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秋
张君秋是京剧史上出类拔萃的青衣演员,是继梅兰芳之后京剧男旦中的佼佼者。张君秋原名滕家鸣,祖籍江苏丹徒,1920年生于北京,自幼随母张秀琴在河北一带演出河北梆子娃娃生,13岁拜李凌枫为师,学京剧青衣。李凌枫是王瑶卿的弟子,故张有机会随师进入大马神庙王家的门墙。因嗓音与王瑶卿年轻时相近,故深得王师爷的喜爱,教会他《大保国》、《二进宫》、《别宫》、《祭江》、《四郎探母》等青衣唱工戏;此后,还教了一些刀马旦戏,如《十三妹》、《得意缘》、《穆柯寨》、《虹霓关》、《樊江关》等,使张君秋既练了身段,又学了京白的念法,同时了解了更多京剧知识,领略了舞台艺术的奥妙。
中文名:张君秋
别名:滕家鸣,滕玉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逝世日期:1997年5月27日
代表作品:《玉堂春》《西厢记》《望江亭》
主要成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1、人物简介
张君秋,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生于1920年,卒于1997年,原名滕家鸣,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他自幼家贫,父滕联芳,随母张秀琴(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在各地客串演出,后经李多奎介绍,拜李凌枫为师。1935年,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后世称“四小名旦”)。
2、人物生平
张君秋
1942年张君秋自组谦和社挑班。1947年与马连良、俞振飞在香港演出数年,1951年返京,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此名家合作,流派纷呈,百花争艳。在剧目设置、唱腔创作、表演技巧、舞台美术以及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创造,成为当时菊坛一大盛事。同时,张君秋的艺术创作,此时也到达了颠峰阶段。
*中,张君秋备受迫害。*后复出,把主要精力放在京剧教学方面,广收海内外弟子。1986年,应天津市*领导之邀主持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后接受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委托,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的艺术总顾问,到他逝世为止,共完成京剧音配像120部,为京剧艺术的留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3、艺术人生
张君秋的母亲张秀琴,是梆子青衣,曾在张家口红过,后来嫁了一位小京官姓滕的。不料好景不长,在北伐成功以后,*南迁,滕某竟抛弃张秀琴而南下,在南京谋了一份小差事,又另筑金屋,最后不知怎么一切失意,竟出家当了和尚。
剧照
张秀琴自滕某离去后,生活很艰难,茹苦含辛的,扶养两个儿子成人。因为被滕抛弃,深恶痛绝,虽然两个儿子是与滕所生,却使他们都从母姓了,老大名张君杰,老二名张君秋。君杰资质差一点,后来弟弟红了,给弟弟当管事。君秋自小生得细皮白肉的,羞怯有如处子,天生是一个唱旦角的材料,就写给李凌枫弟所谓“手把徒弟”,就是学生学戏时,不付给老师束修(学费);凑巧了为徒弟唱戏,师父还要花点钱,像置头面、做彩鞋等等(行头可以穿官中的)。假定是七年合同吧,前五年以内,如果学生能唱戏赚钱了,收入全归师父所有。后二年算“效力”,唱戏收入,师生拆账,成头的分法,就看当初如何规定了,如四六,或对分之类。到七年期满出师以后,师生感情好的,老师仍时常教诲,徒弟也时常孝敬,但这是基于人情,没有契约的关系了。师生感情不好的呢,就从此有如陌路人了。
李凌枫、张君秋的师生关系,起初很好。李是循循善诱,张则拳拳服膺。君秋很孝顺,知道家计艰难,母亲对他期望很大,用功学戏,努力不懈。每天清晨去往窑台喊嗓,天不亮就走,在途中还不到黎明。有一次摔倒在一个土堆上,他含了一嘴的沙子,但站起来,找水漱漱口,去照喊不误。人们只知道张君秋嗓音润亮,哪知道是苦练出来的。艺人成名,半由天赋,半由锻炼,不下苦功是成不了名的。君秋对于每天喊嗓,一直多年不辍。后来成名大红,到了挑班以后,仍保持这个良好习惯。大约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左右,他应天津中国大戏院之约,演唱一期,住在利顺德饭店(在英租界中街,为天津开设最早的高贵大饭店,梅兰芳到天津,每次都住这里)。笔者曾陪他在利顺德对面,小英国花园去喊嗓。那时是冬天,我们都穿着皮大衣,积雪未化,他对着树丛“咦”、“啊”以后,就开始念《宇宙锋》金殿的大段念白。要知道,每天练点念的,声音才能打远。工夫长了,在舞台上念出来,楼上后排都听得很真,这是非下苦功不可的。
张君秋出台,是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初,先搭陈富康的长庆社,后改名太平社。同台有袁世海、姜铁麟、李宝奎、尚长春(离开富连成以后,荣春社尚未开办以前)等人。大轴是武戏,像尚长春、袁世海来出《淮安府》,压轴是李宝奎、张君秋的《桑园会》,前边姜铁麟来出《铁公鸡》什么的。地点在东安市场吉祥园,和前门外几个戏馆子里转。那时君秋脸上太板,身上也僵,但嗓子之响亮,已经一鸣惊人了。
不久以后,搭入雷喜福、王又宸、谭富英的班儿,唱短期的二牌。慢慢地动《二进宫》、《武家坡》、《四郎探母》这些戏了。而北平一般听大班儿的戏迷,逐渐对他有好印象,认为这是一位后起之秀。
4、艺术特色
剧照
报界评价其“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后拜王瑶卿为师,并得梅兰芳、尚小云、阎岚秋、朱桂芳等指导。
张君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派艺术已初见端倪。至1956年,一出《望江亭》,标志着张派艺术的正式形成,为内外行所公认。张君秋先生在我国京剧艺术领域中尤其是旦角行当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不懈追求的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
张君秋丽质天成,扮戏有雍容华贵之气,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在演唱上吸取了梅兰芳的“甜”,程砚秋的“婉”,尚小云的“坚”,荀慧生的“绵”,合四大家之长而一,形成了张君秋所独具的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演唱风格。其歌喉之佳,名列“四小名旦”之冠。他在演唱上的特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唱法上灵活多变;一是创制新强。在演唱上,他注重以调节气息的方法控制声音的变化,高、低、轻、重,各类声音他都唱得完美自如,寓华丽与端庄,在典雅中见深沉,所谓涵腔唱法。无论在唱法上、创新腔上,他都遵循着从人物出发,为抒发角色感情的需要这一原则。如《望江亭》中的唱段:“我只说杨衙内又来搅乱,却原来竟是个翩翩的少年。”他在声音的控制上,旋律的变化上,都是紧紧地为表达谭记儿此此时此刻心情—惊喜交加以及对白士中的爱慕之情这一内容的。因此,张君秋的演唱又具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特点。是“四小名旦”中艺术生涯最长,成就最显著者。他的演唱吸收了其他行当及曲艺、歌曲的菁华,在梅派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腔,形成了“张派”。
5、表演风格
他的表演不着意人工雕饰,追求天然直率,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君秋扮相雍容华贵,嗓音宽亮甜润。他的演唱吸收了其他行当及曲艺、歌曲的菁华,在梅派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腔,形成了“张派”。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打渔杀家》、《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春秋配》、《诗文会》、《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望江亭》、《西厢记》、《秦香莲》、《赵氏孤儿》、《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珍妃》、《秋瑾》、《芦荡火种》等。有《张君秋戏剧散论》行世。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杨春霞、杨淑蕊、王婉华、雷英、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6、个人生活
就在民国二十七年到三十年,这四年的走红期间,张君秋的私人方面,发生了几件事情:
剧照
首先是师生反目。就因为张君秋红得太快了,因此在出师以前就开始赚钱,而且由少而多,逐渐赚了大钱。凑巧李凌枫和君秋的母亲,对钱都很认真。一方面认为我是师父,具有先见之明的慧眼,一切照关书合约行事,应该有收获。一方面认为我是角儿的家长,已经给师父赚不少啦,等赚了大钱,开支也大了,如添置私房行头、用伙计跟包等,师父不应该剥削太多,那我们太吃亏了。各有道理,两方面闹得很不愉快。君秋人很老实,一方面是师恩难报,一方面是母命难违,很在中间为难。不过后来还是以母命为重,到出师以后,师生就如同路人,互不来往了。
李凌枫收了张君秋这个徒弟,的确很有收获。直接的是从君秋的包银里所得,间接的是他“师以徒贵”,成为名人。一般票友都找他教戏,以为自己一学也会变成张君秋。于是他每天骑上自行车,带把胡琴。四处去给人说戏,后来忙得一天到晚,要给七八家儿说。最早,李凌枫还给张君秋吊嗓子,上台也是他操琴,由李德山操二胡。后来他逐渐忙起来,由李德山吊嗓、操琴,何顺信(君秋的表弟)操二胡。再以后,李德山也红了,也忙了,只管上台,吊嗓也改何顺信了,这以后就台上操琴也是何顺信了。
张君秋的太太,是赵砚奎的女儿。赵最早给尚小云操琴,后来升为管事,为人精明强干,富于办事能力。善组织,有机智;以后任梨园公会会长多年。赵女名玉蓉,当初姻缘成就,在张家是有点高攀,赵砚奎也是独具慧眼,认为这位快婿,前途不可限量。赵女过门以后,头一胎便生下双胞胎,两个大小子,张母也非常喜欢,足享含饴弄孙之乐。
张君秋大红以后,又跑了几次上海(几乎每年要去两次),就发生了一次南京的滕和尚认子案。也就是前文谈到的那位小京官。当时南北报纸大登特登,轰动全国。虽然验明正身,确系君秋生父,君秋倒是无可无不可,而张秀琴却坚决的“覆水难收”。本来吗?当初你遗弃而去,没有夫妻父子之情;如今苦尽甘来,要来当现成的老封君,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呀?于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张君秋
上海是个十里洋场,花花世界,有名的伶人,都会遭受到鬓丝的诱惑包围,连唱花脸的裘盛戎,都大闹桃色新闻,何况这漂亮小伙子、唱旦角的张君秋呢?当然更是女人追逐的目标了。张君秋在南下以前,真是守身如玉,规矩拘谨。笔者因与他常相过从,都敢替他打包票,保他是位洁身自好的青年。等到几次上海一去,在五光十色、目迷眼乱之下,他也就逐渐随波逐流,拈花惹草了。
其中有位吴小姐,是沪江大学的学生,不但人漂亮,智慧也高。君秋在外虽有风流事件,但有母亲监视,北平又有太太,只是随聚随散、随缘随喜而已。不料这位小姐,却要作长久之计,而且不达目的,绝不干休。她手段高明,从张母下手,对老太太用了伯母政策、财物攻势,在银子是白的、眼睛是黑的情形之下,张母终于默认,君秋也就奉了明文。于是唱完一期以后,这位小姐就随了君秋北上,正式成了张家人了,后来也生了好几个孩子。君秋总是理亏,也惧赵砚奎一头,绝不能与赵女离婚或遗弃。在赵砚奎谅解、老太太周旋之下,这位小姐与赵女成了“两头为大”,而君秋也就享了“齐人之福”了。后来君秋应酬带出来的张太太,就是北上的这一位,赵女就只在家里管孩子了。从此笔者不敢对君秋再打包票,尝嘱咐这位张太太:“你对君秋可要看得紧哪!”她笑而不言。她是过来人,当然不能蹈赵女覆辙,使既得利益丧失,事实上也是亦步亦趋看得紧了。而君秋也当然敛迹,难得有一次“偶发事件”,却不再“改组内阁”了。
7、代表曲目
有《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打渔杀家》、《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春秋配》、《诗文会》、《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望江亭》、《西厢记》、《秦香莲》、《赵氏孤儿》、《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珍妃》、《秋瑾》、《芦荡火种》等。有《张君秋戏剧散论》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