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10-07 21:03:27
...

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1号,是成都博物院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

馆名: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

类型:遗址类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1号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免费

1、历史沿革


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

成都隋唐窑址因制瓷兴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窑遗址地处古道观青羊宫以北,故名青羊宫窑址。该窑址从1955年试掘到1983年发掘,其分布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

为承担该窑址的保护、宣传、展示、研究、管理与规划,1985年12月建立成都隋唐窑址文物保管所。

1991年4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6月文管所并入成都博物院,更名为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

2、展馆布局

隋唐窑址可分为三个区域,即窑炉区、作坊区和废品堆积区。现窑址内有保护较好的战国秦汉陶窑、隋短龙窑与唐馒头窑七座,其中短型龙窑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次。

基本陈列分青羊宫窑与唐宋成都瓷器、成都古窑址与出土器物、成都隋唐窑址与出土器物等三个单元。

3、馆藏文物

窑址出土器物六千余件,主要是民间生活用品与文房用品,有陶器、瓷器、窑具、建筑构件、陶俑和动物模型,以及钱币、兽骨、铜器与石器等;以烧制青釉瓷器为主,兼烧陶器,属南方青瓷窑系,是一处颇具浓厚四川本土特色的大型民窑。该古窑场烧制陶、瓷器物持续时间长达1200年之久,且窑炉烧造技术先进,产品种类丰富,装饰工艺创新(彩绘),有较高的考古与科研价值。

4、青羊宫窑


青羊宫窑

青羊宫窑是一处颇具四川本土特色的大型民窑,烧制陶陶瓷器的历史持续了一千余年,战国至秦汉时期烧制陶器,西晋时开始烧制瓷器,其后历经南朝、隋、唐。以烧酒制青釉瓷器为主。中心区域位于青羊宫以北约三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经过数次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出窑炉区、作坊区和废品堆积区。现窑址内有保存较好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陶窑、隋代的短龙窑以及唐代的馒头窑共七座,窑炉技术成熟而先进。

青羊宫窑的产品种类丰富,除了生产在量的壶、盘、碗、杯、盅、罐、钵、盆等日常用具外,还有砚台等文房用具以及各式香炉等器皿。隋代至唐代是青羊宫窑生产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以褐、黄、绿三色为主的釉下装饰大量流行,成为成都平原创烧并普及釉下复合彩饰工艺的典型窑场之一。历次的考古发掘出了大量的文物和生产遗迹,为研究成都平原的古代陶瓷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青羊宫窑属南方青瓷系列,其青釉色调富有变化,有豆青、青灰、米黄、姜黄、酱黄、褐青等色,器物外部公施上半釉、内满釉;纹饰多样,有弦纹、朵花纹、草叶纹、联珠纹、卷草纹等。装饰工艺上除继承发展了刻划、模印、堆塑等传统工艺手法外,并出现了彩绘新工艺。尤其是黄、绿、赭等色的釉下彩绘瓷,对中国古瓷釉下彩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作用。

5、秦汉馒头窑

秦汉馒头窑为流行于中原平原地区地区的一种陶瓷烧造窑炉,因外观状似馒头而得名。秦汉馒头窑是青羊宫窑址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比较完整的陶窑。1986年夏,在一环路二段扩建工程施工中发现,次年迁入陶苑保护。该窑北向,窑炉由火膛、窑床和烟道三部分组成,窑炉以林柴、竹杆为燃料。窑长3.18米、宽1.68米、残高约0.4米;其火膛呈梯形,长1.4米、中宽1.05米、残高0.51米;窑窑床长1.78米、宽1.68米、高出火膛0.25米中,炉尾左侧烟囱残高0.26米,烟囱口长0.3米、宽0.25米。窑内出土鼎、豆、盆、罐、瓮等陶器,另有木炭灰烬;大部分火烟经窑床中部进入烟囱,使中部温度高,两侧温度较低。因火膛大,窑床小,窑床温度可达千度以上。

6、参观指南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1号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免费

交通线路:乘公交11、27、34、42、47、58、407路—青羊宫站、省医院站。

上一篇:成都市青白江区博物馆

下一篇: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