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叠溪海子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17:30:43
...

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叠溪海子位于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境内,岷江上游岷山脚下,是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旅游沿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地震遗迹景观地之一,叠溪在国内外地球科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有许多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来此考察和研究。

1、景点简介

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叠溪海子位于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境内,岷江上游岷山脚下,是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旅游沿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叠溪海子湖面海拔2258米,原为叠溪城,为古代边防重镇。扼川西平原通松潘旱地及青海、甘肃交通要塞。历代为重兵把守。据《茂州志》记载;汉元点六年(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蚕陵县,后历代多变。民国时属茂县所辖叠溪区,城内商贾云集颇为繁华。


叠溪海子风光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伤亡人数近万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叠溪大地震”。叠溪海子就是由于这次大地震而形成。其最深处达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350多万平方米。

看着眼下这长达12公里的情邀海子,不知该喜还是悲。叠溪,一个曾被毁灭的小城。灾难降临的那一天。一场地震掩埋了一座城。折断了一条江。但也留下一份补偿;不久;幸存下来的人发现了这一串高原堰塞湖。称它们为“叠溪海子”。

清晨时分,登上高耸于湖畔的雕楼,俯瞰全景,带状的水面洒满金色的阳光令人迷醉,几乎忘记隐藏在宁静与碧绿中的那次灾难。幸好有怪石林,那是地震滚落堆积后,在岸坡上留下的又一景观,告诉人们这份美丽所付出的代价。

2、历史沿革

如果不是之前了解过有关的历史,很难相信这个美丽的湖泊竟然吞没过“近万条活生生的生命”。

在这个湖泊下,曾经有一个繁华千年的古城,在1933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在顷刻间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

古城就是叠溪城,为历代边防重镇,扼川西平原通松潘草地及青海、甘肃交通要塞,长期为重兵把守。

据《茂州志》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蚕陵县,唐初为冀州,明为叠溪千户所,清改为卫,民国隶茂县。而叠溪城为“贞观时筑,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丁玉讨复故地,命指挥童胜复筑。高一丈,围三百几十丈,门四。成化间重修。”叠溪城扼松茂要道之冲,即是军事重镇亦是商留集散地。民国时属茂县所辖叠溪区,城内商票云集颇为繁华。

3、地震遗址

“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和最大的地震遗迹”——1933年中国叠溪7.5级大地震遗迹。

让人惊诧的是这个遗迹的美,不夸张的说,它可能是“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

那次地震最主要的遗迹是长达10公里、一大一小两个前后相连的迷人湖泊,它的名字现在叫叠溪海子。


叠溪海子风光

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宽只有大约1公里,但是长却有10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两处接连而成,形如肠状。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

海子出水口十分狭窄,水流湍急,浪花飞溅,似颗颗珍珠闪跃。每当前往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黄龙寺的游客们路过这里,便不由自主地被这里的湖光山色吸引,停车游览。

据当地人说,海子最深处有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2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有350多万平方米。

4、形成原因

这座地震湖的形成,是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茂汶以北的叠溪镇发生了强烈地震,据《中国地震目录》所载:微观震中位于北纬31.9°,东经103.4°;震级达7.5级,震源深度为6.1公里。

据当地幸存者讲:震前曾持续干旱40多天,震前曾有白色地光产生,人们称为“天门开”;前一天牦牛惨叫,天气闷热,地震发生时,叠溪镇城居民,忽闻霹雳一声,接着地面剧烈簸动,地下发生低沉吼声,与地面上山岩崩塌、房屋倒塌的隆隆声相和,霎时飞沙走石,烟尘四起,天昏地暗,地面到处张开大缝,忽开忽闭。不过一两分钟,全镇倾没。当天入夜天气骤变,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晚间又发生大震,地下隆隆声不止,山坡岩石飞滚。


叠溪海子风光

直到次日早晨,一夜之间发生地震5次之多。此后数日,余震几乎天天都有,有时还夹有几次大震,地面上下簸荡,砂石飞扬,地声不息,成为一次空前浩劫。有感范围北至西安,南达昭通,东到万县,西抵阿坝。全城除一放羊的孩子之外无一幸免,死亡6800多人。

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经过30多天的倒流,因叠溪超过银瓶、大桥两坝的高度,注入叠溪坝内的江水又倒淹银瓶崖、大桥两坝,使三座地震湖连成了一片。湖水随群山回旋绕曲,逶迤四五十华里,最宽处达四五华里。


叠溪海子风光

这次地震后的第45天,即10月9日。岷江上游阴雨绵绵,白腊寨公棚地震湖崩溃,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许,吼声震天,10里之外皆闻。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数万亩农田庄稼被毁。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又有2500多人丧生,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震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海子都相继逐步溃决了。只有公棚和白蜡寨两个一大一小的海子保留至今,人们统称它们为“大小海子”。

建国后,*多次对大小海子进行勘查和治理,在它的附近还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对湖坝进行了疏导加固。如今的“大小海子”已成为镶嵌在川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它不断吸引着人们去游览观光,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为羌族人民提供着甘美的乳汁。

5、叠溪印象

1933年8月25日15时56分30秒,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城附近的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自然形成长达12公里的清澈海子,地震及引发的水灾共计死亡6865人,伤1925人,游人浏览此处常常感慨良久……

叠溪海子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族自治州茂县太平乡岷江河入上海子口处,有温泉喷涌,常年不息,此处距成都251公里,距九寨沟193公里,是九环线上第一个省级风景区。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60平方公里。

景区内名贵野生中药材品种繁多,有植物类184科547种,在海拔3700–4200米的草甸地段,分布有虫草、贝母、木香、羌活、大黄等名贵中药材。区内动物种类繁多,有金线猴、马熊、野鹿、贝母鸡等31种90多属。


叠溪海子风光

受高山气候影响,天景、气景、水景尤为绚丽,玉带般的溪沟将6个海子缀于一体,使各景点相连接,一点一景,变化无穷,其乐无穷,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一座精美的山水画廊。

当地羌民言:在雨过天睛、风和日丽的时候,常可见到海子中身长两米有余的不知名大鱼掠过湖面,腾起10余米的浪花,颇为壮观。每年冬季12月至2月,水域面积403.05亩的白石海子,结成一片厚达1.4米的冰层,可来往行驶小型拖拉机,附近的羌民、八方游客常在冰面嬉戏。漫步晶莹如玉的冰上,悠悠然然;极目苍劲的群山,令人心旷神怡……

6、主要景观

“黄龙旅游股份”开发的叠溪海子主要景区有:叠溪地震遗址景观;叠溪上、下海子;叠溪古城遗址;点将台;富贵山;偷油洞;玉垒洞;神龟回游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

清晨时分,登上高耸于湖畔的碉楼,俯瞰全景,碧玉般的水面洒满金色的阳光,令人迷醉,几乎忘记隐藏在宁静与碧绿中的那次灾难,幸好有怪石林,那是地震一番滚落堆积后,在岸坡上留下的奇特景观,告诉人们这份美丽所付出的代价。


叠溪海子风光

叠溪地震遗址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地震遗址之一,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地震堰塞湖。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专家最近通过综合考证,认为地震遗址—茂县叠溪“海子”已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

茂县叠溪海子可入“世遗”。专家认定,1933年地震造成的茂县叠溪海子,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条件。

7、科研价值

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地震遗迹景观地之一,叠溪在国内外地球科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有许多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来此考察和研究。在叠溪古镇遗址区,残留的东城门半掩于荒坡中;城隍庙的石碑石柱四散零落;路边庄稼地里尚存当时火药局的火药碾;唯一保留的一段城墙和刻有“蚕陵重镇”的巨石,已随崩滑的山体被推移到低下一百余米的坡边;此外还有关于樊梨花点将台的较场镇遗迹区,梭梭寨遗迹区。


叠溪海子风光

目前,地震遗迹的保护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震后遗留的叠溪城隍庙石狮被盗卖出境,幸在广州被截获,但却因经费原因至今无法运回。另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虽然近年来每年有超过60万的游客过境,但旅游方式主要还是短暂停留的观光式,未能向游客充分展示叠溪地震遗迹景观的内涵和魅力,尚未形成与资源类型和品质相称的、有市场影响的旅游品牌。

此外,在蚕陵山下的这片土地,也许还隐伏着遥远未知的文化之根,与三星堆文明有着密切联系。有学者猜测,叠溪一带的蚕陵山,可能就是蚕丛王的安葬之地。叠溪海子原为叠城,约高出河面270米,为古代边防重镇,后历代多变,民国属茂县辖叠溪区,驻军一连,城内商贾云集颇为繁华。

上一篇:死亡地带第一季

下一篇:北魏世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