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紫背天葵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09:51:31
...

紫背天葵(学名:BegoniafimbristipulaHance)又名:天葵、红水葵、红天葵等,属侧膜胎座目,秋海棠科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球状,叶均基生,花粉红色,花期5月,果期6月开始。主要分布于中国,生长于海拔700米至1120米的地区。

1、形态特征

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球状,直径7-8毫米,具多数纤维状之根。叶均基生,具长柄;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宽卵形,长6-13厘米,宽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状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锯齿,有时呈缺刻状,齿尖有长可达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毛,但沿主脉的毛较长,常有不明显白色小斑点,掌状7(-8)条脉,叶柄长4-11.5厘米,被卷曲长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顶端带刺芒,边撕裂状。

花葶高6-18厘米,无毛;花粉红色,数朵,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首次分枝长2.5-4厘米,二次分枝长7-13毫米,通常均无毛或近于无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膜质,长圆形,长3-4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无毛;雄花:花梗长1.5-2厘米,无毛;花被片4,红色,外面2枚宽卵形,长11-13毫米,宽9-10毫米,先端钝至圆,外面无毛,内面2枚倒卵长圆形,长11-12.5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丝长1-1.3毫米,花药长圆形或倒卵长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或钝;雌花:花梗长1-1.5厘米,无毛,花被片3,外面2枚宽卵形至近圆形,长6-11毫米,近等宽,内面的倒卵形,长6.5-9.2毫米,宽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长圆形,长5-6毫米,直径3-4毫米,无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长2.8-3毫米,近离生或1/2,无毛,柱头增厚,外向扭曲呈环状。蒴果下垂,果梗长约1.5-2毫米,无毛,轮廓倒卵长圆形,长约1.1毫米,直径7-8毫米,无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舌状,长1.1-1.4厘米,宽约1厘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弧形,其余2翅窄,长约3毫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斜;种子极多数,小,淡褐色,光滑。花期5月,果期6月开始。

2、生长习性

紫背天葵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20~25℃,耐热性强,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寒,遇霜冻即全株凋萎。整个栽培过程中需水量较均匀,过于干旱时,产品品质下降。生长期间喜充足的光照,较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土地。

3、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和香港。生于山地山顶疏林下石上、悬崖石缝中、山顶林下潮湿岩石上和山坡林下,海拔700-1120米。

4、主要品类

紫背天葵有红叶种和紫茎绿叶种两类。

红叶种叶背和茎均为紫红色,新芽叶片也为紫红色,随着茎的成熟,逐渐变成绿色。

根据红叶种叶片的大小,又可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叶大而细长,先端尖,黏液多,叶背、茎均为紫红色,茎节长;小叶种叶片较少,黏液少,茎紫红色,节长,耐低温,适于冬季较冷的地区栽培。

紫茎绿叶种茎基淡紫色,节短,分枝性能差,叶小、椭圆形、先端渐尖,叶色浓绿,有短茸毛,黏液较少,质地差,但耐热、耐湿性强。

5、栽培技术

种苗繁育

种子育苗

紫背天葵利用保护地栽培,一般春季开花,6~7月可结实,8~9月及2~3月可播种育苗,播种后10余天可萌芽,真叶5~6片时定植大田。幼苗成株后,可作无病毒母株无性繁殖用。扦插

一般大面积生产所需种苗,应在生长季节采枝直接扦插。其方法是:整好宽1米的干净苗床,每隔10厘米开浅沟一条,再将灰肥填进沟内;从健壮无花叶病毒的植株上剪取长8~10厘米的枝条,留2~3片叶,去掉下部叶片;按株距6厘米插入枝条,深度达2/3,并压实,再浇足水;用遮阳网覆盖,经过6~7天新根新芽形成,撤去遮阳网,并施薄肥1次,在苗高10厘米以上即可定植。繁殖

扦插法

紫背天葵节部易生不定根,插条易成活且生长迅速,此法操作容易,繁殖快且利于提早收获。春秋两季均可扦插,春季扦插产量略高于秋季。插条最好是一年生枝条,其生根发芽比两年生的老枝条快。生产上宜选择健壮无花叶病的植株,在其上剪取长8cm的一年生顶芽,每段带3~5节叶片,摘去插条基部的1~2片叶,即可扦插。也可用浓度为150~300mg/L的萘乙酸浸渍2~8h,可明显地提高生根率、根长和根量。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2~2/3,苗床土宜用细河沙土加一半碎草炭或蛭石,掺均匀,不宜加肥料。扦插后浇透水,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夏秋季加盖遮阳网。8~10天成活,幼苗成活后,根据外界气温进行定植。徐淮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即可带土定植,密度视地力而定,肥沃土密度可小些,一般行株距为30cm×(25~30)cm,定植1.05万~1.20万株/hm2。种子繁殖和茎尖组织培养

紫背天葵长期无性繁殖易感染病毒病,影响产量和品质。种子繁殖育出的幼苗能够克服扦插繁殖植株逐年退化的缺点。徐淮地区一般在春秋两季播种育苗,5~6叶时定植,成株后可作无病毒母株无性繁殖用。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生产脱毒苗也是对植株进行更新复壮的好方法。此种方法要求具备组织培养室及相配套的设备、技术才能进行。

定植大面积栽培紫背天葵,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壤富含有机质的地块。平原采用高畦栽培方式,畦宽1.2米(连沟),667平方米(1亩)沟施腐熟厩肥1000公斤和氮、磷、钾肥各30~50公斤作基肥。3月下旬定植,种植密度视地力而定,肥沃土可种稀疏些,一般每畦栽2行,每穴栽2~3株,穴距40~30厘米,667平方米用苗约4000株,栽后及时浇足水分。田间管理在植株封垄前,要及时松土除草。紫背天葵为多年生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量高,所需肥料也较多。要想获得高产优质,采收季节应667平方米增施腐熟厩肥1000公,培客土。在生长旺季,每隔15天追肥1次,667平方米用人粪尿750~1000公斤、复合肥30公斤。灌溉原则是:“见干见湿”,无雨天每隔7~10天灌一次“饱水”;干旱季节,每周还要施薄肥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

紫背天葵在浙江南部地区地下部分能安全过冬,周年生产宜采用保护地栽培。如在庭院或阳台进行容器栽培,平时可放在强光下,使植株健壮生长;夏季则放在略有遮阳的地方,以免阳光过强,使叶片提早老化。

6、病害防治

农业防治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大棚栽培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湿等。

药剂防治

对根腐病可选用69%安克锰锌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或喷雾,每6~8天喷1次,喷雾时要兼顾地面。对叶斑病、炭疽病、菌核病可选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大生500倍液等,于发病初期喷洒,共喷2~3次。对斜纹夜蛾,可用52.25%农地乐1000倍液或44%速凯乳油1500倍液等。干旱季节易发生蚜虫及潜叶蝇危害,要及时防治,以免传播病毒病,一般使用10%一遍净2000倍液及50%潜克(灭蝇胺)5000倍液喷雾或及时采收,均能减轻或避免危害。

7、主要价值

食疗作用紫背天葵的食疗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治疗某些疾病。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锌、锰、维生素E、黄酮类物质等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铁、铜等对治疗一些血液病(如营养型贫血)有很好的疗效。

生理活性物质有清除*基和抵抗衰老的作用。

药用价值紫背天葵味甘,微酸,性凉。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痈肿疮毒,跌打肿痛等症。

上一篇:锋面剖面图

下一篇:驱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