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巴彦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5:50:32
...

巴彦县隶属哈尔滨市,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尔滨市区87公里。地处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东南西北分别与木兰县、宾县、哈市呼兰区、绥化北林区及庆安县为邻。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72.7公里,幅员3137.7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70万人。人口由汉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15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

中文名称:巴彦县

外文名称:Bayan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下辖地区:10个镇、8个乡

*驻地:巴彦镇

电话区号:0451

邮政区码:151800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西北部

面积:3137.7平方公里

人口:59万(2011年)

方言:普通话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皇后村、江湾水库、高丽寨、灵隐寺、王脖子遗址等

火车站:巴彦站

车牌代码:黑A

行政代码:230126

1、基本简介

巴彦县是哈尔滨市所辖近郊县,地处哈尔滨、绥化两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全县辖区10镇8乡、116个行政村,总人口68.73万。巴彦开发较早,先秦、两汉时期即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系女真人发祥地。金代景祖昭肃皇后等4位后妃出生于此。*革命以来,涌现出了秦广礼、张甲洲、王英超、李时雨、罗云鹏等一批革命先驱,诞生了傅炳耀、刘世民、刘玉良等17位*将军。还有陈屿、屈兴歧、刘兆林等诸多较有影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从这里热土走出的军政要员、科技精英、商海巨子不计其数。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系女真人发祥地,“巴彦”一词即取自满语“巴彦苏苏”,谓“富贵的村庄”之意。早在周秦年代即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至1862年(清同治元年)清廷建治管理,1945年8月建立人民政权。县人民*所在地在巴彦镇。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城头春望”、“黑山云海”、“众星拱北”、“驼峰夕照”等十大天然奇景自古有名。境内驿马山山高林茂,生态优越,掌故传说颇多,已申报列为*森林公园,蕴含巨大的开发商机。属中温带大陆型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适度、天高气爽,冬季岁月漫长,少雪寒冷。全县平均气温为2.6°,全年平均日照2640小时。

巴彦农业发达,系全国商品粮、商品猪、商品鱼、大豆出口基地县,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有沃土良田330万亩,盛产大豆、玉米和经济作物。粮豆总产稳定在9亿公斤以上,品质、产量、商品率均列全国排头,具有极强的规模优势,稻米、大豆、玉米现已取得绿色标识。巴彦畜牧业发展迅猛,生猪饲养量在160万头以上,为“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猪肉品质上佳,热销哈市、绥化,在全国不少地区广有声誉。文化底蕴凝重,积淀丰厚,多次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殊荣。

英才辈出,声名远播。曾任*北平市委第一书记的民族英雄张甲洲曾在这里率东北抗联武装打响抗日第一枪,抗日战争中威震敌胆的王英超、民族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的李时雨、*将军刘世民、傅炳耀及著名作家刘兆林、屈兴歧、王立纯等一大批有影响人物均出生于巴彦,从这里走出去的军政要员、科技精英、商海巨子不计其数。松花江水道和哈肇公路从县境南部横穿而过,绥滨铁路和哈绥高速公路并行斜插巴彦北部地区,县内3条高标准通乡公路分东、中、西呈“川”字型贯通巴彦南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41.1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6亿元、4.5亿元和10.6亿元。工业主要产品有分割猪肉、玉米淀粉、豆粕、大豆油、饲料、橡胶制品、亚麻纤维、啤酒、建材、水泥、兽药、木制品、纱支、纺织品等130多个产品。域内规模企业有22家,除县内原有橡胶、亚麻、浸油、啤酒、水泥等老企业外,近年又有山东金锣集团、河北太行集团、哈尔滨仁皇药业集团等多家域外企业落户巴彦,新上项目或对老企业实施扩产改造,成为巴彦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哈尔滨大顶子山水利发电电力在巴彦输出。

在极具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原料、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巴彦第二大镇---兴隆镇设立工业园区,以人性化政策促进域内外企业入区创业发展。教育事业历史悠久,于今犹盛,拥有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40所、小学301所、幼儿园近40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入学率、升学率连年提高,现已基本普及初中教育。

2、历史沿革


巴彦县

巴彦,原称巴彦苏苏。巴彦,满语谓“富贵”;苏苏,满语谓“屯”,会译即“富贵的村庄”。早在周秦之际,巴彦县巴彦县图册本处就为隶慎属地,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少数民族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19世纪中叶,随着黑龙江土地的大量开发,清咸丰九年(1859年)始招民兴垦,设治城为中兴镇(即今天巴彦镇)。清周治元年(1862年)设呼兰厅管理此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设呼兰厅为府,移治呼兰城,改呼兰厅为巴彦州。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巴彦沦陷,4月5日改为巴彦县公署,隶属为黑龙江省公署,为甲等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于9月成立巴彦县*联合*,11月成立巴彦县人民*,初由滨江省直辖。1946年1月为松江省哈北专员公署,1947年哈北专员公署撤消,由松江省直辖。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黑龙江省直辖县。1955年3月改巴彦县人民*为巴彦县人民委员。

1956年3月设绥化专员公署,巴彦县为其所辖。1960年4月划归哈尔滨市,1965年6月成立松花江地区专员公署,本县为其所辖。1996年3月松花江专署与哈尔滨市合并,巴彦县又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3、行政区划

巴彦县巴彦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巴彦镇、兴隆镇、西集镇、万发镇、龙泉镇、天增镇、龙庙镇、洼兴镇、黑山镇、巴彦港镇、松花江乡、富江乡、红光乡、德祥乡、丰乐乡、山后乡、镇东乡、华山乡。

4、资源概况

历史资源

人文苏城久,风光巴彦秀。


巴彦县

巴彦历史悠远,人杰地灵。早在周巴彦县秦年代就有少数民族在这里游牧;这里是女真人的发祥地;这里是金代景祖昭肃皇后唐括多保真等4位后妃的出生地,故史称“龙兴之地”。

追溯塞北古老文明的足迹,有谁能够想到,最古老的点缀却在巴彦。通过近年来发掘的王脖子山古代遗址群,人们开始认识到,塞北的古老文明或许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诸多名家贤士为巴彦悠久的历史人文增添了诗意与赞美。在这里,他们留下了挥抹不去的浓墨重彩,如今神韵犹存。(牌坊)

不断前行的文明,在巴彦古城留下了延续的印记。这里是民族英雄张甲洲打响*东北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地方;这里是打入汪伪政权18年、功勋卓著的李时雨和在血雨腥风年代壮烈牺牲、时任甘肃省工委书记罗云鹏的故乡;这里是傅炳耀、刘玉良、刘世民等20位*将军和陈屿、屈兴歧、刘兆林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诗人、艺术家、学者成长的摇篮;难以数计的军政要员、科技精英、商海巨子就诞生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3522公顷。其中耕地占总面积65.8%,园地占0.15%巴彦县,林地占14.52%,牧草地占2.25%,水域占3.64%,交通用地占1.82%,村镇用地占5.45%,未利用土地占6.47%。

气候资源

巴彦属中温带大陆型气候,春季多和风少阴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略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适度,天高气爽;冬季岁月漫长,少雪微寒。全县平均气温2.6°,全年平均日照2640小时。一年四季勾勒出一幅多变迷人的画卷——冬至尽显雪景,春天鲜花绽放,夏天一片绿荫,深秋满眼金黄。

水利资源

县内有1江14条河,河道总长622.1公里,总流域面积4465.9平方公里。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藏量(理论)65亿立方米,年平均开采量2.23亿立方米。水资源年利用总量5.73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809立方米,土地亩均用水量212立方米。

矿产资源

巴彦县已开采利用的矿产有:建筑石,产于黑山老山口、骆驼砬子山一带,为花岗岩,储量5亿立方米;大理石岩,分布在黑山镇北部,C级储量560万吨,D级储量410万吨,矿石含CaO53%,为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石灰石,产于黑山,含钙量54%,为烧制建筑用白灰的主要原料,蕴藏量1.32亿吨,现年均开采量30万吨。此外尚有河流石、工程砂、耐火粘土、硫磺、石墨等。森林资源巴彦县现有林地面积5.7万公顷,活立木总基积量294万立方米。全县划分14个林分类型,共14科、22属、40余种。

植物资源

全县植物资源有谷类15种、菜类21种(其中野生10余种),棚室菜生产是本县近年来农业开发项目之一,占多种经营收入主要部分;树类有杨、榆、松等21种;瓜果类有29种,近年人工家植葡萄发展很快;野生药材120余种,人工人参种植园发展到7处,年均产参万余斤;草类有10余种。

动物资源

巴彦县野生动物有豹、狼、狸、狐、兔、鼬鼠等,近年增加了人工饲养的鹿、貂;鱼类以鲤、鲫、鲢、鲶为多,年均捕劳量约300万公斤。各类鱼种有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鸟类有麻雀、鸽、蜡嘴等30多种。

旅游资源

巴彦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便有“黑山云海”、“驿马仙奕”、“雷劈古洞”、“驼峰夕照”等十大天然景观。另外可供游览的人文景观有驿马山*森林公园、杨立平市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江湾水库、神龟山、高丽寨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脖子新石器遗址群、德政坊、皇后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门、小城子遗址、玉皇阁抗联遗址、辽金古墓遗址等。2004年,全县共接待游人16.8万人次,收入约500万元。

巴彦县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农业开发的积级政策,加大了农业资源开发步伐。2004年,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6个,多种经营项目1个,科技推广项目2个,总投资2247万元,其中,省投资1410万元。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0.85万亩,造林500亩,打机电井20眼,架输电线路5.25公里。挖排水渠2.64公里,整修干渠4400米,修路1.05公里,建桥涵8座,购置播种机10台,开发北药0.3万亩,新增烤烟面积0.1万亩。多种经营项目。全县新建种猪场2个,建猪舍30栋,10150平方米,养种猪9000头,生猪存栏60万头。科技推广项目。新建生猪基地8栋,3200平方米,饲养生猪1200头.建大豆育种基地3500亩,打机电井6眼,配套喷灌设备6套。

农副资源

巴彦农业发达,系全国商品粮、商品猪、商品鱼、大豆出口基地县,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有沃土良田330万亩,盛产大豆、玉米和经济作物。粮豆总产稳定在9亿公斤以上,品质、产量、商品率均列全国排头,具有极强的规模优势,稻米、大豆、玉米现已取得绿色标识。巴彦畜牧业发展迅猛,生猪饲养量在160万头以上,为“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猪肉品质上佳,热销哈市、绥化,在全国不少地区广有声誉。

5、地理环境

位置


巴彦县

巴彦县地处祖国的北疆,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东部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之间。县之四邻南靠松花江与宾县为一水之隔,西依漂河与呼兰区为邻,北枕泥河与绥化市、庆安县交界,东接骆驼砬子山及黄泥河与木兰县划疆而治。县境内南北最大间距85公里,东西跨度最宽75.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总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县境距省会哈尔滨市97.1公里,是哈尔滨市郊区县。

土地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3522公顷。其中耕地占总面积65.8%,园地占0.15%,林地占14.52%,牧草地占2.25%,水域占3.64%,交通用地占1.82%,村镇用地占5.45%,未利用土地占6.47%。地貌地势平坦平原占总面积的2/3,山区、水域及其他土地占1/3。地理形状呈楔形,土质膏腴,物产丰饶,“三山一水六分田”,实有沃土良田295万亩,大小山峰29座,江河14条、总长475.7公里。县境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形成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的趋势,地理形状是北宽南窄呈“楔形”。海拔最高564.3米,最低110米。

水文

县内有1江14条河,河道总长622.1公里,总流域面积4465.9平方公里。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藏量(理论)65亿立方米,年平均开采量2.23亿立方米。水资源年利用总量5.73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809立方米,土地亩均用水量212立方米。

气候

巴彦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20.9℃,7月平均气温22.4℃;年平均日照占总时数的46.9%。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总量为44×10^8J/(m^2·min)左右,全年平均日照2640小时。农作物生产季节辐射总量占全年55~60%;累计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1960年),最小372.5毫米(1954年);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15-135天之间,最长的151天(1978年),最短112天(1966年)。

6、经济建设

综合


巴彦县

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4.9%。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粮牧主辅换位日趋明显。全年财政总收入剔除减免农业税因素后完成8591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1O.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76万元,同比增长14.6%。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40855万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县本级预算支出29888万元。财政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6%。

第一产业

2004年按照省对农业税“一免两补”的政策,全县减免农业税7705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4246万元,全县农民直接从新政策中受益1.2亿元。新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形成了以优质玉米、高油大豆、绿色水稻为主,蔬菜瓜果等其它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业产业格局。粮食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总产量实现110.1万吨,同比增长28.7万吨,增幅35.3%,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6690公顷,比去年增播23176公顷,增幅13.4%。全年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幅17.3%。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7%,拉动全县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2.0亿元,同比增长l4.O%,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50%,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1.O亿元,同比增幅2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9%,拉动全县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成为第一产业和全县经济的主要拉动力。全年各种畜禽肉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12.8%,年末大牲畜存栏1O万头,同比增长6.1%,全年生猪出栏102万头,同比增长工5%,年末生猪存栏61.5万头,同比增幅l6.4%。

工业

2004年我县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弓I资力度,调整优化布局,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5.4%,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5%,是除畜牧业之外的第二个经济增长拉动力,拉动全县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9.8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一步增加,全年累计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2.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2l8.6%,城乡私人建房投资1.3亿元,同比下降54.3%,其它房地产投资1.2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200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达到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5万人,城镇人口13.5万人。全年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3l65元,同比增加24.8%,增幅创历史新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8元,同比增长1O.0%,城镇居民食品类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0.8%,为建设富庶、和谐的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7、社会建设

城乡建设


巴彦县

多年来,巴彦县委、县*坚持把城乡建设作为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逐步加快了以巴彦、兴隆、西集等中心集镇建设为重点的城乡建设步伐,城乡路、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登上了新的台阶。

全县实有住宅面积530万平方米,公共建设面积86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16.3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18.3平方米,农村砖瓦化普及率达53.1%。全县道路总长度达2858公里,其中:白色路面118公里;有自来水场6座,铺设供水管线340公里,供水总量965.6万吨,城镇日供水能力达10000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2%;铺设地下排水管线46公里,污水排放量210立方米;城镇绿化面积122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4.3平方米;建有22万伏一次输变电所1处,完成了185公里城乡高低压线路改造;完成境内860公里通信光缆工程;18个乡镇全面开通了程控电话和调频广播,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

辟建了巴彦镇步行街,北直路景观大道,修建了人民广场,维修了东、西牌楼,恢复修缮了巴彦镇东西南北4个城门,新建了巴彦镇东、西郊公园和兴隆镇街心花园、巴彦港江畔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市政设施。

交通建设

巴彦县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航运为辅,县内南北最大运距85公里,东西最宽运距75.4公里。滨北铁路穿越县境北部,哈肇省级干线公路横贯东西,哈绥高速公路途经县境西北部,松花江航运经过南部乡镇,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密集,“三纵四横”成环状,形成了铁路、干线公路连国内,支线公路连城乡,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近几年,县*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先后对100多公里通乡公路进行了改造。铺装了白色路面,哈肇公路的改建也将在2005年完成。同时,客、货运输能力迅速提高,条件不断改善,货物运输十分便利,服务热情周到。截止2004年未,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700余公里,货运总量达l8698万吨,客运总量达15168万人次。

巴彦交通便利。县城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110公里,距黑河口岸560公里,距大连口岸975公里。“北跃”战略的实施,使哈尔滨市区北移,县城距哈市中心区已缩短为70公里。境内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已成网络。滨北铁路经由县境西北部的兴隆、万发两镇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省道101贯穿巴彦县城及南部乡镇;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专用公路经由松花江乡与同三高速相接;哈绥高速穿越县境西北部的红光、兴隆、万发三镇,在兴隆镇设有出口;松花江黄金水道流经松花江、富江、巴彦港三个乡镇,40余公里的沿岸线上设有巴彦港码头;起点在兴隆镇、经由洼兴镇、东达乌鸦泡的世界最长的窄轨森林小火车穿境而过;县城至兴隆镇的东、西、中三条白色硬化路贯通全县所有的乡镇;绥巴公路直通绥化市。县内通乡、通村公路白色硬化路面密如蛛网,长达200公里,早已实现了“村村通”目标。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巴彦经济的发展积蓄了后发优势。

文化建设


巴彦县

截至2012年初,巴彦县委、县*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使每个乡镇平均至少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和3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

在资金的运用上,巴彦县遵循“向基层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加大对乡镇农村的投入比例。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已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对全县18个乡镇文化站的乐器、音响、电脑、电视播放屏及挂式投影仪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建设农民健身工程55套,使全县拥有健身设施的村屯达到80个;新建农家书屋72家,基层文化服务点134个,村文化大院5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4个。截至2012年初,全县已建成10个集镇文化活动基地,50条农村文化街。

教育事业

截至2014年,巴彦县共有三十余座中小学。县*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要载体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县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提高督学人员素质,努力做好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社会保障

2013年,巴彦县共发放低保金6669万元,为城乡低保户发放取暖补助、御寒补贴、电价补贴1736万元。全县医疗救助2936人、救助资金799.6万元,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资金255.9万元,为城镇低保对象发放医疗卡支出219.68万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1511户、资金211万元。为全县111名散居孤儿发放生活费47.9万元。全县争取自然灾害补助资金543.7万元,下发救灾资金203.4万元、面粉680吨、棉被褥200套、帐篷39顶,保证了全县灾民的正常生活。

生态环保


巴彦县

巴彦县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出发,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并贯穿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项决策之中。近年来,县*不断加大环保投入,逐步建立完善了环境监督、监测、控和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使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县环境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2004年末,全县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控制在203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县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了90%以上,城镇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内,饮用水质达标率达到了90%以上,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了80%以上。

几年来,巴彦县以建设“生态巴彦、绿色家园”为目标,狠抓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截至到2004年来,全县有林地面积98万亩。森林覆被率达21.8%。草原面积10.9万亩。湿地面积1.0万亩。2004年全县完成植树造林4.0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0.5万亩,两荒造林1.5万亩,“三北四期”工程1万亩,封山育林1.01万亩,治理侵蚀沟240条,小流域38条,治理面积4万亩;围绕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了绿色无公害食品,2004年,已争取生猪、大鹅、大豆、玉米、水稻、食用菌等绿色品牌8个,绿色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

8、旅游概况

巴彦有“城头春望”、“黑山云海”、“驼峰夕照”等十大原生态景观。东西牌坊是巴彦的象征和标志,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几经修葺。

巴彦境内分布有抗联遗址、民族风情高丽寨、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后村、闻名遐迩的古城巴彦、松花江北第一寺院灵隐寺以及哈尔滨百公里生态长廊等。

巴彦黑山永祥村抗联密营遗址,2011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核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不可移动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要景点

江湾水库,位于少陵河支系小柳河,洼兴镇增收村的山头屯。1958年动工,历经22年时间,时断时续地建成水库枢纽工程。该水库开始修建时,库区上游有个江湾屯,故名江湾水库。六七十年代改名为文胜水库,1980年恢复原名。

皇后村,位于富江乡五岳村,在历史上曾出现过4位金代皇后。据《金史·后妃传》记载:“景祖昭肃皇后,唐括氏,偎雅村唐括部人,讳保真;康宗敬禧皇后,唐括氏;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王脖子山遗址,位于巴彦县西南11公里,松花江北岸二级台地的陇岗上。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3年春和1994年春又先后两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和复查。遗址长约1200米,宽约5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遗址西侧和南侧暴露出的文化层厚约1.5米,内含大量遗物。采集到的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物,还有大量的鱼骨和各类兽骨等。

灵隐寺,占地超10万平方米,位于驿马山主峰东北面,整座寺庙坐北朝南。常举行大型法会。

高丽寨,座落在黑龙江省巴彦县洼兴镇,民族为朝鲜族。风俗仍保持典型的朝鲜族风范。

9、获得荣誉

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2007年被授予“全省养猪第一县”称号。

2011年,巴彦县入选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县”。

2012年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此外,巴彦县还有民间艺术之乡、红色革命圣地、中国诗词之乡、全国水产鱼跃的出口基地县、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法制先进县等称号。

上一篇:伊春市翠峦区

下一篇:伊春市五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