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盛锡福博物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4:32:50
...

盛锡福博物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帽业专业委员会出资建立,位于前门大街的盛锡福三楼。博物馆以中国冠帽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等演变过程为主线,图文与实物并茂,从通辽出土的4600年前的骨冠说起,将不同时代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冠帽一一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名称:盛锡福博物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368号

开馆时间:2010年6月8日

镇馆之宝:盛锡福为*总理制作的呢帽

开放时间:9:30-16:30

最佳旅游时间:全年

大约浏览时间:2小时

门票价格:免费

1、简介


盛锡福博物馆

盛锡福博物馆于2008年6月开始筹建,是北京盛锡福帽业有限责任公司向北京市有关*部门申请的商业财政专项资金建立的。通过深入发掘中华冠帽历史文化和百年制帽技艺、盛锡福历史文化,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于一体的公益性帽文化博物馆。已于2010年6月8日建成开馆。

盛锡福博物馆馆舍面积共260平方米,建筑风格吸纳了老北京四合院的传统元素,设计独特、结构新颖。全馆共分为五个主题展厅:盛锡福发展历史展厅、皮帽制作技艺传承人工作室、民族帽展厅、古代冠帽展厅。其中盛锡福发展历史展厅分为百年老号、落户京城、传承之路、再铸辉煌、冠之源流五个单元,详细记述了百年老号盛锡福自一九一一年创建至今,所经历的创业、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也记录了盛锡福传承、发展独特精湛的中华制帽技艺的事迹,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近代帽文化的历史轨迹。在皮帽制作技艺工作室,现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帽制作技艺,还可以通过欣赏不同年代的、不同质地地帽盒,以及拍板、盔头等各种帽子制作工具;在民族帽展厅,展示苗族、彝族、*塔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精美帽子及饰品,充分领略少数民族帽文化的独特风情;在古代冠帽展厅,展示从汉代皇帝的御冕到清代帝后冬朝冠,从唐代襥头、进贤冠再到元代笠帽、清代的瓜皮帽,充分感受到帽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2、看点


盛锡福博物馆

镇馆之宝:盛锡福为*总理制作的呢帽在博物馆显要位置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上世纪50年代盛锡福为*总理制作的毛料圆顶帽。展出的这顶帽子是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大姐的帮助下,从江苏淮安的周总理纪念馆按实物帽样、布料复制而成的。

盛锡福87岁的老职工李长华讲起当年的故事仍然激动不已:那是1955年,有一天我去“红都”办事,遇上了服装店的经理。他拉着我说:正要找你呢。我们为周总理作一套米色中山装,剩下一小块布料,你看能不能做顶帽子。李师傅又惊又喜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参考服装款式,根据所剩布料,为周总理精心设计制作了这顶圆顶帽。后来总理秘书打来电话说:总理戴上帽子感觉非常舒适,表扬盛锡福啦!再后来,人们看到周总理穿戴这套衣帽出席过许多会议和活动,这套衣帽现存在江苏淮安的周总理纪念馆。本馆中展出的当年周总理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的照片中,周总理戴的就是这顶帽子。后来,总理在视察王府井大街看到盛锡福老店时,特别指出:要保持和发扬老字号的产品特点,更好地为首都人民服务。此后,周总理在出访苏联时,相继在盛锡福又定制了水獭皮帽和蓝色便装圆顶帽。

盛锡福的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品质优良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同时也受到**的喜爱。上世纪50年代,盛锡福为*主席制作过将校呢圆顶帽;为陈毅外长出访印尼制作过金丝草帽;上世纪60年代,为*主席出访苏联制作过美式圆沿皮帽。上世纪90年代,盛锡福又为江泽*席制作过羊皮前进帽;为乌兰夫、万里、赛福鼎等老一辈**也定做过帽子。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及夫人莫尼克公主也都曾在盛锡福定做过帽子。国内外各界人士慕名到盛锡福买帽子,定做帽子的不计其数。

盛锡福字号:吴佩孚亲题匾额

由于盛锡福初创于清末民初,人们刚刚剪去长辫,西风轻拂时尚嫩柳。刘锡三看准主流社会的消费需求,制作了轻巧美观的仿*式凉帽,和仿英、法、美式呢帽,成为当时的抢手货。从1924年至1934年的十年间,盛锡福共获得国民*各类奖状16个,同时还获得了农商部物产审查会的奖牌。由于盛锡福帽子质量好,款式新,一些社会名流纷纷成为盛锡福的座上客,还有许多政界要人题字馈赠。其中吴佩孚题写的“盛锡福”匾额,成为这个百年老店的符号,虽店铺历经数次迁移,但此匾却悬挂至今。另外还有宋哲元将军题写的“祖国之光”、“国货先声”、“名驰中外”;秦德纯题写的“冠冕群伦”;北平商会会长邹泉荪题写的“冠冕吾华”等等。透过这些题词匾额,我们分明感受到盛锡福当年的影响之大。

而今天,盛锡福又添了一块新匾额,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在盛锡福购买一顶礼帽后,为这个老字号精湛的技艺所感,而亲笔题写的“盛锡福”三个字。

传承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


盛锡福博物馆

自2005年以来,盛锡福连续被商业部评定为“中华老字号”、被北京市评为著名商标;2008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职工李金善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现在,盛锡福又特别在博物馆正厅,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室”,来参观和购帽的人,不仅可以近距离的欣赏李金善师傅和他的徒弟精湛的制帽手艺,看着皮帽的几十道工序一一展现,还可以亲自尝试让李师傅师徒为自己定制做帽子。当然,你还可以亲自参与设计,有兴趣的话不妨亲手缝上几针。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绝活。盛锡福制帽工艺也和许多手艺一样,家传、师传,口口相授,是一代代制帽工匠技术的结晶。盛锡福第一代制帽师傅李馨轩就是家传的手艺。相传,李馨轩祖上在乾隆年间曾奉旨为乾隆皇帝缝制了一件貂皮大氅。这件大氅不但材料考究,做工精致,更为独到的是,其老祖在貂皮内面用手工绣上了“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为此,乾隆爷爱不释手,既爱其工艺精湛,更爱其用心良苦,特钦赐“御笔亲书牌匾一块和黄马褂一件”。

可惜的是,这些物品都在“*”时期被付之一炬。但这门皮毛制作的绝活却在盛锡福代代相传。

3、馆藏


盛锡福中国帽文化博物馆

帝冕——皇帝登基大典时戴的帽子,玉制的。当然了,每朝每代的帝冕都是不同的,比如汉高祖刘邦所戴的“长冠”是由一种楚地的冠帽发展而来。

高山冠与武弁大冠——秦灭六国后,建立起统一的*集权制国家,统一文字、度量衡,以及衣冠礼制,规定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据说这些帽子,高山冠原为齐王冠;而武弁大冠(汉代沿用其与武官佩戴,故称武弁大冠)则是赵国国君赵惠文王的冠冕,秦始皇将这些王冠改赐近臣,其意义无疑是要宣告天下自己作为征服者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凤冠——凤冠霞帔,曾经是中国两千年封建文化土壤上,多少女性华丽而传奇的梦想。这里展出的明代皇后凤冠,以金属丝网为胎,上面点缀翡翠凤凰,挂珠宝流苏,华美富丽。实际上,凤冠分两种,一是这种供后妃佩戴的,冠上除缀有凤凰,还配饰金龙、珠宝等。还有一种为普通命妇所戴,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

此外,博物馆内也展示了这些年在电视连续剧中常见的清代冠帽,如:顶戴花翎、常服冠、旗冠等。还有国民时期老百姓戴的瓜皮小帽、绅士们戴的毡帽等……

宋辽时期对于冠服的规定最为有趣:宋朝只有官员才有“戴冠”资格,平民老百姓只能戴头巾;辽国更甚,帽子、头巾都属官员专有,平头百姓们只能赤裸着自己的“平头”……

近现代展柜中最惹人注目的有:北伐时期的军帽、1924年冬孙中山途经天津时为御寒购买的盛锡福海龙全皮英式帽复制品,以及众多老字号帽庄为*等几代*制作的各种帽子复制品等。

另有一件清代金丝草帽,是用一种叫“金丝草”的植物编成的,色泽淡黄,光润雅致,细软而有弹性,120岁的高龄了,却风姿依旧,看上去跟新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