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龚茂发

科普小知识2022-09-08 17:08:39
...

龚茂发,男,1936年生,上龚家自然村人,邵武傩舞第三代传承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武傩舞传承人。

1、个人简介

1944年至1949年大埠岗小学毕业;

1949年至1951年和平中学毕业;

1951年至今在家种田和民间傩舞技艺表演和传承。

2、从艺经历

龚茂发1950年学艺,少年时代由于受仪式的熏陶,对傩舞有强烈的兴趣,并学会了“跳番僧”。由于认识到这种民间艺术的价值,八十年代他发起了跳傩活动,重新组建傩舞队,请村中老艺人对新手进行教习。在他的组织领导下,目前已有30多名年青人加入傩舞队,而且一反旧规,吸收了一批女青年傩舞队,河源村傩舞活动也得以恢复和发展。1990年参加全省民间艺术节,1997年参加南平建市十周年庆典演出。

代表作:“跳番僧”、“跳八蛮”。

3、传承谱系

第一代黄细妹男不详;

第二代龚青山男1923年出生;

第三代龚茂发男1936年出生;

4、邵武傩舞

傩舞,是我国远古时期中原地区驱疫逐鬼的一种巫舞形式,历尽千年沧桑,中原地区已不复存在,在邵武市的和平、大埠岗、桂林、金坑、肖家坊、沿山等几个乡镇却至今仍传承了这一古文化的活化石。

据和平镇坎下村前山坪自然村遗存的一方清道光十五年(1835)专门记当地傩祭活动的石碑记载,邵武傩舞始於宋代,迄今已传承了上千年,现仍流行于大埠岗、和平、肖家坊、桂林、金坑等乡镇的一些村庄。邵武傩舞保留的是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说唱的原始的“舞”,而非其他许多地方衍变了的“傩戏”,在面具、服饰和舞蹈动作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古傩余韵,保留祭仪乐舞中的驱傩原生形象,具有原始性,名符其实是古傩的活化石。

邵武地方举行跳傩活动的宗旨目的除保留中原地区原始的驱疫逐鬼的内容外,还增添了诸如春祈秋报、祈求健康平安、期愿生子添丁、祈盼学业有成等,内涵更为广泛丰富。邵武地方跳傩均不称“傩舞”,而是以具体节目名称如“跳番僧”、“跳八蛮”等直接称呼。各乡村跳傩均有愿神,但其奉祀的愿神不尽相同,举行跳傩活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邵武傩舞是中原文化、楚文化、古越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时又融释、道、儒和民间信仰于一体,又有弥勒教、无为教、摩尼教等流传轨迹和影响,这是全国各地傩文化形态很少见的现象,同时也是各种文化在闽北熔汇、积淀的遗存,对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2005年,邵武三角戏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向全国公示。2007年邵武市被命名为“福建省傩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上一篇:韩富林

下一篇:蔡沾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