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宋一平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09:29:58
...

宋一平,中国*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主持人。先后在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中国新闻》、《新闻60分》、《财经报道》等新闻类直播节目。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受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教授(ProfEzraVogel)。在哈佛进修期间,受哈佛亚洲商业俱乐部的邀请,曾在哈佛大学年会上作专题。

中文名:宋一平

国籍:中国籍

民族:汉

星座:处女座

身高:165cm

出生地:安徽淮南

出生日期:1973-09-21

职业:主持人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所在单位:中国*电视台

主持节目:12点中国新闻

1、人物简介


宋一平

宋一平,中国*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主持人。先后在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中国新闻》、《新闻60分》、《财经报道》等新闻类直播节目。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受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教授(ProfEzraVogel)。在哈佛进修期间,受哈佛亚洲商业俱乐部的邀请,曾在哈佛大学年会上作专题。

1995年,宋一平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随即在湖南电视台湖南经视《经视新闻》、《经济环线》担任主持人。

1997年,宋一平辞职北漂,担任中国*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香港回归72小时特别报道》的主持人,后一直在中国*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新闻60分》、《中国新闻》担任主持人。

2、个人资料

姓名:宋一平

生日:9月21日

籍贯:安徽

民族:汉族

性格:还好啦

毕业学校: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北京大学攻读新闻与传播学硕士学位)

主持特点:冷静、理性、客观而不失人文关怀

最喜欢的书:人文科学类、传记类、趣味漫画类、时尚休闲类

最欣赏的个性:大气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像鱼一样游,像鹰一样飞

兴趣特长:烹饪、画画

业余爱好:运动读书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米色、黑色

最喜欢的零食:小核桃

最喜欢的服饰:舒适、自然

3、生平经历

1995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只身前往湖南电视台工作,主持主《经视新闻》、《经济环线》等节目,均为湖南电视新闻与经济类节目中第一档大型直播节目。两年后,离湘赴京,以主持*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香港回归72小时特别报道”为起点,开始了在央视国际频道的工作。期间历任《新闻60分》、《中国新闻》主播,参与报道的特别节目包括98抗洪抢险、99澳门回归、长江三峡大坝截流、中国*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军攻打阿富汗特别报道、2003新年元旦特别节目、第14届釜山亚运会、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以及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中国*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等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

2003年5月国际频道改版,任>主播。

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受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教授(ProfEzraVogel)。在哈佛进修期间,受哈佛亚洲商业俱乐部的邀请,曾在哈佛大学年会上作专题。出版《亲历哈佛—央视主播宋一平随笔》一书。

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主播。

4、成长历程

宋一平自1997年进入*电视台国际频道,主持的节目从《整点新闻》到《中国新闻》,再到《新闻60分》和《财经报道》,都为她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9·11”事件之后,战争一触即发。2001年10月8日晚上12时,宋一平在睡梦中觉得楼道里人声鼎沸,隐约听到楼道里人们在谈论美英部队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她一骨碌翻身起床,来不及化妆,来不及精心准备,15分钟后就坐在了直播间。丰富全面的背景资料,形式多样的全球连线、机智敏捷的主持风格,无不让观众大饱眼福,然而他们看不到主播宋一平利用直播间隙在不断地给自己“添砖加瓦”,戴隐形眼镜,描眉毛等等。

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科学的工作方法,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理智冷静,宋一平身上的这些优点使得她不断成为新栏目的首要人选。2000年国际频道推出全国直播时间最长的综合新闻类节目《新闻60分》,宋一平担任主播,和《新闻60分》一起经历了众多让人难以忘怀的重大历史事件:*大地震,三峡截流,*召开的“十五大”等,而《新闻60分》也逐渐成为一个收视率在国际频道领先的综合新闻类节目。

2003年国际频道对《财经报道》进行改版,增添了现场直播访谈板块。宋一平既做主持人又做策划,和国际国内专家一道,通过数字和政策解读背后的故事,为国内外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财经信息和观点。为追求更高的节目质量,宋一平和同事们甚至狠心把一位从纽约来的专家直接从机场请进直播间,不为别的,只因为那位专家是当天晚*谈内容方面公认的权威。《财经报道》的现场直播访谈板块要求主持人在积极主动交流的同时又要冷静思辩及耐心倾听,还要随时与导播保持高度和紧密的默契联络,这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准备上都加大了主播现场调控的难度。宋一平多年的新闻直播生涯为勇于挑战自我的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中表现得非常得心应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屏幕上的宋一平成熟而干练,生活中的她则是娇小玲珑,活泼幽默,不经意间展现的才能让周围的朋友惊讶不已。一道别有风味的徽派小菜“西红柿炒青椒”就给朋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宋一平的在沈从文的故居拍的照片让人难以忘记。宋一平身着简洁的白衣,清爽的短发上很随意地别着几个卡子,静静地坐在沈先生用过的书桌前。

5、工作经历


宋一平

1995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只身前往湖南电视台工作,主持《经视新闻》、《经济环线》等节目,均为湖南电视新闻与经济类节目中第一档大型直播节目。两年后,离湘赴京,以主持*电视台国际频道“香港回归72小时特别报道”为起点,开始了在央视国际频道的工作。期间历任《新闻60分》、《中国新闻》主播,参与报道的特别节目包括98抗洪抢险、99澳门回归、长江三峡大坝截流、中国*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军攻打阿富汗特别报道、2003新年元旦特别节目、第14届釜山亚运会、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以及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中国*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等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2003年5月国际频道改版,任《财经报道》主播。

6、主持节目

湖南经视

《经视新闻》、《经济环线》

中国*电视台

《新闻60分》、《中国新闻》

7、亲历哈佛

内容简介

本书中所写的文章大多是作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和生活时所作的随笔和杂文,是不同的一种心情体现和人生的一个阶段记忆。

这是作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和生活时所作的随笔和杂文,主要分三大版块:关于哈佛,关于美国和关于自己。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看到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状态,而且也能略知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风土人情。

8、文章简介

铁打的哈佛


宋一平

2005年6月9号,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又有一批莘莘学子即将奔赴世界各地,投身到资本主义和*的建设热潮中。

毕业典礼前的两周时间里,哈佛Yard里印有自己标志的代表各个本科学生宿舍的“舍旗”飘飘,哈佛的校旗屹立期间不倒,开始拉开一年一度的隆重盛典的阵容。由于哈佛校方每年得到的捐款中数额最大的是来自于本科生(已毕业的本科生及许多本科生的家长),所以也就对本科生“格外”偏爱。除了日常给本科生提供最好师资待遇之外,还提供最好的食堂,最好的体育场,最好的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现在都到毕业了,Yard里挂的彩旗也都只挂代表本科生的,很多其他的毕业生不由得唏嘘:在资本的指引下,真是不拿红薯当干粮,不拿群众当同志—伤人自尊啊!

由于每年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和群众(学生亲友团)太多,而Yard的面积太小接待能力有限。所以对毕业生所能携带的亲友人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如果其亲友不满足场外指导一定要进入Yard的话就要花钱买票进场了,且霸王条款一口价不打折,如同河北沧州民间谚语:大雁飞过把根毛,老爷们儿不放过,老娘们儿也不饶。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前浪浪打浪。看江湖,大浪淘沙百舸争流千帆进;看世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竞风流。哈佛今年毕业的学生多达近四千人。百年来,众学子带着在哈佛学就的一身武艺下得山来,进入江湖游走,从此进入人生的另一领域打拼。无论最终是成就了枭雄还是败了寇,都在“胡掳挥飞湮灭”中成为历史沙尘。而一直屹立的哈佛虽然成就了多路英雄,但更重要的却是那一代代流水般的“生”成就了哈佛本身。

9、相关资讯

我骨子里就是做新闻的


宋一平

宋一平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临近大学毕业,湖南电视台进京选才,宋一平的毕业作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95年,湖南的电视节目没有改版,谈不上成熟电视环境的诱惑,决定宋一平远赴湖南的是湖南人的执著与诚恳。“后来我才得知,他们前后一共找了我8次。和他们接触过程中,我们彼此认同做节目的理念。当时我想,这里既可以做事,又可以共事,地域对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年湖南电视即将改革,电视节目也没有现在好看。的确存在一定的冒险,但大家都认为,我们是可以把节目做得更好看的,为什么不去试试?”

湖南经济电视台从成立伊始,就一切从零做起,新人新节目,“新”意味着稚嫩与压力,也意味着挑战与艰辛,这其中的苦涩、欢乐、迷茫、坚定自不必说。两年的新闻主播经验算是宋一平的第一次专业积累。也就在这两年当中,宋一平意识到她可能一辈子要与新闻结缘。

“很多人刚刚涉足某个领域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当时我也面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自己的定位的问题,曾尝试过其他类型的节目,但都觉得那不是我。我喜欢关注世界每天那些可以预见的和未知的的变化,我渐渐知道自己骨子里可能就是做新闻的。”

“做了两年之后,节目已经从最初稚嫩的状态逐渐走向成熟,我也在渐渐长大。想想本世纪即将发生的大事,像香港回归、党的15大,澳门回归、三峡截流等等由于地域和媒体的局限,湖南电视台只能做有限的报道。而我希望能够以新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见证历史的发生,正好CCTV-4在全国各地物色主持人,我在广院时的老师吴郁推荐了我。”

在CCTV-4做新闻,一做就是15年。从《整点新闻》到《中国新闻》再到《新闻60分》,宋一平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多少个日日夜夜,不变的主播台、不变的摄像机、不变的主持人,当一切成为模式,宋一平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中寻找着自己的兴奋点。

“新闻业务的流程可能很程式化,但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它程式化的内容,你是无法改变的。同样的工作做得久了或多或少都会有时厌倦。就我个人而言,新闻本身的魅力足以冲淡有时的厌倦,每经过一次富有挑战意义的直播后,无论付出怎样的辛劳都觉得很值。可预知的是不可怕的,真正具有挑战意义的是不可预知的,而这种不可预见性就是新闻类节目的魅力所在。”

我常对自己说“知道自己差距在哪,赶快努力吧”

15年的主播生涯,给予宋一平许多思考与感悟,她会想新闻每日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作为信息的传递者,需要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大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何做到最有效?

“9·11之后美国即将攻打阿富汗是可以预见的,我会想,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过程会怎样,随即查找相关资料,以便有所准备。虽然那次直播看起来很仓促,连妆都没来及化,没带隐形眼镜,但我的头脑是冷静的。因为在这之前一直没有放松这根弦。”

令宋一平至今更记忆犹新的是,美国轰炸阿富汗后,局势多变。那年11月美一架民用飞机失事,作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发事件,被从家里揪过来做直播的宋一平有点懵了。

“实际上到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架民用飞机,因为机器故障坠毁的。但正处于美国轰炸阿富汗后非常敏感的阶段,会不会是又一次恐怖袭击?那一次我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直接上了直播线。飞机掉到纽约附近的居民区,当时临近感恩节,大家赶着回家,伤亡很多。不可预知的新闻事件直播是最难的,你无法去把握它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我只能在已知的领域寻找,像飞机的生产时间、制造商、型号、服役了多长时间,有没有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以及美国当地的情况,居民区的情况和国际其他媒体的报道情况。

我至今都认为在未知的情况下,做突发事件的新闻直播是最难的,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经历了那次直播,宋一平检验了平日的积累,并不断地告诫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差距,要好好继续努力”。

“我一直在学习,在准备。现在读北京大学在职新闻与传播学硕士学位,这其中有许多社会学方面的课程,一个真正的传媒人应该站在社会的前沿,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受众的心理等各方面。”

许多人会把新闻播音员看作“传话筒”,传话筒的属性限制了新闻人个性的体现。对此,宋一平有自己的见解。

“我是一个信息传递者,如果带进太多个人的东西,在客观性方面会有所偏差。我同时也是我所在节目集体的代言人,他们的劳动成果是由我来体现的,事实上表达的过程就是创造,我的价值在创造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

“我希望会在更宽广的领域与新闻对接。做一些访谈类,背景分析类,专题类节目,我认为在资讯的世界里,缺乏的是有价值的见识。”

工作中的宋一平理性、职业化、讲起自己喜爱的新闻滔滔不绝。而生活中呢?她随意,简单,以一种淡泊豁然的心境去经营。

“如果觉得这个菜不好吃,恨不得把厨房的大师傅拽下来,我来做。”


宋一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宋大厨”的绰号就在圈内外传开,很难说明白喜欢的原因。宋一平一点不讳言自己对于生活乐趣的享受,做饭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我有时在饭馆吃饭的时候,如果觉得不好吃,恨不得把厨房的大师傅拽下来,让我来做。如果遇到特别好吃的,又恨不跑到人家的厨房向大师傅请教做法。

小时候我妈妈做小甜汤,把水果、核桃仁、花生还有糯米放到一起,红的、绿的、白的,非常漂亮。我父亲做菜的手艺比我母亲好,他有一次做红烧茄子,放了青椒、西红柿、白色的蒜,加上深紫的茄子,然后把我从前院叫到后院,指着锅里的菜说,你看这色彩多漂亮啊。”

“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身处逆境之时从没放弃对生活的信念。现在尽管年纪大了,可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一如从前。”在采访当中,宋一平接到一个电话,要求她在CCTV-4工作人员联欢会上露一手。从回答里,可以感受到她个性中的一些东西。

“我的特长是做饭,我那个(芭蕾舞)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是最基础的形体训练,会把人家的牙笑掉。不过比如布置会场之类,美工啊什么的,我还挺在行的。大家表演节目那么辛苦,要么我拿相机给大家拍照吧,给他们留个纪念。”

宋一平的好朋友这样评价她的性格,“她是一个简单和纯粹的人。”闲下来的时候宋一平喜欢看人文科学类的书籍,以及《读书》《万象》和新闻性杂志,当然还有耭米的漫画,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学起小新说话有板有眼。徐俐因此称她“宋宝宝”。

在宋一平眼里没有成功女人,只有完整的女人,“我一直崇尚完整的女人,亲情、友情、婚姻、爱情、事业、情趣,人文关怀的精神,缺一不可。”

“当然如果别人提起我时,说那是一个很职业、很专业的新闻主播,我会非常高兴的。”

CNN的新闻主播Larryking是宋一平最喜欢的新闻界人士,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宋一平的奋斗目标。“一个小老头,穿着背带裤,耸着肩,问问题简洁有力,一双眼睛仿佛看透你的五脏六腑。他的心很平、很沉,不管跟谁说话都有他的原则。”

上一篇:严於信

下一篇:播音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