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德格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1:04:31
...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是康巴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县城驻地更庆镇,距州府康定588公里,离省会成都952公里。德格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县,著名景点有中国三大藏传佛教印经院之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格萨尔王故里阿须草原。德格特产以“八乌虫草”、“玉隆大黄”著名。

名称:德格县

地理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

地理坐标:东经98°12′~98°41′,北纬31°24′~32°43′之间

总面积:11025.24平方千米

总人口:83495人(2010年)

行政区划:1镇25乡

*驻地:更庆镇

气候: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

著名人物:格萨尔王

著名景点:德格印经院

特产:虫草、雪莲花

区号:0836

邮编:627250

车牌代码:川V

1、简介


德格县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东经98°12′~98°41′,北纬31°24′~32°43′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地处金沙、雅砻江上游。县境总面积11025.24平方千米,川藏公路国道317线贯穿县城及部分区乡,雀儿山山口海拔5050千米,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县城距州府康定588千米,距省会成都954千米。

2、历史

建制沿革


德格县

古为“董族”地。西汉为“动黏”地。隋唐之初分属白兰和附国。唐贞观十二年(638),属吐蕃辖下多康六岗之色莫岗。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俄反为中心置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朵甘卫,翌年升为怵甘行都指挥司,增置朵甘思宣慰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林葱安抚司、德尔格忒安抚司;雍正十年(1732),升德尔格忒安抚司为宣慰司。宣统元年(1909)置德化州。民国2年(1913)年为藏军所据,改设“德西”。民国21年(1932),恢复德格县,隶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藏族自治区。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78年,邓柯县撤销,划入德格2个区、8个乡。1990年全县辖6区、26乡、1镇。县治更庆镇,距州府康定587公里,离省会成都953公里。

县名来历

元初,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第一代萨迦法王八思巴,途经德格,将德格第二十九代四郎仁钦,选定为“色班”(法王膳食堪布),称其具有“四部十善”的品质和福份,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从此,四郎仁钦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地名随家族名称为德格,亦为县名。(四部指法、财、欲、解脱。十善指近牧、远牧善草、建房、耕种善土、饮用、灌溉善水、砌墙、制磨善石、造屋、作薪善木)。

3、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


德格县

自川西北丘状高原区,雀儿山绵亘全县,属横断山系沙鲁里山北段分支,金沙江河谷地带。南部主峰绒麦俄扎海拔6168米,为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为西南解与白班县交界之麦典河口,海拔2980米。雀儿山将县境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分。东北部高,河谷宽平、土壤肥厚、古夷平面保存完整,为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流深切、高差悬殊,为高山峡谷地貌。境内现代冰川发育,有冰川30余条,高山湖泊较多,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30座。雅砻江北入东出,有巴曲、玉曲等12条支流。金沙江为西部界河,有色曲、麦曲等5条支流。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东北部0℃以下,西南部6.5℃,1月均温-2.8℃,7月均温14.5℃,年降水是611.3毫米,无霜期83天,年均日照管2051小时。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20余种、矿点36处,主要矿种有铜、铅、锌、镍、锡、钨、金、银等。有森林面积86.61万亩,活立木蓄积是1516万立方米,有杉、柏、桦等树。林间草地多熊、豹、白唇鹿、獐、盘羊、猞猁、旱獭、白马鸡、贝母鸡等动物资源。出产960余种动植物和矿物药材,尤以“八乌虫草”、“玉隆大黄”著名。

4、行政区划


德格县

2000年,德格县辖1个镇、25个乡:更庆镇、达马乡、普马乡、岳巴乡、八邦乡、龚垭乡、白垭乡、汪布顶乡、柯洛洞乡、卡松渡乡、俄南乡、竹庆乡、俄支乡、马尼干戈乡、玉隆乡、错阿乡、中扎柯乡、上然姑乡、窝公乡、温拖乡、年古乡、浪多乡、阿须乡、打滚乡、亚丁乡、所巴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3989人,其中:更庆镇7318达马乡1784普马乡1882岳巴乡1677八邦乡2297一龚垭乡3492白垭乡1982汪布顶乡1992柯洛洞乡3357卡松渡乡1041俄南乡1250竹庆乡4505俄支乡2809马尼干戈乡2544玉隆乡1785错阿乡1596中扎科乡3898上然姑乡1757窝公乡1621温拖乡2760年古乡2738浪多乡2712阿须乡2069打滚乡1741亚丁乡2128所巴乡1254

2004年,德格县辖1个镇(更庆)、25个乡(达马、普马、岳巴、八邦、龚垭、白垭、俄南、竹庆、俄支、玉隆、错阿、窝公、温拖、年古、浪多、阿须、打滚、亚丁、所巴、中扎柯、上然姑、汪布顶、柯洛洞、卡松渡、马尼干戈)。

5、人口民族

1990年总人口59746人,其中农业人口55675人,非农业人口4089人,藏族57771人,占96.7%,余为汉、彝等民族。

6、经济


德格县

经济以牧为主,有牧业用地929.84万亩。1990年有和类牲畜牧业4290头(只),产肉2292吨、奶9103吨、羊毛34吨、牦牛毛51吨、牛绒38吨,产值1752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

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1990年粮食总产7192吨,农业总产值2801万元。农牧民人平纯收入527元。工业基础薄弱,现有工业企业7个,包括电力、汽车运输、印刷等,工业总产值392万元。川藏公路(国道317线)东西横穿县境。有省道马(马尼干戈)石(石渠)公路,经县境东部1区3乡。有区乡公路6条,林区公路8条,总长275公里。有邮电局(所)9处,邮路长694公里,设电话线条10条,电报电路3路,电话交换机165部,农村投递路线长453公里。有国营、集体、个体商业服务网点206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78万元。国营商业商品纯购进总额314万元,纯销售总额985万元。

7、文教卫生


德格县

德格县在藏区享有“雪山下的文化古城”的称誉。德格藏文化,继承和发展了藏区古代宗教文化。历史上境内藏文化学者云集。创建于1729年的德格印经院,是迄今全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素有“藏民族文化宝库”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方言为康区标准语言。德格藏区在挖掘、整理、利用古代藏医药文献,研制名贵藏药,医治慢性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较大突破,为甘孜州藏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德格素有“格萨尔王故里之称”,格萨尔王传记在德格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德格县下有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精博的寺庙,如宗萨寺,甘庆寺,砻雅寺,这些寺庙在藏区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全县仅有小学3所,其中时办时停的2所。解放后,发生较大变化,至1990年已有小学26所,在校生2361人,小学教师234人;中学1所,在校高中生79人,初中生188人,专任教师27人;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133人。有县医院、藏医院、区乡卫生院(所)等卫生医疗机构32个、床位92张,每千人有2.34个卫生技术人员。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已建有水泥球场4个,排球场5个,乒乓球场12个,棋类室30个,1050个座位的电影院1个,6个电影放映队,2个录像室,文化馆1所,图书室6个,藏书记处10余万册,建有广播站县1站、乡27站、村117站,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3个。

8、特产


德格县

德格县土特产品主要有藏药材和绿色食品。中藏药材主要有虫草、贝母、藏红花、红景天、雪莲花等,绿色食品主要有牦牛肉、羊肉、獐子菌、羊肚菌、白菌、黑木耳等。其中以冬虫夏草、雪莲花、獐子菌、羊肚菌尤为著名。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是麦角科真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上。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生长在森林草甸上的冬虫夏草颜色以暗黑棕色为主,生长在草原上的冬虫夏草则以黄棕色为主。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雪莲花

雪莲花是藏药瑰宝,采自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以及天山4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是古今有名的珍稀药材,具有除寒、去风湿、通经活血、强筋骨,促进子宫收缩,对各种风湿及妇科病患者有独特的疗效。

獐子菌

獐子菌又称虎掌菌,是生长在森林中的菌类,棕黑色。*獐子菌是獐子菌中挑出来最好的部分,骨朵完整,个头较小,用于煲汤味道鲜美,清炒则味更佳。

羊肚菌

羊肚菌肉质脆嫩,香甜可口,是著名的美味食用菌,营养十分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含量都相当丰富,药用时可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等疾病。

9、旅游景点

德格印经院


德格县风景

德格印经院,全名“扎西果芒大法库印经院”,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位于德格县城文化街,坐落在欧曲河所形成的洪积扇尾部小山坡上。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坐北面南,占地面积1632平方米,建筑面积5886平方米。

阿须草原

阿须草原是岭·格萨尔王出生成长并征战一生的主要地区,是岭·格萨尔王的诞生地。金碧辉煌的岔岔寺就坐落在阿须乡集镇的西北方,与相距不到2公里的格萨尔纪念堂遥相呼应。岔岔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由甘珠大师创建。不远处的格萨尔纪念堂坐落在开阔的草原之上,依山傍水,景色迷人。在阿须草原乃至整个德格,随处都有格萨尔王的印迹,并流传着许多格萨尔王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诞生在阿须草原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并广为传唱。《格萨尔王传》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为《荷马史诗》的56倍,约有一百五十万诗行。

“睡佛”及“一线天”景观

雀儿山脚下,穿行柯洛洞到德格县城是一条横贯五十余公里的大峡谷。最窄处峭壁对峙,有如斧削,直刺云霄,壁间相距不过10米,是“一夫当差、万夫莫开”的绝壁雄关。壁顶林海莽莽,到柯洛洞仰望,有“睡佛”合十向天、云崖上松杉倒挂,虬枝盘亘,飞流直泻,脚下激流涌动,偶有门扎寺钟鸣声回绕壁间。此峡谷最窄处称“一线天”,整个峡谷本地上称多尔加沟。现在人人称多尔加生态大峡谷。

10、历史名人

格萨尔王


德格县格萨尔王雕像

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放牧,由于叔父间离,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轶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格萨尔纪念堂64根梁柱、16根通天柱构成主体构架,四周以墙相围,堂正中塑格萨尔王骏马驰骋的巨像,背塑十三畏马战神,正墙左右方塑岭国十二大佛,其左右两边分立将士如云及烈女翩翩。整个纪念堂庄重典雅,雄奇壮观,实乃凭吊览古的盛殿。

止贡巴·仁钦贝

公元1140年南宋时期开始,高级佛学家、修行成佛的止贡噶举派创世人止贡巴·仁钦贝(1143-1217);著名学者、高级佛学家,元世祖帝师帕竹噶举派创世人杰帕莫珠巴·多吉杰波(1110-1170);著名佛学家、噶举派最高领袖、元朝帝师第二代呷马巴希(1204-1283);萨迦派最高领袖元朝帝师八思巴进京时的膳食堪布德格家族头人四郎仁钦(1244-1335);元朝封为第一代德格土司、著名政治家博它扎西生根(1500-1560)等。

喇钦·向巴彭措

公元1500年后,从明朝开始,著名佛学家政教合一的典型代表第7代德格土司、第一代德格法王喇钦·向巴彭措(1600-1658);才华横益,博学多识,精通医药学的曲杰·登巴泽仁(1678-1739);高级佛学家、著名学者许钦·赤称仁钦(1697-1744);学识渊博,精通大小五明学,特别对佛学理论,天文历算,医学绘画,印度乌尔都文,藏文文法等深有研究,著书立学达120多部的八帮师德·曲杰久勒(1700-1774)。

索朗其美

男,藏族,1962年出生,四川德格县人,大学文化,中国*员。1981年参加工作,1991年7月在*藏医学院工作,2001年7月任藏医专业副教授。从小作为叔叔著名藏医学家措如.才朗的亲传弟子,受惠导师谆谆教导,受益匪浅,完全秉承其导师博大精深的藏学。特别在藏医药和历算学方面,成为当今导师唯一的亲传继承人。系*第一代藏医药硕士研究生,现任*藏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藏医学院研究所所长、*自治区第八届人代会代表、*自治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英国达饶藏医学校特邀教授、北京大学藏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民族大学藏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青海省藏医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藏校客座教授等职。

上一篇:云梦县

下一篇: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