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县
尖扎县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的一个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北部隔黄河与化隆县相望,东南边循化县,西边贵德县,南边同仁县。辖3镇6乡、86个行政村,面积1714平方公里,县*驻马克唐镇。
中文名称:尖扎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辖3镇6乡、86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邮政区码:811200
电话区号:0973
面积:1714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驻地:马克唐镇
1、县情概况
尖扎县
2、历史沿革
尖扎县在先秦和西汉初期为西羌地。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为汉代设置的河关县(治贵德河阴)辖地。
西晋怀帝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尖扎地区为吐谷浑活动地。
南北朝时,尖扎地区属后凉吕光所置的浇河郡(治贵德河阴镇)辖地。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在今尖扎县设置达化县,治所在直岗拉卡一带,隶廓州,治今贵德河阴镇。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今尖扎属米川县,隶廓州,治化隆群科。
北宋时,曾为唃厮啰政权属地。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今尖扎又成为宋积石军(治贵德河阴镇)辖地。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又陷为金积石州(治贵德河阴镇)辖地。
元代今尖扎地区属贵德州辖地,隶河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明代,今尖扎县属归德守御千户所管辖。隶河州卫。
清代,今尖扎地区为贵德厅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今尖扎为贵德县管辖。
1952年4月,*青海省委决定,成立尖扎区工作委员会,以贵德第六区及昂拉地区为工作区域。
1953年6月2日,正式从贵德县析置尖扎县,直属青海省人民*。同年12月22日,隶属于即日成立的黄南藏族自治区。
1955年5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贵德县现属海南藏族自治州。
3、地理区位
公路交通便利,是“北依西宁、南望九寨”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已融入“中国夏都”旅游圈和黄河上游水上旅游带及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青海省*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牧资源层次分明。县域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形成川浅脑不同地域和气候特点的农牧业资源分布。黄河谷地光热水条件优越,以核桃、花椒、大田辣椒、牛羊育肥等为主的种养业特色显明。
4、自然资源
尖扎县
5、旅游景区
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以红色砂砾构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称,园内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扎寺三大寺院,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并存的宗教法地,碧水丹山,名寺僧舍,相映成辉,是青海省继塔尔寺、青海湖之后的重要旅游景区。是中国赛艇、皮划艇高原水上训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
6、经济情况
“十二五”时期,尖扎县委、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四个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一体两翼”(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主体,打造特色农牧业经济带和特色城镇经济带为两翼)发展战略为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两个结合(农旅结合、城旅结合),建设两大园区(后弘文化园区、黄河民族文化风情区),打造三大品牌(坎布拉国家公园、五彩神箭、国家高原水上训练基地),培育两个经济带(特色农牧业经济带、沿黄特色城镇经济带),全面做强文化旅游业这个主体,努力创建青海藏区统筹城乡发展与改革实验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5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0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64.86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