播篼、竹水车、拖箩、桌、椅等,其中斗笠、丝箩、米筛被誉为“瑞昌竹器三宝”。上世纪七十年代,瑞昌竹编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手法基础上,不断创新,由实用型产品向艺术鉴赏产品拓展,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1981年成立的南义竹编工艺厂,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生产出花钵、花蓝、鸡、鸭、龟、水果盒、飞禽走兽、礼品盒等一百多种竹编工艺产品,远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瑞典、希腊、日本等国。衍生开发生产了各种园艺产品,如竹篱笆、竹亭子、竹小屋等。
2001年10月,瑞昌竹编工艺品参加在四川宜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暨中国竹业博览会荣获金奖。
3、传承意义
瑞昌竹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手法之一。瑞昌竹编主要工序有去蔸、去稍、破竹、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等。竹器编织的花样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构造都是由底、腰、筒身、缘口、提手等几个部分组成。所编织的竹篾有经纬之分,被挑压的称为“经”,被编入的称为“纬”。整个编织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主要由开头、立腰、编器身等环节组成。
4、制作方法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织编、方孔编、六角孔编等。立腰,即编织时把平面底编的水平立篾向上弯曲,继续编织横回篾数周,其中包括湿水、弯曲、立竹片等工序。湿水,就是在立腰之前,应将水平立篾湿水,以增加其柔韧性,便于弯曲。弯曲,就是开始起腰时可用手指把水平立竹向上弯曲,以便向筒身推进。也可将立篾扎成一束,用夹子夹住,然后进行横回编。还可用木模具、电烫等方法,把水平立篾垂直竖起后再进行横回编。如果底编较薄,立腰后立篾容易弯曲,造成竹器底部突起而站立不稳,可使用数条宽厚的竹片插立在底部。六角孔编织法常需要立竹片。编器身的方法与底编基本相同,但其所使用的横回竹篾一般较为薄细。有些工艺美术品的横回竹篾可以使用宽篾和窄篾混合编织,以形成各种花纹。器身编好后,便是收口和提手。在工艺品编织过程中,对篾丝或篾片还需进行漂白和染色。可先漂后编,也可先编后漂;可先染后编,也可先编后染。最后进行烘干、喷漆,这时竹器工艺品才算完。
工具
瑞昌竹编需要的工具主要有指皮、指筒、刮刨、补针、锣铲、尖刀、刮刀、篾刀、拐钻、圆锉、铰子、拣刀、小拐钻、打皮板等。
上一篇:秀革广告切割图形图案设计
下一篇:未知迷局:胡迪尼的城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