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槿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小枝无毛或疏被星状绒毛。叶近圆形或宽卵形,径8-15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具细圆齿,上面幼时疏被星状毛,后渐脱落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并混生长柔毛,基脉7-9;叶柄长2-8厘米,托叶长圆形,长约2厘米,早落。花单生叶腋或数朵花成腋生或顶生总状花序。花梗长1-3厘米,基部具2枚托叶状苟片,被绒毛;小苞片7-10,线状披针形,被绒毛,中部以下连成杯状,被绒毛;花萼杯状,长1.5-3厘米,裂片5,披针形,基部1/3-1/4合生,被绒毛;花冠钟形,径5-7厘米,黄色,内面基部暗紫色,花瓣5,倒卵形,密被黄色柔毛;雄蕊柱长2-3厘米,无毛;花柱分枝5,被腺毛。蒴果卵圆形,长约2厘米,具短緣,被绒毛,果爿5,木质。种子肾形,具乳突。花期6-8月。
中文学名:黄槿
拉丁学名:HibiscustiliaceusL.
别称:盐水面头果,万年春,海麻,桐花,右纳
拼音:huangjin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锦葵目
科:锦葵科
属:木槿属
1、形态特征
黄槿
蒴果球形,开裂。单叶,叶草质,互生,革质,掌状脉,7-9条,下表面密被绒毛状星状毛,心脏形或圆形,长8-14㎝,宽9-19㎝,全缘或不明显齿缘,先端锐尖,叶柄长3-6㎝,嫩时被极细星状毛,逐渐变平滑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
黄槿的花两性,单生,腋生。常数花排列成聚散花序,总花梗长4-5cm;花梗长1-3cm,基部有1对托叶状苞片;小
苞片7-10,线状披针形,被绒毛,中部以下连合成杯状;萼长1.5-2.5cm,基部合生,萼裂5,外具附萼(总苞),附萼5裂;花瓣5枚,披针形,被绒毛;花冠钟形,直径6-7cm,花瓣黄色,内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长约4.5cm,外面密被黄色星状柔毛;雄蕊往长约3cm,平滑无毛;花柱枝5,被细腺毛。
雨果卵圆形,长约2cm,被绒毛,果爿。5:木质。种子光滑,肾形。
蒴果卵圆形,长约2厘米,被绒毛,果爿5,木质;种子光滑,肾形。黄槿的花期6-8月,广东,广西,*乡间其叶常作为包裹糕饼之用,故又名糕仔树。
2、生长习性
黄槿阳性植物,喜阳光。生性强健,耐旱、耐贫瘠。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佳。
黄槿抗风力强,有防风定沙之功效。耐盐碱能力好,应该性强,适合海边种植。
3、地理分布
黄槿
黄槿国外分布: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
黄槿地理区位:*广东、菲律宾群岛、太平洋群岛、南洋群岛、印度、锡兰等地。*生长于全岛海岸附近。
4、繁殖方式
黄槿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
5、播种繁殖
黄槿
试验曾分别使用了冷水浸泡、50℃温水浸泡、沸水浸泡、浓硫酸拌种后清水浸泡等多种方法进行播前处理,前3种方法均未能使黄槿种子发芽,只有用浓硫酸拌种后清水浸泡可促进种子发芽。
方法是:用浓硫酸拌湿种子,15min后清洗干净,并置于清水中浸泡24h,然后捞起沥干水便可用于播种。
经过处理的种子可直接点播在装填了基质的营养袋中,每个袋点播2~3粒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用70%的遮阳网覆盖保湿,以便减少淋水次数。幼苗出土并长出真叶后揭开遮阳网。
扦插繁殖
黄槿利用扦插法可快速培育大苗,剪办木质化枝条每20厘米为一段或锯枝干1--2米,扦插于湿润园土,约1--2个月能发根。
【栽培】幼株注意水分补给,春至夏季施肥2--3次。黄槿成株后管理极粗放。每年早春修剪整枝,以控制植株高度。嫩枝扦插,选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约十公分左右插入培养土中,浇透水盖上遮阳网。
6、主要价值
黄槿
树皮纤,维供制绳索,嫩枝叶供蔬食;木材坚硬致密,耐朽力强,适于建筑、造船及家具等用。
观赏价值
观叶、观花。黄槿的花期全年,以夏季最盛。可为行道树及海岸绿美化植栽。多生于滨海地区,为海岸防沙、防潮、防风之优良树种。民间取其叶制粿,故有「粿叶」之称。
黄槿在广州及广东沿海地区小城镇也有栽培,多作行道树。
药用价值
本草纲要介绍:
中药材一
【药名】:黄槿
【拼音】:HUANGJIN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槿的叶、根。
【功效】:清热止咳、解毒消肿。
【主治】:治外感风热、咳嗽、痰火郁结、咯痰黄稠、肺热咳嗽、痈疮肿毒、支气管炎。
【性味归经】:辛苦寒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
【别名】:棡花(海南)、盐水面夹果、朴仔(*)、榄麻(电白)海麻、海罗树、弓背树(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广东、*。
【拉丁名】:黄槿HibiscustiliaceusL.
【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黄槿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HuánɡJǐn
【英文名】BarkorflowerofLindenHibiscus
【别名】棡花、盐水面夹果、朴仔、海麻、海罗树、弓背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槿的叶、树皮或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tiliaceusL.
采收和储藏:叶、树皮,全年均可采;花,6-8月,未完全开放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性状】性状鉴别叶大多破碎或皱缩,完整叶近圆形或广卵形,叶下面密被星状柔毛,叶脉7-9条;叶柄长3-8cm,质脆,气微,味淡。
花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形,全体被毛;花萼钟形,先端5裂,萼筒外有苞片7-10枚,线状披针形,花梗长1-3cm,花萼、苞片被绒毛;花冠钟形,花瓣黄色,内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长约4.5cm,外面密被星状柔毛,雄蕊柱长约3cm,平滑无毛,花柱枝5,被细腺毛。质轻脆。气微,味淡。
【性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肺经
【主治功能】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疮疖肿痛;木薯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敷。
【名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功效有退热、止吐、止咳功能。用于发烧咳嗽支气管炎:叶,外敷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黄槿主治木薯中毒。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鲜花或鲜嫩叶1~2两,捣烂取汁冲白糖水服,重者可日服2~3剂。外用鲜嫩叶或鲜树皮捣烂外敷。
7、分类文献
HibiscustiliaceusLinn.Sp.Pl.694,1753;Lour.Fl.Cocninch.ed.Willd.5091793;Benth.Fl.Hongk.35,1861;MastersinHook.f.,Fl.Brit.Ind.1:343,1874;KurzForestFl.Brit.Burma:126,1877;Forbes&Hemsl.inJour.Linn.Soc,Bot.23:88,1886(Ind.Fl.Sin.);Maxim.inMel.Biol.12:427,1886;Matsum.&HayatainJour.Coll.Sci.Univ.Tokyo22:56,1906(Enum.Pl.Formosa.);Gagnep.inLecte.Fl.Gen.Indo-Chine1:431,1910;Hayata.Ic.Pl.Formosa1:100,1911;Dunn&Tutch.inKewBull.add.ser.10,48,1912(Fl.Kwangt.Hongk.);Merr.inLingn.Sci.Jour.5:125,1928;T.ItotIll.Fl.Formosaed.2,1005,f.1003,1928;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766,图653,1937;HaraEnum.Sperm.Jap.3:149,1954;S.Y.HuFl.ChinaFamily153:44,Pl.19-6,1955;侯宽昭,广州植物志253,1956;陈焕镛,海南植物志2:99,图343,.1965.——HibiscustiliaefoliusSalisb.Prodr.383,1796.——HibiscustortuosusRoxb.Hort.Beng.51,1814,nom.nud.;Fl.Ind.ed.2,3:192,1832.——Hibiscustiliaceusvar.tortuosus(Roxb.)MastersinHook.f.l.c.——Hibiscustiliaceusvar.genuinusHochr.inAnn.Cons.Jard.Bot.Gen6ve4:63.1900.——Paritiumtiliafolium(Salisp.)NakaiFl.Sylv.Korea21:101,1936.——ParitiumtiliaceusWight&Arn.inDC.Prodr.1:52,1834.——HibiscustiliaceusLinn.var.hirsutusauct.nonHochr.:S.Y.Hul:c.45,195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