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隆德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11:21:29
...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处北纬35度21分至35度47分、东经105度48分至106度15分之间。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襟带秦凉,拥卫西辅,有“关陇锁钥”之称。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41公里,全县幅员面积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8.21万人(2013年),县*驻城关镇。截至2014年,隆德县下辖10乡3镇1个街道,118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8万人。

中文名称:隆德县

外文名称:Longde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中国宁夏固原

下辖地区:城关镇、沙塘镇、联财镇等

*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954

邮政区码:756300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六盘山西麓

面积:1269平方公里

人口:19万人(2003年)

方言:关中方言-西海固片区

著名景点:六盘山民俗文化村

车牌代码:宁D

行政代码:640424

1、地区概况


隆德县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边陲,六盘山西麓,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襟带秦凉,拥卫西辅,故有“关陇锁钥”之誉。全县幅员面积985平方公里,辖10乡3镇1个街道办事处,118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2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13万人。

隆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隆德县得名于羊牧隆城及德顺军两名之尾首二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筑笼竿城(今城关镇)为德顺军治地。天禧元年(1017年)置羊牧隆城,属德顺军。庆历三年(1043年)更名为隆德寨。金皇统二年(1142年)升寨为县。明、清时直隶平凉府,民国时隶属陇东道和泾源道。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甘肃省平凉地区,1958年10月划归宁夏固原地区。

隆德——钟灵毓秀,物华天宝。这里是享誉西北的丝路古城和书画之乡。隆德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北魏石窑寺、宋金东山堡、明代六盘关、清朝“左公柳”等文明遗址至今犹存。书法、绘画、剪纸、泥塑、篆刻等民间民俗文化熠熠生辉,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目录100多个项目中,涉及到隆德的达50多个,其中杨氏泥塑、高台马社火被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民间绘画、剪纸等9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先后荣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等殊荣。这里是久负盛名的“高原绿岛”和“天然植物园”。境内的六盘山雄浑巍峨,景观秀美,生态良好,物种丰富,分布有黄芪、柴胡、秦艽等药用植物618种,是自治区命名的“宁夏优质中药材基地县”和国内医学界公认的“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这里是彪炳史册的革命老区和红色圣地。1935年10月,*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隆德县,翻越六盘山,写下了气贯长虹的著名词章—《清平乐·六盘山》,留下生生不已的革命火种和万古长存的长征精神,中国革命从此走向新的胜利。六盘山因此也成为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列入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并于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列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被团*确定为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胡*、*、贾庆林等多位**先后登上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瞻仰遗迹,这里已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圣地。

隆德——区位凸显,特色鲜明。这是一方前景看好的发展战略要地。隆德县地处陕、甘、宁经济圈中心地带,“312”国道和青兰高速横穿全境,中宝铁路比肩而过,距固原机场70公里,集公路、铁路、空港为一体。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正着力构建现代区域性物流网络,努力成为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这是一块基础厚实的投资兴业热土。凭借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支持,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以花卉景观苗木、道地中药材、现代设施农业、文化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等为经济发展先锋,先后引进静宁方圆、德邦生物、绿鲜果蔬、绿缘花卉、日普生态科技城、加纪供港蔬菜、水泥粉磨站等一批大项目落地隆德,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这是一个魅力无限的生态宜居县城。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谋划,坚持把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管理做精,建设了富有特色的六盘天池、伏羲崖、清凉世界、六盘山珍稀植物园、六盘山文化城、六盘人家(杨家店)民俗文化村、六盘人家老巷子等新的景观节点,集文化旅游、观光避暑、休闲度假、教育体验于一体,城市品位逐渐提升,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一座宜居的生态绿城已逐渐显现。

隆德——生机勃发,奋勇前行。近年来,我县在区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立县、产业富民强县、科教文化兴县、诚信和谐治县、凝心聚力建县”五大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8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0元。

千峰竞起海天阔,正是扬帆破浪时。今日隆德,秉续千年文明,承传万古脉泽,勇立时代潮头,奋力奔向明天。全县18万回汉儿女,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固原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理念,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抢抓新机遇,集聚新优势,树立新形象,体现新作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宁南大地上建设一个富裕秀美文明和谐的新隆德。

2、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期,隆德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周为荒服,居西戎,秦属北地郡。汉、三国属安定郡。南北朝属北魏秦州,隋属平凉郡,唐为原州监牧地。有史可查,宋始有行政建置,初设笼竿城,后以笼竿城建德顺军,属渭州,隶秦凤路。领陇干县、水洛城、静边寨、隆德寨、得胜寨、通边寨、治平寨、怀远寨等1县、l城、6寨。金升德顺军为德顺州,后升陇安郡。辖陇干县、水洛县、威戎县、隆德县、通边县、治平县6县,得胜寨、宁安寨、静边寨、怀远寨4寨,中安堡l堡。元设德顺州。后并治平、威戎、水洛人陇干。大德八年(1304年)陇干县并人德顺州,旋省德顺州设静宁州,静宁州所辖为陇干县的全部,德顺州其余辖地由隆德县领属。明设隆德县,属陕西平凉府。初设宣化、辅德、弼隆、曹务、里仁5里,后编仁隆、德化2里。清仍属陕西省平凉府,初设仁隆、德化2里,康熙三年(1664年)编废藩租户为效义里共3里。光绪间,编东、西、南、北、中5区。中华民国,隆德县属甘肃省陇东道、泾原道,旋属甘肃省第二行政区。全县编龚太、孝义、钱李、丹树、潘河雄、马力妥、岳石、吕庆甫、神林、乱柴、屯民、许道贤、上新店、下新店、蒙宣、前邵山、后邵山、张文才、韩沟、将台、马翼21堡。民国17年(1938年)全县编为盘山、沙塘、屯民、山河、兴隆、平峰6区。民国31年(1944年)8月设西吉县,平峰、蒙宣、韩沟、将台划给西吉。划后设盘山、山河、兴隆3镇;沙塘、神林、超农、屯民、丹树、邵山6乡。共编66保731甲。

1949年,*成立,改盘山镇为城关区,沙塘乡为沙塘区,神林乡为神林区,超农乡和山河镇合并为农山区,屯民乡和丹树乡合并为屯树区,兴隆镇和邵山乡合并为兴山区。全县编47乡,154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经1953年12月、1955年l0月、1956年5月撤区并乡,和西吉县、静宁县互相调拨后,全县编沙塘区、屯树区、农山区3区、24乡,直属城市4乡,共3区1市28乡。1958年10月,全县建高峰、先锋、跃进、红旗、东风、南峰、五星、前锋、卫星、北峰、观庄、建国、前进13个人民公社。1961年社队调整,全县联财、张程、大庄、杨沟、城关、陈靳、峰台、观庄、好水、杨河、桃园、神林、沙塘、凤岭、上梁、山河、苏台、奠安、桃山、温堡20个人民公社。1983年在平罗境内潮湖设吊庄建潮湖区。1984年恢复乡镇建置。至1990年,设1区:潮湖区;l镇:城关镇;20乡:城郊乡、陈靳乡、峰台乡、大庄乡、观堡乡、好水乡、杨河乡、桃园乡、张程乡、联财乡、神林乡、沙塘乡、凤岭乡、上梁乡、山河乡、崇安乡、杨沟乡、奠安乡、桃山乡、温堡乡。全县3个居民委员会,261个村民委员会,806个村民小组。1991年12月,以潮湖吊庄建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1993年5月沙塘撤乡设镇,1997年6月联财撤乡设镇。2000年全县l区3镇18乡,273个村民委员会,828个村民小组。至2014全县下辖10乡3镇1个街道办事处,118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8万人。

3、地理位置


隆德县

隆德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六盘山脉以西。“312”国道纵贯东西,隆(德)秦(安)省道和隆(德)张(易)县道分别穿越南北。县境西北毗连静宁、西吉,东南直接泾源、庄浪,东北周边与固原接界。关山险阻,水道西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有“关陇锁钥”之誉。县城东距六盘山10公里,北距银川410公里,西去兰州380公里,东去西安340公里,距固原县城66公里、西吉县城53公里、泾源县城24公里、静宁县城37公里、庄浪县城47公里。跨北纬35度21分~35度47分、东经105度48分~106度15分。东门外延伸至东环路和“312”国道交汇处大清河桥一带;南展至宋陇干城旧城墙外的清流河桥;西越环城西路拓至三里店水库;北推倒城墙,跨越河道扩至北象山麓。城东有堡子山(东山堡),北为象山,西是凤山。清凉河在城南,清流河在城北,二水在城西三里店交汇。全县幅员面积985平方公里。

4、地形地貌

地形东高西低,十山九沟,六盘山东峙,7条河西流,形成谷地,丘陵插嵌众水之间。最高海拔美高山2942米,大部分区域在1900至2500米之间。

地貌类型分为分为六盘山地、黄土丘陵沟壑山地,河谷川地3类地貌。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占55.70%、阴湿土石山区占33.26%、河谷川道区占11.04%。除六盘山外,散处于全县较为有名的山脉是凤太山、牧丹山、峰台梁、清凉山、北象山、蟠龙山等。六盘山又称陇山,其主体由西北到东南的平行狭长山脉组成,全长204公里,宽30-60公里,总面积4781平方公里,南连崆峒,直抵渭水,与终南山相对峙;北接崛吴山与长城并亘,为陇东高原和陇中高原天然界线,也是陕北黄土高原与陇西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早在西汉时期,即是“丝绸之路”东段中路西接兰州的一大要隘。唐时所设“七关之险”,六盘为最。六盘山亦是泾河与渭河的分水岭。县境内地表水有渝河、葫芦河、好水河、什字河、水洛河、唐家河、甘渭河等七大河流,地下水分白垩系基岩风化裂隙潜水,河谷第四系砂砾石层潜水含水和黄土上层滞水。沟道138条,山峰115座,峡谷5条,湾296个,滩15个,梁104个,塬11个。土地分始成土、黑垆土、黑麻土、新成土、棕壤、灰褐土、黝土、山地草甸土、草甸土、沼泽土10个类型。

5、地质矿产


隆德县

隆德属陇中黄土高原区,即地质意义所指陇西盆地。震旦纪为海浸区,二叠纪为华力西折皱区,是祁连山华力西折皱向东延长部分。中生代末期及第三纪为内陆红盆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上升。六盘山为盖层折皱区,是祁连山折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狭长沉积带,在陇山造山运动中完成。

地层区划隶属祁连地层区。大致以马家大庄——野鸡岘——县城——底店一线为界。以西属北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靖远至西吉小区。东部地层出露有大面积分布的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和第三系。西部露头零星,仅出露有第三系。第四系很发育,分布面积约占60%,以黄土为主,在全国第四纪地层分布中属华北区,西北高原亚区。

县城位于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东段,横跨走廊过渡带和北部祁连山地槽加里东褶皱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走廊过渡带地槽阶段下沉剧烈,沉积厚度大,地槽返回之后长期经受剥蚀,至中生代后期地壳剧烈下降形成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白垩统六盘山群,此后又有第三系红色碎屑岩的沉积。境内地壳经历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燕山运动使之剧烈下沉,沉积了一套早白垩世六盘山群的内陆湖相碎屑岩建造。后期地层褶皱、断袭。喜马拉雅运动使该区再次上升,沉积了第三系和第四系陆相红色碎屑和砾石、砂、黄土、形成了现代地貌。褶皱有罗家峡背斜、黄家峡向斜、月牙山背斜3个。断袭轴向近南北向,有三里店——底店正断层、翟家庄——范家峡断层、月牙山西缘逆断层。

隆德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油页岩、泥炭、铜、石英砂岩、砂砾石、砖瓦粘土、泥灰岩及石膏8种。除砖瓦粘土、砂石、石膏等已开采利用,其余均未开采。

其中石膏矿4处:一、隆德县通源石膏(原宏达石膏一矿),位于观庄乡姚套村,矿区面积0.007平方公里,矿种主要是石膏,年生产2万吨,工业总产值50万元,地质储量160万吨。该石膏产生于渐新统清水营(E3q)中,局部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黄土覆盖,其岩石性紫红色泥岩,砂岩为主,夹灰绿色含膏泥岩,石膏呈层状,夹于灰绿色泥岩中,单层一般厚0.4m,最厚0.7m,共见5层,出露长约300m,总厚2—2.5m,各矿层间距10—15m,产状倾向330°、倾角20°。石膏呈灰白—灰黑色,隐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经1987年6月宁夏地矿局区调队咨询分队踏查,矿石品位高属1级品。二、隆德县宏达石膏二矿,位于观庄乡倪套村,矿区面积0.002平方公里,矿种主要是石膏,年生产2.5万吨,工业总产值60万元,宏达石膏二矿和通源石膏矿地质构造相同,地质储量140万吨。三、宁夏建艺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好水乡张银村附近,矿区面积0.007平方公里,见矿1层,厚约5米。石膏呈网脉状、疙瘩状混杂于泥岩中,局部加有质量较好的块状石膏,总体质量较佳。地质储量50万吨。四、隆德县振兴石膏,位于城关镇杨店村,矿区面积0.005平方公里,正在筹建。

砖瓦粘土19处:一、分布在观庄乡的隆德县大庄机砖厂、隆德县田滩机砖厂、隆德县红堡机砖厂、隆德县观庄乡宏远倪套空心砖厂,矿区面积0.015平方公里;二、分布于沙塘镇的隆德县沙塘机砖厂、隆德县正昌机砖厂等,矿区面积0.015平方公里;三、分布在神林乡的隆德县神林双村建材厂、隆德县恒达建材厂等,矿区面积0.018平方公里;四、分布在联财镇的隆德县王恒建材厂、隆德县联财三鑫建材厂、隆德县正荣建材厂等,矿区面积0.021平方公里;五、分布在温堡乡的隆德县温堡起旺机砖厂、隆德县宏鑫建材厂,矿区面积0.026平方公里,分布在凤岭乡的隆德县龙凤机砖厂、隆德县凤岭机砖厂,矿区面积0.01平方公里;六、分布好水乡隆德县永丰机砖厂,矿区面积0.005平方公里;七、分布在城关镇的隆德县城关镇星火建材厂、隆德县吉隆建材厂等,矿区面积0.044平方公里;八、陈靳乡的隆德县富鑫建材厂,矿区面积0.02平方公里。粘土是各种矿物岩石碎屑组成的混合物,含有较多的杂质,可分为普通粘土、砂质粘土、铁质粘土和黄土等,因此可用于制造砖瓦的粘土,土质粘性大,呈土灰色,下部砂质含量高,呈土黄色,分布范围较大,土层厚底部出现红土,地质储量约1209.1万吨,可开采储量约1009万吨,土质好,生产的砖折抗压强度均符合建筑材料工业要求。

砂石矿4处:位于城关镇的隆德县郭岔砂石厂;温堡乡的隆德县鑫兴砂石厂、宝银砂石厂;沙塘镇的隆德县维国利民有限公司建材厂等,矿区总面积0.07平方公。砂石为含砾砂状结构,固结不紧,钙质胶结,成分以石英及石英岩为主,含少量灰岩、变质岩、酸性火山岩及长石等碎屑。其岩性为砖红色,粒径大于20mm的碎、块石,10mm~20mm的粗粒砂、5mm~10mm的中粒砂、1mm~5mm的细粒砂、小于1mm的细粒砂,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后因地球地壳运动,而形成今日的矿山。砂岩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用石材,地质储量约1367.8万吨,可开采储量1200万吨。

片石料矿3处:位于陈靳乡的隆德县高阳石料厂、民联石料厂(筹建)、观庄乡的隆德县大庄红沟石料厂,矿区总面积约0.02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800万吨,可开采储量约510万吨。我县片石坚硬不够、易风化,可用于少数建筑材料,用量不大。

6、生态林业

近年来,隆德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立县”战略,着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全县林业建设进入了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县林地面积74.8万亩,其中有林地30万亩,森林覆盖率26.5%。2000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43.9万亩(退耕地还林24.6万亩、荒山造林19.3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资源管护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全县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24.6万亩,工程涉及全县13个乡镇、125个行政村、31319户、13.6万人。目前,退耕还林林木生长良好,中西部黄土丘陵区山杏、山桃长势喜人;六盘山外围土石山区落叶松、沙棘郁郁葱葱。多数退耕还林已郁闭成林,发挥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生态效益已逐步显现出来。

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推进。我县严格落实管护范围、目标、措施和责任人,采取封造结合的办法,增加和恢复森林植被,狠抓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完成封山育林7万亩,使全县48.7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全面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落实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7.1万亩,将林地管理逐步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二是加强森林*和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国家和自治区森林*和防火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森林*和防火基础设施条件,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区治安秩序比较稳定。三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建立健全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采取人工捕捉、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措施,积极开展重点病虫鼠害的综合防治,有效预防和阻止了重大危险性森林病虫鼠害的扩散蔓延。

城乡大环境绿化步伐加快。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切入点,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在城乡大环境重点绿化工程中,改变过去树种单一、栽植单调的纯造林模式,采用以常青树、花灌木、草花等多样性植物,呈簇、团、块、带等多形状高密度栽植,建成各具特色的绿化美化自然景观。在县城建成了“三山”公园、珍稀植物生态园、北象山等景观绿化带,改善了人居环境,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公园、景观水道、休闲大道为主色调的生态花园县城。

林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扶持发展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组织40户,培养苗木花卉经纪人300人,按照“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完成以常绿针叶树为主的育苗1.87万亩。加快核桃、沙棘等特色林果基地培育,加快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加快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的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规范化、产业化的林果产业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7、水利水保


隆德县

隆德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工程,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在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陡坡农田机修整治、农村人饮工程、渠道衬砌防渗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奋斗之歌。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全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示范县”、“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竞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为宁南山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

隆德县水务局作为隆德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局机关设6个职能站室,下辖7个直属事(企)业单位,内设基层水管所17个。担负着全县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农业灌溉、城乡供水、水利工程建设及水行政执法等职能。

水系:隆德县境内地表水有渝河、庄浪河、好水河、什字河、水洛河、唐家河、甘渭河等七大河流。隆德地势东高西低,水流方向为东西走向。地下水分白垩系基岩风化裂隙潜水,河谷第四系砂砾石层潜水含水和黄土上层滞水。

水库:全县小(一)型水库有罗家峡水库、三里店水库、桃山水库,清凉水库、张银水库、高坪水库、黄家峡水库、前河水库、红堡水库、直峡水库、范家峡水库共11座。其中黄家峡、直峡、清凉3座水库为县城供水水源地,每年可向县城供水175万立方米。全县小(二)型水库有杜川水库、前庄水库、槽子水库、杨堡水库、田柳沙水库、卜家岔水库、庞庄水库、华沟水库、温堡水库、倪套水库、后窑水库、清泉水库、魏沟水库、吊岔水库、杨坡水库、龚岔水库共16座。水库总库容6306万立方米。

塘坝:全县共建成水保骨干坝38座,总库容468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07平方公里。中小型淤地坝及塘坝现存82座。

泵站:全县共建成沙塘页河子、杨河穆沟、联财剡坪、张程桃园、好水永丰等扬水站7座。

井窖:打土圆井8600眼,水窖1.1万眼。

人饮:全县共建成渝河南部、大水沟、山河、奠安、石庙、新庄等农村人饮工程39处,解决了15.5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

流域: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综合治理小流域2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528平方公里。

河道:总投资4161.5万元,整治渝河河道51.07公里。设计抗洪标准10年一遇,校核标准20年一遇,河道宽度15—130米,堤高1.8米,设计流量20.8-413.8立方米/秒。

梯田:按照“统一规划、连片治理”的原则,以宽、大、平为标准,机修、人修相结合,每年9—11月份进行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治理,做到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开展全县农田建设大会战。截止2013年底,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47万亩。

渠道:建成跨流域引水工程1处、调水工程1处。截止2013年底,铺设输水管道690公里、滴灌带16400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7万亩;衬砌防渗渠道620条637公里,保障农田灌溉面积10.7万亩。

8、气候环境

隆德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系祁连山地槽与华北地台的过渡带。境内群山绵亘,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错落。地势东高西低,由六盘山朝南、北、西三向分野。凤山峄脉据其中,渝河、好水河、甘渭河均倚山西注。丘陵、山地广布,塬台梁峁交织。海拔1720米至2942米,丘陵地占总面积的63.8%。

气候属中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性气候,春低温少雨,夏短暂多雹,秋阴涝霜旱,冬严寒绵长,素有“溽暑有风还透骨,芳春积雪不开花”之说。年平均气温5.6度,为全区最低气温,1月份最低,极值为-25.7度;7月份最高,极值为31.4度。年平均日照时数2255小时,无霜期124天,最少94天。年均降水量492毫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尤以7、8两个月为降水集中季节。1995年以来,由于连年持续干旱,降水量大大下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风、干旱、冰雹、霜冻等。

河谷川道农牧区属湿润干旱过渡地带,气候温暖干燥,黄土丘陵农林区半干燥温热,六盘山西麓水源涵养林区寒湿多雨,植被丰厚。

9、动物植物


隆德县

隆德县境内植物共93科788种,其中药用90科618种。动物34种,禽类81种,昆虫486种,鱼类6种。

药用植物中常用中药材占全国统一调查的360种常用中药材的33%。《隆德县志》列名苔藓植物41种,蕨类植物18种,裸子、被子植物729种。被子植物为优势种群,分86科,337属,占全国被子植物总科数的28.5%,占总属数的11.3%,占总种数的2.9%。788种植物中,资源植物322种11类。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植物桃儿七、黄芪2种,造林树种及经济植物45种,油料植物50种,淀粉植物14种,纤维植物20种,单宁植物36种,牧草24种,花卉观赏植物18种,食用菌、藻类21种,野生果菜类29种。适宜六盘山区大面积种植的“三豆”(即豌豆、蚕豆、土豆)、胡麻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已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初步形成规模型生产格局,以其地域资源优势,支撑着地方经济。

境内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有华山松、糙皮桦、沙棘灌丛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优良树种。沙棘遍布山野,具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风固沙、促进乔木生长等功能,固氮作用十分显著。此外其经济价值也相当高,其木质坚实,入土不朽,水淫不腐,纹理美观,是制作工艺晶和高档家具的良木佳材。棘果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多种有机酸及糖类。山地野生蕨莱在历史上被列为贡品。柳树耐旱、耐寒、耐贫瘠,插杆,易栽易活,山川均可栽植,很少有虫害。全县仅存“左公柳”26棵。

动物34种,禽类81种。陆栖脊椎动物分森林动物群、灌丛草地动物群、河谷动物群和田舍动物群4类,隶属24目60科。《隆德县志》载入名目207种,2个亚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麝、红腹锦鸡、勺鸡、金雕5种;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有狼豺和豹、猫3种;列为“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有草鹭、鹊鸽、燕隼、鹌鹑、滨鹬、丘鹬、杜鹃、夜鹰、白腰雨燕、百灵、灰沙燕、家燕、毛脚燕、白鹊钨、田鹨、水鹨、树鹨、柏劳、黄鹂、寒鸦、鸲、石鸱、地鸫、苇莺、黄眉、寿带、山麻雀、朱雀、锡嘴雀、凫等36种。实齿蟾为六盘山独有动物,为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品目之一。

昆虫11目76科,486种。优势种类群有尺蛾、夜蛾、天蛾。带蛾、十二羽蛾、长角蛾、天蚕蛾和流萤为稀有少见种类。金斑蝠蛾和褐纹十二羽蛾均属六盘山特产。金斑蛾为“虫草”的一个寄主,在国内系首次发现,系带风蛾、黑风蝶十分珍奇。

蜘蛛隶属13科,《隆德县志》列名38种。其中以圆蛛、狼蛛、温室希蛛、花腹蛛、逍遥蛛占优势。

水生动物中鱼类6种。鲤科3种、鲢鱼1种、鳅科2种。水生无脊椎动物45科85属,《隆德县志》列109种。摇蚊科动虫5种,26种为国内新记录。浮游动物17种,其中原生2种,轮虫7种,桡足虫2种,枝角类6种。

10、区划人口

隆德县辖3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5个社区,118个行政村,总人口18.21万人,其中,汉族16.03万人,回族人口2.18万人,其它民族96人。男性94346人,女性87744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7.5:100。全县农业人口15.57万人。  

全县总面积9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68万亩,人均耕地3亩,人口密度184.9人/平方公里。

2013年隆德县总户数为54062户,户籍人口稳中有升。家庭户规模为3.37人,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小型化家庭为主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3年隆德县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16162人,占总人口的63.79%,比上年下降0.8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292人,占总人口的13.89%,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略有下降,老龄化趋势凸现。

据2013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36‰,比上年下降0.0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4.66‰,比上年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70‰,比上年增长0.19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1.38%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人口自增率相对平稳,计划外生育继续下降。

2013年全县常住人口为16326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804人,与上年相比,增加2896人,比上年提高8.07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24458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636人。城镇化率同比提高了1.8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的稳步上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11、城镇化


隆德县

2013年底编制完成了县城南片区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道路、给水、排水等专项规划和沙塘小城镇总体规划。敷设县城供水主管道12公里,支管9公里,排水管道12公里,新建换热站2个。完成县城东环路征迁及规划设计方案,2014年7月底铺油通车。配租廉租住房10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500户,新建廉租房324套。实施县城“四化工程”,栽植绿化苗木70多万株,完成人民街、解放街、文化街及古柳公园、龙泉苑等主要街道及公园亮化。完成笼竿城城门基础工程建设和体育馆主体工程,改造提升三山公园。续建兴星购物广场、*名都、龙城世家等商住小区,开工建设华天广场。实施沙塘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硬化道路6公里,完成改造外立面改造1.9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管道8.5公里,改造农户院落120户。完成城关镇星火村、杨家店村、沙塘镇街道村、好水乡水磨村4个幸福村庄规划建设,硬化道路11.8公里,修建排水渠10.8公里,敷设供水管网7公里。实施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程,完成拆迁7.8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20万株。

12、社会保障

以加强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抓好扩面缴费,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基金管理使用权限、收支程序、财务纪律等操作规程,强化基金监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2013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5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5350元,增长14.5%。

养老保险(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坚持把扩面征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以严把参保缴费入口为重点,完善和规范参保单位数据库。参保6953人,征缴养老保险费608万元,支出2198万元,基金累计结余7276万元。(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根据区人民*《关于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宁政发10号)精神,我县坚持“保基本、能选择、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前补后延”的人性化工作措施,做到政策解释与自治区保持高度一致,操作规程严格规范,方法步骤与全区协调统一,对符合条件的2447人纳入参保,2136人办理了退休手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63432人,参保率达到78.68%,共收缴养老保险费个人部分544.75万元,各级财政补助1312万元,支付820.14万元。

医疗保险(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序开展。参保人数9245人,完成市下达任务9250人的99.9%。发生住院报销907人,统筹基金支出398.1万元,次均费用支付4389元,统筹基金支付比例73.9%。个人账户支付90363人次383.9万元。(2)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并轨。大力宣传,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统一经办业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建立县、乡、村(居委)及银行联动的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规范、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参保人数14487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8.3%,(其中农村居民参保136015人,城镇居民参保8856人),筹集医疗保险费3374.8万元(其中个人缴费474.75万元)。已发生住院报销8732人次,统筹基金支付1253.14万元。门诊统筹支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117355人次,143.4万元。

失业保险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督促用人用工单位按时足额收缴失业保险费,我县失业保险运行良好。参保2327人,征缴保险费82.39万元,为225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27.5万元,基金累计结余274.41万元。

工伤保险

实施“平安计划”二期工程,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扩面工作,做好《工伤保险条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伤保险政策落实工作。积极落实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政策。参保5207人,完成全年任务5620人的92.7%,为11人次支付工伤保险各项费用40.1万元

生育保险

继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参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5892人,征缴保险费38万元,支付32人待遇8.7万元,次均费用2719元。

13、花卉苗木


隆德县

自2009年以来,隆德县不断深化对县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再认识,提出了充分利用我县海拔高、气候冷凉的自然条件,变资源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对花卉产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扶持,采取*推动、院地合作、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等措施,使全县花卉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县的的特色优势产业。现已形成鲜切花生产、种球繁育、盆花草花生产、观赏苗木繁育、食(药)用花卉种植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2013年,全县花卉生产总规模8010亩(包括观赏苗木),其中鲜切花生产面积1650亩,以百合生产为主,同时发展有康乃馨、唐菖蒲、菊花、玫瑰、郁金香等6大系列30余个品种,种植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四季有花,周年供应。我县充分发挥西北百合产业发展联盟的平台作用,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全力开展花卉种球自主研发工作,建立种球繁育基地,有效降低了花卉生产的投入成本。同时利用食用百合在我县增重速度快、产量高的优势,加快食用百合发展进程,使成千上万农户参与生产。今后,我县花卉产业将以建设“宁夏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和种球繁育基地”为目标,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为重点,以建设渝河川道区“千亩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和“千亩切花、食用百合种球繁育基地”为突破口,力促花卉产业成为规模大、竞争力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强势产业。

绿缘花卉苗木种植基地

绿缘花卉园区始建于2011年,是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引进甘肃省静宁县一家农业企业投资兴建。园区占地510亩,目前已成为集花卉、景观苗木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共建成现代日光温室20幢、连栋拱棚75栋50亩。该园区以切花百合生产为主打品种,同时搭配种植剑兰、玫瑰、康乃馨、非洲菊、天门冬、蓬莱松等品种。基地年生产销售各类鲜切花600万枝,经济收益好,并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示范带动作用强,为周边农民提供了80个常年就业岗位和200个临时性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近60户种植花卉,对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兰州介实公司食用百合种球繁育基地

食用百合是西北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隆德县在发展切花百合生产的同时,从2011年开始试验种植食用百合,三年的试验结果证明,隆德生产食用百合具有增重速度快、产量高的优势,是食用百合生产的理想的区域。隆德作为食用百合新产区,优质籽球供应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县食用百合发展的主要瓶颈。隆德县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母籽主要来源于兰州,但兰州食用百合主要以茎生球为繁殖材料,长期无性繁殖导致退化严重、品质下降。针对这一现象,2013年我们引进的兰州介实农产品有限公司在隆德县神林乡建立籽球繁育基地50亩,引进无毒或低毒百合为种源,采用鳞片扦插法进行食用百合优质籽球繁殖。结果证明,在隆德县利用鳞片扦插法繁育食用百合籽球具有繁殖系数高、植株生长势强、病毒积累速度慢等优势。目前着床的兰州百合预计能够生产优质籽球200多万粒。2014年,该公司计划新种食用百合200亩,进一步扩大食用百合生产的规模和面积,并带动农户广泛参与到食用百合的生产中来,有望实现千家万户参与食用百合生产、受益于百合种植,使食用百合产业带动一方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一批农户增收致富。

隆德县花卉研发中心组培室

为加快百合种球本土化生产的步伐,结束长期以来切花生产所需种球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种球供给本地化。2009年,我县与中科院寒旱所开展“院县合作”,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以该所研发的百合优质种球低成本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为依托,投资1200万元,在神林辛平组建了花卉研发中心,重点开展百合脱毒、组培苗快繁及脱毒球的生产。研发中心分基础苗生产区和组培苗扩繁区。基础苗生产区为二层综合实验楼,总面积900平方米,配备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各类仪器设备,主要进行切花百合和食用百合脱毒基础苗生产,并且具备开展百合病毒检测工作的能力。组培苗扩繁区建有450平方米的接种室、2500平方米的培养室、1万平方米的网室和1000平方米冷库等。2013年累计生产切花和食用百合组培苗40万株。前期生产的35万粒脱毒小籽球经冷处理后已陆续移栽到日光温室,2015年将收获首批隆德本土化繁育的脱毒原种30多万粒。

六盘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花卉功能区

隆德县六盘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位于沙塘良种场,是我县重点打造的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之一,是一个集蔬菜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花卉种球脱毒繁育及引种驯化、现代苗木示范种植、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及种植新技术、优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农业区占地1400亩,分现代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区、现代花卉栽培技术示范区、现代苗木栽培示范区、六盘山道地中药材栽培示范区4个功能区。花卉功能区面积200亩,建有日光温室20幢,是全县冷凉花卉品种展示,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花卉脱毒种球种苗繁育的“试验田”和“示范窗口”。

宁夏六盘山花卉交易中心

宁夏六盘山花卉交易中心由甘肃静宁方圆有限公司于2011年投资兴建,占地面积12000平米(18亩),总投资2300万元,分为育苗区、花卉展销区、休闲娱乐办公区三个功能区。其中育苗区2000平方米,配置苗床40台;花卉展销区9800平方米,按花卉习性分类陈设展销;休息娱乐办公区200平方米,设有休闲厅、办公区、养鱼池、假山、小桥流水、人工喷泉等景观设施。交易中心计划二期工程续建冷藏保鲜库、分级包装加工车间等设施设备。是一个集花卉展示、批发零售、分级加工、物流配送、技术培训、旅游观光等多方位服务于一体的花卉交易市场。

隆德县高山杜鹃产业园

高山杜鹃产业园位于六盘山珍稀植物园,是我县与宁夏乐义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之一。高山杜鹃因其花冠硕大、颜色丰富、花姿优美、株型漂亮而且四季常绿,是举世公认的名贵观赏花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高山杜鹃在六盘山实现成功引种栽培,对隆德产业开发、生态建设和旅游观光意义重大。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4000万元,分三年(2012年-2014年)建设完成。目前已完成3500平方米玻璃智能温室,300平方米管理用房,200平方米锅炉房及3幢炼苗日光温室修建。同时1.3公里输电线路架设,4吨工业锅炉安装,园区生产、生活用水,厂区及道路硬化等配套工程建设也已相继完工,引进高山杜鹃种苗5万株。2014年将重点扩建玻璃智能温室1500平方米,新建1万平方米遮阴棚,引种栽培适合六盘山区大田种植高山杜鹃品种,新引进高山杜鹃种苗5万株,并对园区内园林景观将进行全面建设和完善。

14、中药材

隆德县是“国家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中药材基地县”,境内分布药用植物90科618种,其中常用药材370种,是国内医学界公认的“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

近年来,隆德县充分挖掘海拔高、光照强、气侯冷凉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以黄芪、秦艽、柴胡和板蓝根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先后引进和培育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企业20余家,培养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6家、农民经纪人110多人,注册商标5个,“隆珍杰”商标荣获自治区著名商标,黄芪、秦艽和柴胡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药材发展体系。2013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7.5万亩,总产量(干品)达2万吨以上,年加工量(干品)1万吨以上,实现总产值2.6亿元以上,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上。中药材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2013年成功举办“宁夏·六盘山(隆德)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暨中药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后,启动建设国家农业(中药材)科技园区,新建沙塘许川千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等5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园区),带动全县种植大田中药材7.5万亩(其中良种繁育5000亩),林药间作12万亩,野生资源修复与保护8万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27.5万亩。招商引进广州香雪、大连佐源等国内中药材龙头企业,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中药材发展体系不断完善。西北药材公司年产5000吨的中药饮片生产线通过GMP认证,成为全区第1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中药材企业,“隆珍杰”中药材商标荣获宁夏第八届著名商标,秦艽、黄芪、柴胡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评审,在甘肃陇西、四川成都、广西玉林三大药市设立了中药材销售点,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15、生态移民


隆德县

隆德县始终将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按照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科学制定规划,完善扶持政策,积极主动对接,加大搬迁力度,生态移民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搬迁定居:截止2014年4月,全县累计搬迁移民5778户21670人,完成5年任务的78%,其中县内通过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插花移民、单人户特殊安置等方式安置移民2198户6897人,完成5年任务的100%;县外向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银川市永宁县、兴庆区搬迁安置移民3580户14773人,完成5年任务的68.7%。

住房建设:建成城关峰台、沙塘清泉、联财恒光、杨河串河、温堡吴川5个生态移民安置区和城关清凉劳务移民安置区、沙塘镇“一人一户”集中安置区,累计建成移民住房1711套。其中,2011年建成移民住房514套,2012年建成移民住房906套,2013年建成移民住房291套(插花移民75套,沙塘清泉续建16套,沙塘一人一户集中安置200套),全面完成县内移民建房任务。

产业发展: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养殖圈棚586亩(座);组织移民开展建筑工程、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4110人次,实现务工就业2350人,推荐移民到县内外企业、建筑工地及餐饮行业就业1000多人,向六盘山工业园区推荐移民就业120多人,实现了县内移民户均至少1人稳定就业目标。

基础设施:完成自治区发改委批复的移民安置区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供电工程、道路工程、教育设施、农村能源及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公交,有村级活动场所、有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广场、有超市、有新能源“八有”。

生态建设:拆除移民院落3700户,其中生态移民迁出户全部拆除。通过保留植被、流域治理、围栏封育、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封育造林9.9万亩,适度发展以核桃、花椒、板栗等为主的经果林2000多亩,种植牧草3万多亩、林药间作4万多亩,移民迁出区荒山荒坡植被覆盖度由12%提高到37.9%,任务完成率居全区前列。

16、农牧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牧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和区、市“三农”工作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创新,苦拼实干,谱写了战天斗地的辉煌篇章,全县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药材、草畜等特色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一些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区、市前列,2013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种植业产值6.56亿元,增长19.8%;林业总产值0.35亿元,增长6.9%;牧业总产值2.95亿元,增长16.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49亿元,增长13.1%。全年劳务输出4.9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39亿元。2013年,隆德县获得了全区*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二等奖、全市生态移民工作先进县等荣誉。  

种植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按照“压夏增秋、稳粮扩经”的思路,加大了经济作物和优质高效农作物的种植。2013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92万亩,比上年下降1.0%。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5.06万亩,下降8.8%。秋粮播种面积22.86万亩,增长4.9%,秋粮中马铃薯面积为15.60万亩,增长0.8%;玉米面积7.09万亩,增长16.6%。经济作物19.36万亩,增长9.0%,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6.51万亩,增长44.1%。种植业内部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全年粮油总产量达94221吨。全县已建成六盘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供港蔬菜基地、高山杜鹃产业园、吴川生态移民产业园、神林冷凉蔬菜基地、观庄万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沙塘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基地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8个,其中3个示范园区被列入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并挂牌。建立张程玉米高产示范片,面积1.1万亩;观庄马铃薯高产示范片,面积1.06万亩;陈靳、山河蚕豆高产示范片,面积1.01万亩。在神林乡观音、岳村至庞庄,朱庄河流域,联财镇联财至太联,杨河乡玉平至穆川,张程筛子河流域等地,建立万亩全膜种植示范基地6个。在观庄、好水、沙塘等乡镇建设马铃薯原种基地1512亩、一级种薯基地15240亩,建设一级种薯推广示范村20个,推广面积10万亩。建立蚕豆原种基地2个,面积1400亩;薯豆间作基地2个,面积1400亩。带动全县种植蚕豆5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县委、*着力加强对养殖示范村(小区)、示范户的扶持,强化技术推广和服务,确定杨河、张程两个民族乡为肉牛养殖率先实现小康示范乡,县妇联争取国家1亿元妇女创业贴息贷款,同时县农牧、扶贫等部门争取项目在圈舍建设、基础母牛购置等方面给予了更大的扶持,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截止12月底,牛存栏4.19万头,同比增长5.5%;生猪存栏5.05万头,增长27.5%;羊只存栏5.02万只,增长27.3%;肉类总产量10477吨,增长9.9%,其中:猪肉产量4090吨,增长5.8%。预计完成畜牧业总产值29544万元,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2917万元,现价增长1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底,全县拥有机械总动力23.3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万千瓦,增长5.5%,完成机耕田34.5万亩,机械收获16.5万亩,机械铺膜15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0.1%。农机经营总收入9671万元,比上年增加1316万元,增长15.8%;农机户均纯收入5803元,比上年增加1037元,增长21.8%。

17、工商建筑

工业:按照“工业强县”战略要求,以六盘山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引进了日普电动车、日普水泥磨粉站、日普药业、闽宁重工、大连佐源、广州香雪、深圳恒源人造花等工业企业落户投产,有力拉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发展。201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0879万元,比上年增长31.8%,实现增加值1842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5493万元,增长65.5%,实现增加值39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0.0%;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45386万元,增长23.3%,实现增加值144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4420万元,增长63.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1%;实现利润总额399万元,增长90.4%;全员劳动生产率507977元/人,增长23.1%。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

催生培育了德邦生物、绿鲜果蔬等4个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开工建设全民创业产业集中区。举办花卉、剪纸、泥塑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和电焊、砖瓦、电工等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班。注入小额担保贷款基金240万元,撬动银行发放贷款1004万元,支持324人成功创业。全年培育小企业45户,创造新岗位680个,带动就业2000人。组建振华劳务集团公司,培育发展劳务中介组织7家、劳务经纪人98人,全年输出务工人员5.1万人,创收2.2亿元。宁夏德邦生物科技万吨菊粉加工厂建成试生产,四兴醋厂、国联淀粉等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增长15%;完成工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15.2%。六盘山国际饭店投入运营,联财、观庄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扎实推进。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产品购置补贴536万元,发放农机购置补贴428万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亿元,增长16.4%。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税管理,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初显,六盘山村镇银行筹建进展顺利。全年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53亿元、6.33亿元,增长24.3%和43.5%。

建筑业:在固定资投资拉动下,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认真实施国家“双百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和自治区“三新”工程,不断拓宽消费市场。同时依托六盘山红色旅游,老巷子、神林农业观光旅游区等优势资源,有力促进了我县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96亿元,增长13.2%,住宿餐饮业0.63亿元,增长25.1%。

全年完成集市贸易成交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5.0%。

18、教育事业

隆德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59所,其中:普通中学13所、小学116所(含幼儿园)、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35396人,其中:普通中学14094人、小学18278人、职业中学3024人;有专任教师2426人,其中普通中学875人、职业中学94人、小学1457人。

隆德县人民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县委、*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铸县、人才强县和教育移民战略,按照“高中向县城整合,初中向县城适度集中,小学向乡镇机关所在地归并,幼儿教育向学前三年延伸,职业教育做优做强”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基础教育连续几年走在了固原市前列。1999年在宁南山区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普初先进县,2001年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计委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地区,2005年在固原市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8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0年,在宁南地区率先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实现了隆德教育的又一次腾飞。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攀高,2007年上线246人,2008年上线401人,2009年上线848人,2010年上线812人;中考四年迈出四大步,2007年居全市第三,2008年居全市第二,2009年居全市第一,2010年全县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段学生比率均居全市第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英语、品德、科学等科目得到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全县教育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良好态势。

基础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投资950多万元,新建、改造校舍1万多平方米;2008年,投资3600多万元,修建校舍2万多平方米,改造了D级危房;2009年,投资5600多万元,新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改造运动场9万多平方米;2010年投资1.2亿元,重建、加固校舍6万多平方米,实施了职教中心迁建工程,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城关一小扩建工程等,完成了高级中学前期工程。通过改、扩建工程,建成了一批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安全校舍。2011年,将新建高级中学,扩建城关二小,搬迁职教中心,争取建设隆德四中、第二幼儿园,进一步夯实隆德教育基础。

信息化建设扩量提质。近几年,我县多方筹措资金,建成59个现代远程教育光盘播放点,119个教育卫星收视点,48个计算机教室,购置计算机1500多台,电子白板129套。隆德中学和隆德二中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室,人人笔记本电脑”目标,各乡镇初级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安装了多媒体投影设备、电子白板设备和电子备课室,接通了宽带网,建成了计算机教室。2010年,借教育强县契机,多方筹措1263万元,为学校安装了考试电子监控系统和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为中小学购置信息化设备600多台(套)。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全县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队伍不断加强。落实校长聘任、交流、培训和淘汰机制,建立教师聘用、补充、调动和流转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教师进城必考制,积极争取自治区补充空缺教师,2008年招聘教师111人(含特岗),2009年招聘特岗教师122名,2010年招聘教师76人(含特岗),重点补充了中学短缺学科和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解决了2005年和2006年招聘的177名教师的遗留问题,这些教师的补充,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学科结构性短缺和年龄老化问题。

教育扶贫落到处。救助贫困儿童,在认真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和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中职学生资助制度、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同时,成立了“隆德县教育爱心协会”,动员爱心人士募集资金救助贫困学生,2007年,筹资148万元,救助困难学生1400多名,2008年,筹资168万元,救助家困难学生1500多名,2009年,筹资305万元,救助困难学生4700多名;2010年,筹资1600多万元,救助困难学生5700多名。

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大力实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育名生、培名师、建名校;加大奖励力度,2007年筹资50万元,2008年筹资80万元,2009年筹资120万元,2010年筹资120万元,重奖高考、中考和中小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破格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不断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学校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013年,全县教育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基础建设,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建立符合县情、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的教育体系,全力打造名牌教育,创办名牌学校,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隆德经济快速健康向前发展。

19、医疗卫生


隆德县

2014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乡镇卫生院12所,民营医院2所。床位505张,有卫生服务人员460人,其中技术人员444人,占96%。有村卫生室153所,乡村医生269名,年均门诊病人30多万人次。

近年来,隆德县卫生工作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先后被国家中医局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被自治区爱卫会命名为“自治区卫生县城”。先后投资2.3亿元,新建隆德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卫生监督所,改扩建12所乡镇卫生院,新建10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使得全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招考专业技术人员80多名,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村医130多名,不断优化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争取项目,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64排CT、CR、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等医疗设备,为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为村卫生室配备了中频治疗仪、高压锅等“新十小件”和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县乡村三级医疗设备全面得到加强,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了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隆德县人民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组织开展“优质服务”、“三好一满意”、“医德医风建设年”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人员进修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积极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坚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手抓、两手硬”,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疑难杂症转县外”的就医格局,有力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县城建设

近年来,隆德县抢抓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暨大县城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县城总规为龙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县城南片区为主战场,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县城定位,构建“三横四纵”城市路网格局,打造“四大功能区”(东部生态区、南部文化科教区、西部工贸物流区和北部行政综合区),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23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到3.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2.79%。

一是县城南片区开发建设工程。总投资5.3亿元,规划区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8.9万平方米,重点建设移民安置区、县高级中学、第四中学、城关三小、安置区幼儿园和*局、福利医院、南门汽车站、方圆饲料加工厂等。县高级中学、第四中学、城关三小、*局、福利医院、南门汽车站已建成使用;移民周转房和廉租房一期工程已完工,2013年6月搬迁入住;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二是城市路网建设提升工程。总投资1.26亿元,完成城市路网建设提升项目。投资1.2亿元建成(改建)清凉路、解放南街、文化南街、滨河大道、西环路等县城路网11条21公里,投资5000万元建成高速公路引线3.5公里,投资1000万元安装路灯1400盏。三是完成安居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0.21亿元,总建筑面积40.2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投资8.65亿元,建筑面积32.75万平方米(兴星购物广场1.2亿元、*名都1亿元、龙城世家2.2亿元、御景鸿府1.8亿元、金湖兰亭0.7亿元、南凤嘉园1.75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720套6680万元、租赁住房1020套8890万元)。四是完成集*热及给排水建设工程。总投资1.02亿元,其中投资6500万元新建换热站4座、敷设供热管网22公里,投资2500万元敷设给排水管网33公里,投资1200万元建设日处理8000立方米的第三水厂。

基础设施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自治区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提升县城品位。扩建六盘山珍稀(药用)植物生态园5000亩,总面积达到1.1万亩。加快县城南片“城中村”改造步伐,开工建设御景鸿府、龙城世家一期工程,完成阳光花园二期工程,拆迁改造438户8.2万平方米。多渠道筹措资金6690万元,建成县城集*热热源厂并如期供暖,供热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集*热率达到90%以上,供热质量明显提高。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2.7万平方米。实施长乐街、观泉街三线下地基础工程,新建、改造上海路、西环路等供水管网17.6公里。坚持生态优先,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6.4万亩,荒山造林5.3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对隆秦、隆张公路和17条乡村公路绿化提升,打造生态绿色长廊景观带。对“312”国道、“桃桃”公路沿线城关竹林、联财联合、温堡夏坡等5个节点及28个村进行综合整治,硬化巷道5000平方米,绿化2.3万平方米,村容村貌大变样。渝河河道整治绿化,三里店北干渠上游段及凤岭、联财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设立村级沼气服务网点48个,建成“一池三改”2014座,投放太阳灶9700台。城关七里、沙塘许川被评为全区生态文明示范村。全面完成第三批22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任务,新发展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项目村30个。闽宁协作、社会帮扶深入开展。

城市靓点

先后已经建成三山公园、杨家店、博物馆、六盘山文化城等一系列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标志性建筑。新投资建成古柳公园、老巷子、六盘山药用植物园等休闲、旅游场所。

古柳公园是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主题性历史文化生态公园。公园整体建设为八个功能区:主题广场区、文化体验区、古柳保护区、景观亲水区、健身活动区、休闲娱乐区、管理服务区、登山瞭望区。古柳公园的建成,对弘扬我县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建设宁南山区最适宜度假居住、避暑休闲旅游的生态花园县城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六盘人家老巷子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城关镇红崖村,距县城1公里,东靠六盘山西麓的清凉世界,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环境清幽。村*有一条长200余米的老巷子,居住10多户村民,村民院落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整齐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历史上的红崖村为兵家争夺之地,发生在隆德境内的战役不计其数,其中重大的战事有宋金争夺德顺之战、成吉思汗拔德顺、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都在红崖村安营扎寨,指挥战事,成为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长征途中,红一、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高级将领等历史名人曾与红崖村结下不解之缘,红二十五军先遣团宿营在红崖村,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为该村留下了印记鲜明的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新修建的老巷子本着“保护历史文化名村,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理念,依托红崖村厚重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出类拔萃的民间艺术和便利的交通,以老巷子独特的居民建筑风格、聚居特点、乡土风情、生存状态为特色,以“千古隆德城,百年老巷子”为主题,力求还原六盘山下的古村落风格、居民的聚居特点、乡土风情和生存状态,注入隆德地方历史文化元素符号,融合现代化信息、通讯设施,将老巷子打造成拥有四合院、农家院、家庭客栈、农家餐饮为一体的宁夏最具特色的“农家乐”一条街,并配套建设户外仿古景观小品和文化广场,还原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等古朴原始建筑,充分展示该村民间民俗、人文历史、红色革命文化积淀,并为游人提供便捷的餐饮、住宿、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信息、娱乐等服务,成为集红色教育、旅游观光、摄影基地、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村。

六盘山药用植物园三期工程(吴山3000亩绿化工程)东起杨家店、西至东门桥全长7.6公里的六盘山珍稀(药用)植物生态园。生态园总面积1.1万亩,主要分六盘山珍稀植物引种驯化、冷凉型球根花卉示范交易、宿根花卉驯化培育、六盘山优质道地中药材驯化栽培和针叶树育苗五大功能区。园区通过河道疏浚、沟坡整治绿化,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又为生态园建设和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同时,随着各种植物的生长,又成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实现一举多赢。园区建成了31个六盘山珍稀植物小园,种植辽东栎、珍珠梅、银露梅、榆叶梅等六盘山各类木本、草本植物136种。建成中药材引种驯化园,种植铁棒锤、盘贝等六盘山道地中药材156种,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突出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产业,建成六盘山冷凉型球(宿)根花卉展示交易驯化栽培、药用花卉驯化、针叶树育苗及六盘山优质道地中药材驯化栽培区,实现了生态效益与产业培育的双赢。同时,园区在建设中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了山、水、园、林、路、沟相互映衬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了六盘山生态旅游内涵,成为红色文化隆德的新亮点。同时,生态园以其丰富的六盘山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成为中小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认识六盘山各类植物的科普教育基地。

21、文化旅游

隆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县深入挖掘经典的红色文化、独特的生态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不断完善老景区,建设新景点,开发新线路,基本形成了北部以北联池、伏羲崖、石窑寺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区,中部以六盘山长征纪念馆、杨家店民俗文化村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区,南部以清凉世界、黄草沟大峡谷、奠安移民迁出区绿色经济示范区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县城以六盘山文化城、非遗馆、古柳公园、红崖老巷子、杨家店民俗文化村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2011年,区、市党委、*相继出台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意见。2012年,自治区*也召开了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青兰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的建成,为隆德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隆德旅游业将进入蓬勃发展的全新时期。以大整合、泛资源、跨区域协作、全方位发展的思路来盘活隆德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的当务之急。为此,我县委托厦门大学编制了《隆德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老巷子景区功能提升、生态移民迁出区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等工程,积极创建“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全国水利风景区示范县”、“西部药膳之乡”,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我县由“文化大县”向“生态文化旅游强县”迈进。

2013年接待各地来隆游客30.2万余人,旅游业社会总收入2400万元。通过新建、改建、维修三种模式建成文化大院22家,向全县118家新建数字“农家书屋”配发图书2000册、书柜16个,实现数字化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中国社火文化之乡”通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审,承办了“中国书法之乡十八县(市)书法巡展隆德展”和“欢乐宁夏”全区农民书画展。编制完成全县旅游总规及杨家店红军村、红崖老巷子等景点详规。招商续建了占地面积2000余亩,集花卉采摘、乡村旅游、养生药膳、农家垂钓、文化演艺为一体的神林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暨自驾游营地。注册成立隆德三禾文化传媒公司等文化企业4家,设计开发了以“六盘人家”为品牌的文化旅游商品10多个系列70多种,全县文化经营实体达到300多家,从业人数达1500多人,实现产值3200万元。广场文化活动从5月初启动至10月底结束,共演出116场次,有39支基层文艺团队参演,观众达到11.2万人次。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128场。全县广播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2%,直接受益农村群众达15.3万人。全年放映农村电影放映1843场、观众59.94万人次。

上一篇:川蜀盗乱

下一篇:周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