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基本功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08:03:24
...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中文名称:基本功

出现场合:戏剧

组成成分:唱、念、做、打

1、名词简介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2、原始概念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另一大要素的“舞”。

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圆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但唱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状态,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剧中人的心曲。


把子功

念白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演员从小练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课之一。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韵白和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成功。做并不是纯技术性表演,而是各具特点的内涵与表象,一举手,一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全为塑造形象服务。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四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戏曲表现形式的特点,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重要标志。

3、具体实例

腰腿功

演员的基本功夫。亦是练习翻筋斗的必修课程。戏曲舞蹈、武打都要运用腰腿的功夫。没有腰腿功夫就无法灵活自如地掌握身体重心的转移腾跃,腰腿功还能使演员的身段动作优美协调。像鹞子翻身、涮腰、飞脚、旋子、探海、铁门槛、朝天蹬都属于腰腿功。

毯子功

就是练习翻各种筋斗,即身体各部位相继扑、跌、翻、滚、腾、跃等动作技巧。由于在毯子上练功,故名。筋斗样式繁多,动作大多以手撑地,或用脚在地面蹬跳,向前,向后,向左右两侧翻腾,俗称"四面筋斗"。

把子功

"把子"是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统称,也叫刀枪把子。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语,所以用各种器械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也都叫把子功。演员只有掌握和运用把子技术,才能在舞台上表现人物武打战斗的情景。把子功有很多套路,一般分作长(长兵刃,如大刀、大枪、叉棍等)、短(短小的兵刃,如单刀、双刀、剑、拐子、匕首等)、徒手三类。每套把子均有专名,如小快枪、大快枪、小五套、大刀枪、双刀枪、十八棍等。表演上又分作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两种。前者指通过严肃的武打,营造庄严威武的气氛,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后者多用于带有戏谑性的武打,其特点是诙谐滑稽,逗人发笑,表现剧中正面人物武艺高强,对其敌手的揶揄戏谑。两种把子都要求打得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有章法。


手绢功

扇子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种。扇子在戏曲舞台上不仅是扇凉工具,更是特殊的舞蹈道具。演员常借助手中的扇子做出各种动作、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各行脚色都有此功,但使用最多的是小生、花旦,技巧也更为丰富。

手绢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种。源于二人转,吉剧又有所发展。手绢是舞蹈道剧,有四角和八角两种。耍法有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转绢、托绢、踢绢、抛绢、弹绢、指转绢、顶转绢等。近年来多用镶亮片的双层八角手绢发展出各种样式的手绢出手,技艺高超,特色浓郁,起到烘托戏剧气氛、刻画人物感情的作用。

髯口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种。演员借助舞弄髯口(胡须)的动作来展示人物心情。髯口功有楼、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技巧。有些是单项动作,有的可以组合连贯起来,要求与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

帽翅功

表演身段特技,又叫耍纱帽翅。以颈部为轴心,带动头上的纱帽翅或上、下摆动,或左、右旋转,或前、后绕圆圈。有时耍单翼,有时双翼同时旋转搅动。耍时帽翅欲停则停,欲动则动;或停或动,灵活自如。常用于表现剧中人物冥思苦想、内心矛盾斗争、犹豫不决或兴奋喜悦等情绪。

甩发功

多为男性角色甩动头顶扎束的一绺长发,表现惊慌失措、悲愤交加、疼痛欲绝以及仓皇逃命、垂死挣扎等激烈异常的情绪和情境的一种表演特技。

翎子功

即舞动两根插在盔头(帽子)上的、长长的雉鸡翎,俗称"耍翎子"。耍翎子的技巧有:掏翎、衔翎、绕翎、涮翎、抖翎、甩翎、竖翎、旋翎等。各个行当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有时用单手、有时用双手操作,靠头部的摆动,配合各种身段,表现人物的惊喜、愤恨、得意、轻佻等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水袖功

水袖功是中国京剧的特技之一。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夸张表达人物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

水袖的姿势有数百种,不胜枚举。如:抖袖、掷袖、挥袖、拂袖、抛袖、扬袖、荡袖、甩袖、背袖、摆袖、掸袖、叠袖、搭袖、绕袖、撩袖、折袖、挑袖、翻袖等等

水袖的基本动作有: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10种。水袖靠着这些众多的基本功的相互搭靠,可以组合出表现丰富情感的多种手法,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并且在舞台上有着很多功能:

1扇子的功能:用水袖在脸前来去。

2行礼:在躬身行礼的时候,一只手横着扯起另外一只水袖,表示很有礼貌并且很恭敬。

3哀痛、害羞:用一只手扯起另一只水袖遮着脸。

4拭泪:用水袖轻轻的虚拭。

5拂尘:用水袖轻轻的在衣服上掸拂。

6握手相拥:双方把水袖轻轻的扬起来,互相的搭在一起。

7示意:演员在舞台上到了要演唱的时候,示意乐队时,运用水袖。

卧鱼

卧鱼是京剧演员的一种基本功,也叫“卧云”。一般是女演员的表演身段。

演员斜托掌式右别步站立,然后两腿缓缓卷屈,下蹲,成盘卧姿势。臀部着地,右腿贴于地面,然后向右拧身,以右背部贴地。左手手背贴于左腰部位。右手则伸至后脑位置枕于脑后。在地面做这个姿势片刻,然后两脚用力蹬地,站立起来,但是仍然要保持开始的姿势—斜托掌右别步站立姿势。

卧鱼分别有左右两式,但是要领相同,只是动作的姿势是相反的。

4、训练方式

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

几种常见的问题

1、有的人感觉唱低音难,这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口盖不要“落下”,下面胸腔需要“扩空”。

2、有的唱高音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上面的位置不要变,不要多加多余的力,高音找集中眉心(鼻芯)钻上后方,共鸣一定要维持住原来位置。气一定要下“滑”,而不能上提。


毯子功

3、“亮音”与共鸣有矛盾吗?----关键在于气息,不能上涌,还有口型、口腔不能扁,不是挤声音。有的人找“亮音”就把喉部挤紧,只有口腔发音,声音挤扁的、紧的、少共鸣,这样的声音传不远。这不是真正的亮音。

戏曲音乐唱腔的功能,归根结蒂是要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所谓“口唱而心不唱”是“无情之曲”。因此,戏曲演员还要立足于生活,唱出思想感情,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音乐形象。

念白:“千斤念白四两唱”

明代的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强调,戏曲念白“虽不是唱,却要美听”(《曲律》),说明了戏曲的音乐性不仅体现在唱腔上,也体现在念白上。

戏曲的唱要“字正腔圆”,念白同样也要“字正腔圆”。这是戏曲念白达到“美听”的必由之路,也是戏曲演员要练就的基本功。

古代戏剧家强调“首押铿锵”和“调声协律”,讲的就是要求戏曲的念白咬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否则一字拗口,观众听起来就刺耳。

戏曲演员要做到念白的“美听”,第一要练好吐字。戏曲念白的吐字与唱一样,字的头、腹、尾的发音都要到位。戏曲的唱,一般来说,节奏比念白要慢除外,如《四郎探母》中杨四郞与公主的戏唱就比念白还快,所以,唱的吐字容易完整,而念白因节奏较快,吐字清晰难度就比较大。

比如,“不”、“曾”、“礼”的字首B、C、L,分别是唇音、齿音和舌音,如果不强调,就会造成字音模糊;收音和唱一样,也要讲究“归韵”,不能念到字腹止,就不再收音,这样字就“不正”。

第二,“喷口”。也就是要练嘴劲,有嘴功出字才有力。戏曲念白中的每一个字不是随便念出来的,要咬得真,吐得重,使发出来的字音既清又圆,还要有力量,才能送的远,这就要练就“崩、打、粘、寸、断”等基本功。崩,是用重读出字音;打,是把字音打响;粘,是把字音窄的字,慢慢扩大;寸,是把排句念得字连而意不断,断,是顿住字音。

第三,色彩。既要训练基本声音,如真音、假音、高音、低音、长音、短间、响音、轻音等,还要训练有情感色彩的声音,如虚音、实音、悲音、喜音、笑音、怒音、重音、柔音、狠音等。

第四,重音。戏曲舞台上念白听不清字义,除了咬字不清之外,还由于演员对台词的重点(逻辑重音)没有弄清,以致使台词的内容不鲜明,有的甚至使意思表达反了。要使念白字义鲜明,就要注意声音垢高低抑扬的调配。“每遇正字,必声高而气长;若遇衬字,则声低、气短,而疾忙带过”、“忌当断处不断、反至不当断处而断;当联处不联,忽至不当联处而反联”(李渔《闲情偶寄》),这是经验之谈;把台词内容分析透彻,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字意的轻重、缓急、连断、豁止,有节奏地念出来,使主要的内容得到强调。

第五,共鸣。念白和唱功一样有讲究共鸣。唱功的共鸣方法,念白时同样要遵守。

有的演员念白时的音色不如唱的音色优美,就是因为没有运用共鸣,或是共鸣位置过过靠前,只从声带发出声音,很快就散了,这种声音称为“白声”;反之,共鸣位置太靠后,声音闷在嗓子里送不出业,这咱声音称为“捂声”。

戏曲的念白,字调的升降变化很大,有时瞬间就跨过音区,甚至一个字把三个音区都滑遍了,而且相当快地往上挑,引发共鸣难度很大。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叫头”、“搭架子”、“叫板”、“定场诗”、“下场诗”中。


腰腿功

因此,念白的共鸣的使用,必须随着字调的迅速变化而变化。有的演员音域窄或只会运用中音区共鸣,声音高不成,低不就,高了劈,低了憋,这就需要加强练习:往高挑时要打开鼻腔,用头腔共鸣,往下滑时,要打开胸腔共鸣,使发音优美而高低自如。

所以,念白需要与唱腔一样重视发音的共鸣,使字音达到字清、声朗、流畅、爽脆、音色甘甜、悦耳动听。包括反面人物,他的灵魂是丑的,但给予观众的听觉音韵感受是美的。

上一篇:反串

下一篇: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