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博物馆
镇巴县博物馆位于县城新街东侧中段,综合办公楼建在县文化馆院内,大门临街,地处闹市,与县文化馆、县电影公司、县文工团紧相毗邻。
中文名:镇巴县博物馆
开放时间:1991年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县城新街东侧中段
电话:0916—6714437
邮编:723600
1、简介
镇巴县博物馆
2、陈列布局
2001年,博物馆在县文化馆院内新建砖混结构三层综合办公楼一幢,大门临街,地处闹市,与县文化馆,县电影公司,县文工团比踵接肩。大楼占地150㎡,总建筑面积450㎡,内设办公室、文物库房、文物展厅一、二,展厅面积共260㎡。
3、藏品精品
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文物有:石斧、陶罐、陶仓、铜鼎、铜镜、古瓷器、古钱币、古钟等,还有“川陕革命史料及文物”,馆藏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三级文物等。这些文物中“宋代古钟”和“红军墨书布告《中国*十大政纲》、《土地法令》”最具特色。
镇巴县博物馆
博物馆现存古钟20余口,其中原简池镇蒿坪寺古钟是国内最大的一口铁铸古钟,铸于南宋理宗绍定二(1229)年,钟体上掩下侈,高2.25米,钟口周长4.27米,厚0.13米,重约6吨。钟上段,环分8格,间格篆铸“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常转”、“佛日严明”十六字。间隔铸四组八人文臣武将图案;中段分8格,与上段篆刻文字相对四格铸铭文,记录铸钟宗旨和倡导铸钟首僧20人,地方官员11人及西乡(时镇巴地属西乡)县、兴元道(时汉中为兴元道)、南郑县三地捐钱、献铁、拾炭民众和信士180人姓名。与上段人物图案相对四格,各铸9颗大乳钉;下段铸山川、飞天、麒麟图案。钟口呈波浪状。1989年经省鉴定古钟为一级文物,1992年5月搬运到县博物馆。
另有明代铁钟三口:三溪乡大坪村铁钟,明成化十八年九月十日铸,高1.13米,口沿直径0.91米,重250公斤;平安乡中山寺铁钟,落款铸“大明国陕西省汉中府西乡弘治年十月二十日造”字样,钟体高0.65米,口沿直径0.52米,重150公斤;泾洋镇安垭村田湾铁钟,铸有“大明国陕西汉中府西乡县归仁里平溪山”字样,高1.07米,口沿直径0.89米,重350公斤。其余铁钟多为清代铸造,大小不等。
馆内还藏有从原川陕苏区陕南县委遗址搬运回的“赤化川陕”、“争取苏维埃的中国”、“工农们快快联合起来,打倒国民狗党,穷人永不出捐、不交款!”等数十通石刻标语,以及“汉定远候班仲昇(超)食邑”、“汉桓候(张飞)栓马处”等古石碑。这些革命历史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记录了镇巴的革命风貌和历史脉络。
4、价值地位
在此驻足停留,可以穿越千年历史,使人亲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沉甸,感悟到历史先民们的智慧与勤劳,目睹当年红四方面军追求真理、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从而激励后人更加奋发有为加快建设*的步伐。
5、特色活动
镇巴县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高度重视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特别是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不断创新,全力提升免费开放水平,积极推进博物馆和学校共建活动,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科普知识的重要基地,成为镇巴县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2007年“五一”劳动节暨旅游黄金周期间,镇巴县文物管理所特邀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两名专家,采取了当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技术,使用了最好的化学药品,对我县国家一级文物----红军墨书标语和《土地法令》、《十大政纲》进行了加固处理,这批文物的加固处理为我县文物陈列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抢救文物、保护文物、利用文物的一次重大举措。红军墨书标语和《土地法令》是1933年到1935年红军在三元镇赵家院子驻扎期间留在墙壁上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1992年由陕西省文物局派专家从墙壁上揭取回县进行保护,二十多年来镇巴县文物管理所为了保存好这批文物,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时至今日,他们利用“五一”劳动长假和专家们一道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科学布署每一道工序,加班加点,没日没夜,认真细致学习了加固处理红军墨书标语壁的技术难点,掌握技术要领,为全面完成红军墨书标语壁文标语《中国*十大政纲》、《土地法令》的加固处理工作任务,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丽之歌。6、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一17:00
门票: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