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4:41:14
...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北京*东侧,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明清太庙。经*总理提议,第一次政务院会议批准,将太庙移交北京市总工会管理,辟为职工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匾额由*主席命名并亲笔题写,于1950年4月30日揭幕,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和中外游客旅游的胜地。

中文名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前身:皇室太庙

始建时期:明永乐十八年

占地面积:139650平方米

著名景点:祧庙、享殿

地理位置:北京*东侧

1、简介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东侧,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总面积139650平方米,有三道红墙环绕。戟门内三重大殿是中心建筑,黄琉璃瓦庑殿顶,巍峨雄伟,庄严肃穆。前殿称“享殿”,是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矗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殿内68根大柱及木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地铺金砖,天花为贴金彩画。这个旧时的皇家禁地,解放后辟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由*主席亲笔题写宫名,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全国“示范工人文化宫”。

2、景区历史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明清太庙。经*总理提议,第一次政务院会议批准,将太庙移交北京市总工会管理,辟为职工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匾额由*主席命名并亲笔题写,于1950年4月30日揭幕,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成立,作为建国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载入《*大事记》。

1988年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被全总评为全国示范工人文化宫。2002年3月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被评为北京市一级公园。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自成立以来,成为首都乃至全国职工文化活动的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了大批各方面人才。同时,作为*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文化宫正将太庙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富涵文化价值的学校和乐园。

3、文化积淀

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常年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和游客,艺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培养造就了大批各类人才;各种艺术团队的演出久负盛名,受到群众的欢迎。文化宫还是*举行重大政治和国际、国内重大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经常举办各种大型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雅尼音乐会、歌剧《图兰多》等盛况空前,引起轰动。其中《图兰多》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十大娱乐事件之一。享殿内现陈列着由江泽*席亲自题名并于2000年1月1日首先鸣响的国之重宝、世界上最大的双音舞台演出编钟—中华和钟。作为北京市一级公园、历史文化名园和*地区的主要旅游景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给中外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

4、景区特点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劳动人民文化宫占地14万平方米。为了突出祭祖的主旨,四周围以三道红墙及层层松柏,衬托起金碧辉煌,错落有序的建筑,营造出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亭殿(前殿)是皇帝举行大祭活动的场所。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殿内地铺“金砖”,梁柱为名贵的金丝楠木,气势雄伟,比故宫的太和殿高2米,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寝殿是供奉帝后神位之处。祧庙是供奉皇帝远祖神位之处。

5、著名景点

享殿

又名“前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悬挂满汉文书写的“太庙”九龙贴金题额。面阔十一间(长68.2米),进深六间(宽30.2米),坐落在高3.46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殿高32.46米。六十八根打住皆是整根金丝楠木,最高的达13.32米,直径最大的达1.2米,殿顶用片金沥粉彩画装饰,地面墁铺金砖。

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每年四季首月祭典称“时享”,岁末祭典称“袷祭”,凡婚丧、登极、亲政、册立、征战等国家大事之祭典称“告祭”。殿内设木制金漆神座,座前设笾豆案等祭器,置稻粱、果蔬、牺牲、香烛、福酒等祭品。祭典时将祖先牌位从寝殿移至此处神座安放,然后举行隆重而庄严的仪式。

整个大殿气势雄伟,庄严朴素。当年举行大典时,香烟缭绕、仪仗簇拥、钟鼓齐鸣、韶月悠扬,是中华祭祖文化的集中体现。

祧庙

始建于明弘治四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1.99米),进深四间(宽20.33米).是供奉皇帝远祖牌位的地方,殿内陈设亦如寝殿。清代规制,正中肇祖、左兴祖,再左显祖、右显祖。每季首月时享皇帝委托官员在本殿祭祀,岁末将先祖牌位移至享殿袷祭。

寝殿

又名中殿,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2.31米),进深四间(宽20.54米),殿内祖宗牌位同堂异室。各夹室内陈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牌位立于褥上,象征祖宗起居安寝。清未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缜、弘历等十一代帝后的牌位。每逢祭典前一天,将牌位移至享殿安放,祭毕奉回。

祧殿

又名后殿,供奉皇帝远祖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1.99米),进深四间(宽20.33米)。殿内陈设如寝殿。清代正*奉肇祖、左兴祖、再左显祖、右景祖。每季首月“明享”,皇帝委托官员在本殿祭祀,岁未将先祖牌位移至享殿“X祭”。此殿自成院落,四周围以红墙。东南隅原有铁燎炉一座,为焚烧祝帛(祭品)之用,已无存。

戟门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屋顶起翘平缓,檐下斗拱用材硕大。汉白玉绕栏须弥座,中饰丹陛。两侧各有一旁门。该建筑是太庙始建后惟一没有经过改动的重要遗物,是明初官式建筑的重要代表。门外车间原有木制小金殿一座,为皇帝临祭前更衣工孻盥盟洗之处。按最高等级的仪门礼制,门内外原有朱漆戟架八座,共插银镦红杆金龙戟120枝。1900年被入侵北京的八国联军全部掠走。

戟门桥

始建于明代,乾隆年间引故宫御河水于此,并对原桥进行改建,形如玉带,故又称“玉带桥”。桥宽八米,为七座单孔石桥,两侧有汉白玉护栏,龙凤望柱交替排列。中间一座为皇帝走的御路桥,两边为王公桥,次为品官桥,边桥二座供常人行走。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琉璃门

嵌于太庙中垣庙墙南面王中,始建于明代。形制为三间七楼牌坊式,正楼三间,下为拱门三道。正门两侧各方门一道。黄琉璃瓦顶,檐下黄绿琉璃斗拱额枋。朱红墙下为汉白玉须弥座。整个建筑别致端庄。

井亭

祭祖前神厨加工祭品洗涤取水之处。始建于明代,亭为六角形,黄琉璃瓦单檐顶,梁架用鎏金斗拱承托。亭内有水井一口,上置六角汉白玉井圈,柱间的坐凳为现代所加。

燎炉

焚烧享殿西配殿祭祀时用过的帛的炉灶。明代建造。建筑为无光无釉的砖石构造,外形仿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檐下饰以斗拱额枋.炉身四角有圆柱,炉膛门上雕花饰带、其余各面雕刻菱花隔扇门,下为须弥座。雕工精美,艺术价值很高。在此燎炉的东边与之相对原有黄琉璃燎炉一座,为焚烧享殿和享殿东配殿祭祖用过的祝(纸书祝文)、帛而设,近代拆除。

上一篇:北京报国寺

下一篇:北京人定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