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利
程大利,1945年生,江苏徐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美展评委,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参加历届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获奖。2009年11月13日上午,**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向程大利被聘任的国务院参事、*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
中文名:程大利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5年
职:业:编辑画家国务院参事
主要成就:主编的《敦煌石窟艺术》22卷、《童规》等获“五个一”工程奖、获“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一等奖。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代表作品:《程大利画集》;《宾退集》;《师心居随笔》等
籍:贯:江苏徐州
1、人物简介
程大利,被国务院聘任为*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美展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1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程大利水墨画展”;199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个人画展;1997年参加法国秋季沙龙展;2000年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2004年3月初在德国举办个人画展。2005年获“黄宾虹奖”和第二届中国画油画风景展佳作奖。出版有《程大利画集》多种,文集《宾退集》、《师心居随笔》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多所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
2、个人经历
1971——1980年先后担任沛县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和沛县文化馆创作*,从事年画、宣传画和水墨画创作,艺术和写作才华崭露头角,受到人们的关注。1980年调入江苏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工作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民族艺术遗产,关注当代艺术思潮,广泛接触各种类型和风格的艺术家。这些都使他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艺修养和品评水平,也更促使他在艺术上奋发图强。他的美术作品多次获奖,他的创作信念大大增强,决心向艺术的深处、高处挺进。
3、个人作品
《程大利画集》、文集《宾退集》、《师心居随笔》、《江苏历代画家》、《师心居笔谭》、主编的《敦煌石窟艺术》22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童规》等优秀作品。
4、学术研究
程大利先生是一位学者,一位优秀的出版工作者,同时又是当代有着重要影响的画家。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使他积累丰厚,见识卓越,这在当代画坛是罕见的。他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传统,寻找规律。与同时代画家相比,对于中国画的认识要深刻得多。在这个世风浮躁,离艺术的纯粹性越来越远的时代,大利先生仍是艺术的理想主义者,极重视画家的人文追求,因此他有“中国画是修养的外化,知识的记录”这一卓见。我想这里的“修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修养,一是道德修养。翟墨先生说“他能够把做人、做画、做文、做事如此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且都做得这么到位,确实难得”。中国画是修养的表征,是人的心性不断复归自然的印证。画家的思想情感借助笔墨表达出来。实现对人类心灵的抚慰,带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这便是中国画的功能所在,山东翰墨缘画廊推荐画家。
程大利先生于绘画是快乐的,他常说每每周末或节假日,独对白纸青天,描绘山川,在自我愉悦中获得一种内心的陶冶与解脱。于是绘画也就成为他逸情的手段,画出的不只是一种对山川外型的描绘,更成为内省的觉悟与抒写。由于这种对内的体悟,使得他更为深刻地将客观的山川融化为一种内心情绪的形象代表,实现对山水的审美抒情。故而在艺术情趣上透出清逸、消散和疏淡的风致,以深沉典雅的风韵、消散疏放的气象表现出一种逍遥的心境与散淡的情绪。这种有我之境已不再是客观对象的再现,而是精练隽深永的表现,画面不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形似,而是借自然物象抒写由笔墨趣味传达出的心灵境界。艺术创作讲求道法自然,中国画之根本亦即以此为基,“师造化、得心源”是山水画所追求的理想高度,是高于自然精神的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大利先生凭借多年来的饱游沃看,汲古而出新,以其朴茂的笔墨、无限的意趣,进而达到其艺术创作的心化境界。也就是说,他的参照物是自然之山、之水、之物,笔墨所表现的意境是自然之物所无法代替的心象,无论是大幅巨制,还是小品山水,都能显现“超象外”的深远之境。我想不独其“师造化”,更重要的是其“得心源”的深厚造诣。
5、特有风格
在整体风格上,程大利先生保持他特有风格的同时,一直都在变化,但却与董其昌所崇尚的淡、柔、逸,殊有异趣,似乎是与南宗的美学追求有某种奕合。山水画重气韵,气韵之气的本来意义是指骨气之气,能体现出一种宽厚博大而又刚正中直的静态之美。宗炳认为:道映于物,需要贤者静气、净心去体味。山水之形象中蕴含着道、体现着道。大利先生悟此颇深,从用笔入手,笔皆中锋,直如棉里裹铁、又如折钗股,浑厚而丰盈。正是这种笔法,产生了一种朴白浑厚的韵致。
董其昌强调了郭若虚的“气韵不可学”的观点。气韵者,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亦有发于意者。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云:“天下之物本气所积而成。”故方熏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程大利先生的笔墨“能会生动”,故能得此自在。大利先生没有流派意识,更不自我标榜宗法某家,他的作品有效地结合南北之长,能真正领悟董其昌所说的“两家法门如鸟双翼”,所有优秀的东西,他都会下工夫研究的。
6、绘画事业
他身兼中国美术出版工作诸多要职,忙碌于烦琐的管理事务,但他的内心却把绘画作为心灵的另一方净土。这种“入”与“出”矛盾现状也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一是现实的“参与”;一是内心的“超然”。“参与”是指知识分子为实现“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与理想。“超然”是指用一种形而上的精神状态超越一般的世俗追求,以达到精神的*。所以,大利老师即使在“参与”社会之时,也不忘“超然”。这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又确实是一批优秀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大利老师身上既有儒家“入世”兼济天下的情怀,也有释道“出世”独善其身的操守,身上带有中国文人骨髓里特有的“出”与“入”的矛盾统一。他的这种精神生活也正是中国优秀知识份子最为突出的特征,故此,绘画可以说也是他这种心态的调节器,保持他心态始终如一的平静洒脱和纯粹。
7、获奖展览
1989年获“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一等奖;
1991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程大利水墨画展”;
1992年赴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讲学并举办画展;
1993年访问德国,参加“中国艺术家赴德作品展”;
1995年在南京举办“荷花系列——程大利水墨画展”;
1996年在江苏美术馆举办“悠悠天地间——程大利山水作品观摩展”;
199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个人画展;
1997年参加法国秋季沙龙展;
2000年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
2004年3月在德国举办个人画展;
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程大利山水画展”(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同年获“黄宾虹奖”和第二届中国画油画风景展佳作奖;
2007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程大利山水画展”(江苏省文联、文化厅,中国美协联合主办)。
2008年以来曾参加北京国际双年展等各项大型展览。
8、出版书籍
1、出版有《程大利画集》多种,文集《宾退集》、《师心居随笔》、《江苏历代画家》、《师心居笔谭》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多所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
2、作为编辑所主编的《敦煌石窟艺术》22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等,获国家图书奖,
3、《童规》等获“五个一”工程奖。
4、作为编辑获各种奖项的图书约一百余种,担任多种大型期刊的顾问或编委。
5、作为美术理论工作者,曾参加2002年纽约国际水墨研讨会(主持人之一),参加2005年北京国际双年展理论研讨会(主持人之一),著述理论文字近100万字,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兼职教授,担任国家画院导师委员会导师。
9、聘任参事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同全体参事、馆员座谈。*指出,*参事室不仅具有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决策咨询职责,而且具有对*工作提出批评意见的*监督职能,希望把*参事室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咨询机构。2009年11月13日上午9时,聘书颁发仪式在*紫光阁举行。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宣读国务院聘任通知。在热烈的掌声中,*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刘彭芝、刘燕华、张抗抗、夏斌、许琳、马力和新聘任的*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祖武、尼玛泽仁、赵德润、程大利颁发聘书。
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并不缺少知识与图像,我们缺少的是某种规则和对这种规则的坚守。程大利是个画家,但在我眼里,他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能画画,或者他能画出一手好画。坚守自己的信仰并且将这种信仰加以阐述、传播,这是他高于现时代许多画家的地方。所以,画家程大利首先是位学者——一位勇于承担且完全胜任这份社会责任、始终将人文关怀放在首位的当代知识分子。
10、美术成果
《师心居笔谭》一书正是程大利以画家和编辑的双重身份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成果与佐证。这部35万字的论著为作者历年的文章汇编,书中附有近百幅中国书画名作,图文并茂,印证着程大利的许多精辟见解,尤其对中国笔墨文化的阐述有许多新的认识,也是程大利数十年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
启蒙在许多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艺术实践者那里,是一个颇为“遥远”的名词。然而,对于今天中国的文化艺术界而言,它却是一项迫切得无法再迫切的工作。因为我们正落在一个文化的浮萍上:身后,通向“传统”大陆的路早已断裂;眼前,商业大潮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当50多年前传统的价值体系随着厚实的城墙一同被拆解后,中国人的灵魂似乎无处着落了,盲目得像飞蛾,哪里光亮、新奇、炫目便往哪里扑。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艺术界而言,启蒙便像“布道”一般必要了。
程大利的书斋取名“师心居”,此名与唐人张璪之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看似相悖,实则一致。造化乃是外在之物,画家目击造化,心有所动,于是外在之景便成为心中之像。故而,画家之“师造化”与“师心灵”根本就是一回事。《师心居笔谭》作为程大利的“布道”之作,它的出版对重新认识传统,澄清对中国传统艺术认识论的误区将有重要意义。
11、山水解读
程大利的山水,突出的感觉是浑厚、苍茫而抒情,有“沉逸”之气。他懂得古人说的“山水忌纤巧”的道理,他偏爱写祖国山水的宏伟、壮阔,画得沉着、流畅,颇有整体气势,反映了他性格中豪爽的一面。但在处理细部如山石、树木和流水时,又不失细致、“温情”,耐心地用笔墨积成,耐人细细咀嚼与回味。这或许是他性格中柔和、儒雅一面的自然流露。程大利出生在地处大江南北分野的古城徐州,从小受到北方和南方文化的陶冶,他身上很自然地兼有北人的豪迈和南人的灵秀。这一特点也见于他的水墨语言,他作画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笔苍劲而灵动。他审慎而放松地用笔线、笔触,顺笔、逆笔,中锋、侧锋,拖拉摁捺,点擦皴染,*驰骋,不求笔到,而求意到。墨色由浅入深,有时精心层层积染,有时及时捕捉和留住偶然得来的墨色效果。在写与染的关系上,写不到时,他力求“染”到。总之,他充分运用他掌握的辩证原理,处理水墨中最重要的浓淡虚实、刚柔轻重的课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