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
弥渡县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高原西部、大理州东南部,下辖8镇2乡,面积1523.43平方公里,2县*驻弥城镇。
中文名称:弥渡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辖8镇2乡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高原西部、大理州东南部
邮政区码:675600
电话区号:0872
面积:1523.43平方公里
地方名人:赵国鸿、李冥阶、李桐等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南诏铁柱、二十村玉皇阁、白崖城金殿窝遗址等
*驻地:县*驻弥城镇
1、县情概况
弥渡县
弥渡县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矿藏丰富,生态良好,区位优越,历史文化灿烂,发展潜力巨大,素有“文献名邦”、“花灯之乡”、“民歌之乡”的誉称,是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
弥渡县位于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25°32′之间,地处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弥渡交通便利,古称“六诏咽喉”。国道214线、320线交汇境内,广大铁路、昆瑞高速公路和祥临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弥城镇距省会昆明市332公里,距州府下关61公里。弥渡气候温和,有着“天气浑如三月里,风花不断四时春”之美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物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有“滇西粮仓”和“蔬菜王国”的美称。
全县国土面积1523.43平方公里。辖5镇3乡,即弥城镇、红岩镇、新街镇、寅街镇、苴力镇、密祉乡、德苴乡、牛街彝族乡。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323478人,有汉、彝、白、回、傈僳、佤、纳西、傣、哈尼、拉祜、壮、苗、蒙古、布郎、瑶等23个民族。
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初步核算完成23.3亿元,增长13.2%。完成财政总收入20068万元,增长23.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039万元,增长20.1%;完成财政总支出100972万元,增长13.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85624万元,增长25.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增长5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增长1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8.3亿元,增长18.8%,贷款余额达13.6亿元,增长17.1%,贷款投放增幅达历史最好水平。
弥渡花灯以浓郁的地方特色跻身于云南花灯之林,民歌《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和花灯《十大姐》、《绣荷包》等驰名中外。弥渡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标绩全滇”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诏铁柱,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二十村玉皇阁、白崖城金殿窝遗址等,“杜鹃世界、山高水长”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太极山、“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的天生桥、“百鸟朝山”的鸟道雄关等。
弥渡处于三江成矿地带,境内矿藏资源丰富,有铂、钯、铁、铜、铅、锌、镍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等10多个矿种。金宝山铂钯矿为全国特大型矿床之一;九顶山、二郎等地的铜矿总储量为2345.5万吨,石膏储量上亿吨。
2、历史沿革
弥渡历史悠久,是我国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境内现存有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物,相传古代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征服了滇池东面的劳浸、靡莫等部落,“大兵临滇,滇王降汉”(《云南简史》35页),西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了牛建为、牂牁、越巂、益州4郡,弥渡地方属益州郡云南县地。东汉王朝继承和发展了西汉在西南夷的郡县设置,除保持4郡外,另把益州郡中六个县(不韦、巂唐、比苏、叶榆、邪龙、云南)划分出来加上新设的哀牢、博南两县,设置永昌郡(相当于今之滇西地区)(《云南简史》36页),弥渡地方属永昌郡云南县地。
公元214年,蜀汉刘备占领益州。225年,诸葛亮兵分三路南征,平定了南中。为了巩固蜀汉政权,诸葛亮把益州郡改为建宁郡,新设云南郡。郡治云南(今祥云)。领“从原益州郡所领县中划出弄栋县(今姚安),从永昌郡所领县中划出叶榆(今大理)、邪龙(今巍山)、云南(今祥云)3县,从越巂郡所领县中划出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青蛉(今大姚)合7县”。弥渡地方属云南郡云南县地。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王朝,“公元271年,晋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昌、兴古)从益州(治地成都)分划出来,设立宁州,使云南地区成为王朝*直接统辖的一个大行政区……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弥渡县地方属宁州云南郡云南县地。
南北朝272年间,没有新的建置。弥渡地方仍属宁州云南郡云南县地。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有蒙巂等六诏争相崛起。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调姚州都督府的力量,派御使严正海支持皮罗阁及其子阁罗凤统一洱海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为云南王,在唐严正海支持下,击灭了石和诏(今凤仪)、石桥诏(今下关)、越析诏(今宾川西部)、邓赕诏、施浪诏(今邓川地区)、浪穹诏(今洱源地区),建立了南诏。南诏置十赕,七节度,二都督。弥渡地方置勃弄赕,属南诏十赕之一。治地白岩。
902年,权臣郑买嗣杀死南诏王隆舜子舜化贞夺取南诏政权,号称“大长和国”。928年,杨干贞杀“大长和国”王郑隆亶,拥赵善政为国王,称“天兴国”,10个月后,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为王,称“大义宁国”。在王朝相继更迭的36年中,弥渡地方建置因袭南诏称勃弄赕。杨干贞执政期间“贪虐无道,中外咸怨”,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滇东37部种族、奴隶和“大义宁”的地方*,于937年2月4日(天福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举行起义,打垮杨干贞守军,进入阳苴咩城(今大理)。段思平取得政权,改国号大理(意即大大地调理各方面的关系),所辖疆域以府或郡领属,先后建立了“九府七郡”,弥渡地方属天水郡(按:天水郡治,驻今大理凤仪镇,辖今凤仪至弥渡一带)。在大理政权更迭的16年中,地方建置未变,弥渡地方仍属天水郡。
1253年(宋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秋,蒙哥(元宪宗)命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以吴良合台总督军事攻占大理,改置军事性的行政机构设万户府、千户、百户所。弥渡地方隶属大理下万户府,赵赕千户所(《云南简史·民族史》)。蒙哥执行穷兵黩武和民族压迫政策,云南各族人民奋起反抗,1264年,暴发了以舍利长为首的30万各族人民大起义。1273年(元至元十年),忽必烈派赛典赤以“谨厚”的方针行省云南。1276年,赛典赤革军事性行政机构,在云南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弥渡地方置建宁县,治地白岩,属大理路,赵州所辖(《云南通志》)。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革建宁县入赵州。后虽有梁王与行省之争,段氏和梁王之夺,然未改置。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亲自部署,于1381年(洪武十四年),调集30万军队,以傅友德为统帅,兰玉、沐英为副帅,讨伐云南,明军取得胜利。1383年,明设云南布政使司和都指挥司,进一步发展汉代以来“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和元代的土官制度,“府卫参设”、“军政分治”、“土流兼置”,府州县相继置设。洪武十五年(1382年),弥渡地方置定西岭巡检司,设流土官各1人。迷渡市(即弥渡街)设巡检司,设流官1人,属大理府赵州所辖。(注:《弥渡县征集云南通志材料》中有“明置景东、蒙化二卫于弥渡”之记,考卫、御、所,乃明代军事机构,查《新纂云南通志·明代卫御所分布图》,县属没有“卫”设置,邻县大理、祥云、蒙化、景东有置。但明代实行军屯,弥渡地方有蒙化卫、景东卫之驻军屯垦田亩,因而有景东卫、蒙化卫、大理卫等名称,而记述者将其误为“置景东、蒙化二卫于弥渡”应更正。)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进占云南,清康熙、雍正相继在滇池、洱海腹心地区设府、州、厅、县,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改土官世袭统治为由朝廷委任官吏的制度)加强*集权。弥渡地方分隶于赵州、蒙化厅、景东厅、宾川州、云南县。清沿明置,弥渡地方仍设有白崖巡检司、弥渡市巡检司。雍正九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奏请裁白崖巡检,移大理府南关分府通判驻弥渡,为弥渡市督捕通判,署址弥城西街。
1949年4月18日,中国*领导的滇西人民自卫团率部入弥渡,进驻弥渡县城,宣布弥渡解放。县长邓文康携印潜逃,在*弥渡地下党领导下,成立革命的两面政权——弥渡县临时政务委员会,行使县政权力。同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起义,接受中国*的领导,脱离*政权,12月10日,弥渡县长常正学宣读卢汉起义电,*政权在弥渡的统治结束。
1950年,据滇西地方行政委员会批示,1月1日弥渡县人民*成立,县长盛铎,弥渡县属滇西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
1950年3月1日,划归大理专区领辖。1956年,改大理专区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属大理州。
1958年,弥渡、宾川、祥云合并,建立祥云县,旋即撤销。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仍置弥渡县,属大理白族自治州辖。
1968年3月,在“*”中,改弥渡县人民委员会为“弥渡县革命委员会”。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否定“*”。1981年3月,恢复弥渡县人民*,李发枝任县长。弥渡县属大理白族自治州辖。
1995年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
3、行政区划
全县辖5镇3乡,即弥城镇、新街镇、红岩镇、寅街镇、苴力镇、密祉乡、德苴乡、牛街彝族乡,共有89个行政村,1056个自然村。全县2002年末总人口30.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8万人。县域内居住有汉、彝、白、回、僳僳、佤、纳西、傣、哈尼、拉祜、壮、苗、蒙古、布郎、瑶、普米、布依等22个民族。县域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26公里,国土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357公顷,素有“九山一坝”之说。
4、地理气候
弥渡县
弥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形。地貌分构造剥蚀山地、切割中山峡谷山地、溶蚀中山峡谷山块、山间断陷盆地四大类型。最高点为县域西北部的九顶山山峰,海拔3117.9米,最低点为县域东南部金宝山东麓的礼社江心,海拔1223米,县城海拔1672米。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干季,雨季之别,年平均气温17.3℃;降雨量824.4毫米。立体气候明显,河谷热,坝子暖,高山寒。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弥渡县境内矿藏资源有铂、钯、铁、铜、铅、锌、镍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等10多个矿种。28个矿床点,现已利用9处,德苴金宝山铂钯矿为全国特大型矿床之一,工业储量约45.26;以九顶山和二朗为主的铜矿点8处,总储量为2348.5万吨;石膏储量上亿吨。
生物资源弥渡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山栎、白杨、杜鹃、山茶、滇橄榄、杨梅、水冬瓜等,被列为州自然保护区的县西山太极顶,蕴藏着大片原始杜鹃林,马缨杜鹃花自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群落。中药材113个科,286个种。野生动物有虎、豹、熊、孔雀、画眉等20多种。
水利资源古志诸说,弥渡似半水之地,但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实际是水资源缺乏县。1983年11月,弥渡县水资源办公室汇编了《云南省弥渡县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化区划成果报告》记载,弥渡的水,主要是天空降水,地下水辅之,别无源流。县内河流属红河上游元江支流,分别为毗雄河水系、毗雌河水系、白云河水系、牛街河水系、另有28条小河组成河网,但都属于季节性河流,其中以毗雄河为主干河流。
旅游资源弥渡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独具特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诏铁柱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二十村玉皇阁、白崖城金殿窝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营盘山新石器遗址,回龙塔、五台大寺、黄矿厂朝阳寺、密祉大寺、王母阁、苴力奎阁、德苴清风阁、泰山庙等。风景名胜有州级自然保护区太极顶及天生桥、谷女寺、花鱼洞、石嘴温泉、青螺公园等。
6、民族宗教
弥渡县域内居住有汉、彝、白、回、傈僳、佤、纳西、傣、哈尼、拉祜、壮、苗、蒙古、布郎、瑶、普米、布依等22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中有四种世居民族,即:彝、回、白、傈僳。
民族主要分布:彝族主要分布在牛街彝族乡,德苴黑郎基,苴力五台,寅街朵祜、瓦哲,太花高坪、石甲,新街金岗、西河,红岩清水沟、理卫、竹园;回族主要分布在弥城镇,新街祁家营,红岩街班局、赤水、下村、大东村;白族主要分布在弥城镇;傈僳族主要分布在德苴邑郎。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及坝区的村庄,多数属于婚入。
弥渡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四大教。已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3处(含基督教临时活动点1处)
佛教:弥城西王母阁、静虚寺,寅街镇大王庙、白云寺、红岩镇谷女寺、观音寺、苴力镇五台大寺、德苴青云回龙阁。
道教:弥城东天生桥、密祉太极顶、弥城东岳宫。
*:弥城*、新街镇祁家营*、红岩镇大东村*、班局村*、红岩街*、下村*。
基督教:弥城基督教堂、新街海坝庄基督教堂、大马房基督教堂、寅街镇基督教堂、苴力镇白邑阿孔核临时活动点。
7、科技教育
科学技术
2006年,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的各项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科技管理工作“综合、协调、超前、服务”作用,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认真做好科技项目选题列项工作,以新科技引进、新品种选育及重点产业的试验、示范、选题为重点,共筛选确定科研及试验项目48项(县级单列40个,省州列项目8个),其中上报的《弥渡县粉粒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弥渡县扶贫千村推进肉牛养殖科技综合示范》、《脱臭大蒜油及其稳定性研究》被省州列项。二是通过开展“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9-27”科普活动日等宣传活动,共展出8295块;发放科技科普宣传材料12000余份;发放避孕药具4331盒;播发电视广播66次,接待义诊健康咨询10875人次;悬挂粘贴宣传标语42条;出科技宣传栏57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7期;受益人员达10万余人(次),提高了全民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共开办农函大养牛、兽医、烤烟等7个专业教育班20个,招生1040人,结业率达100%;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讲座70场(次),培训6704人,使农村农民技术人员成为当地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教育
弥渡一中
8、医疗卫生
全县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督体系等得到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有卫生机构15个,与上年持平,卫生床位345张,比上年减少4.17%,卫生技术人员433人,比上年增加1%;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58102人,比上年增2.86%,参合农民门诊就诊96万人次,减免172.3万元,住院8359人次,补偿425.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模式成功转型,“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开展对药械市场整顿,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58人次,车辆153车次,监督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等经营使用单位683户次。通过监督检查,使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经营、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保证了广大群众就医用药安全。
9、体育事业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花灯健身舞”在城乡逐步推广,成果喜人,2001年牛街乡被省评为云南省体育先进乡镇、2004被省评为“体育特色乡镇”、1995省评为“云南省体育先进乡镇”、2001年寅街镇被省评为“云南省体育先进镇”、1997年苴力镇被国家体委评为“群众体育先进集体”、1995年密祉乡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活动先进乡镇”和“云南省体育先进乡镇”。县少体校多年来向各级输送的我县优秀运动员已有上百人。其中田径运动健将许亮在1978年巴基斯坦7国对抗赛中获10000米第一名,5000米第二名,荣立一等功。在1980年第六届法国埃松国际马拉松大赛上获第五名,同时破马拉松纪录,创2∶13′32″新纪录,在1981年第七届法国埃松国际马拉松大赛中获第二名。国家队的陈志江在2003月的全国青年锦标赛上,与队友王觐密切配合获得男子双人划艇铜牌。同年10月在印度帕泊尔举行的亚州皮划艇锦标赛及青年锦标赛上,陈志江取得青年赛男子划艇个人1000米金牌,500米银牌。现在国家青年击剑队的白丽萍也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现任少体校校长李勇同志是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曾在1982年10月的全国少年乒乓球分区赛中取得单打第四名的好成绩。
10、经济情况
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6亿元、增加值2.9亿元,分别增长19.8%、0.1%。九顶山矿业生产能力逐步恢复,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上缴税金818万元;金宝山铂钯矿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完成投资6900万元;投资1406万元的老土罐年产3.5万吨腌制品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投资800万元的年产100万标准张水泥石棉瓦生产线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300吨弥渡卷蹄系列风味食品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加强服务协调,华瑞辣子厂等12个技改扩建、新建项目有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健全,为6户企业担保贷款待60000万元。工业园区可研及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制定了园区管理办法和园区优惠政策,建立了园区管理机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登记在册各类企业352户,注册资金4.7亿元;个体工商户5697户,注册资金1.1亿元。
11、城乡建设
城镇建设与管理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城镇经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
一是抓住祥临公路建设的契机,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搭建了县城未来25年的发展框架;
二是完成确定了县城供水点水源的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及滇西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一期工程;
三是顺利搬迁了城内的畜禽、木材市场,并启动了建安路、祥临公路南北连接县城段和建宁花园房地产开发一期工程建设,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
四是打造县城对外新形象,努力提高城区群众生活质量,全年共规范摊位207个2000余平方米,拆出占道建筑31户2292平方米,城市道路挖掘42.32平方米,布标105幅641平方米,直接对违章经营户(人)进行批评教育万余人次,处罚1000余人次,维护绿化带、草坪13854平方米,共清运垃圾1800余吨,城市管理得到规范,县城环境有效改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