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
宾川县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下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国土面积2563平方公里,辖8镇2乡,县*驻地金牛镇,宾川还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中国柑桔之乡、中国葡萄之乡、*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中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
中文名称:宾川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辖8镇2乡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邮政区码:671600
电话区号:0872
面积:2563平方公里
地方名人:杨干贞、何邦宪、张汉皋等
著名景点:鸡足山、白羊村新石器遗址、古底石棺墓群、笔山书院等
*驻地:县*驻地金牛镇
现任领导:县长阿泽新
1、县情概况
宾川县
2、历史沿革
战国至秦代,宾川县境属滇国叶榆地。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郭昌将兵略滇,在滇池(今晋宁)设益州郡,叶榆、云南(今祥云、弥渡)均属益州郡。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国王归附,设永昌郡。原属益州郡的叶榆、云南等地划归永昌郡。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设庲降(地名、今曲靖县)都督,统管南中七郡,宾川属云南郡。
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设宁州,领南中七郡,宾川属云南郡云平县。
北周时改称南宁州,宾川属云南郡云平县。
隋设南宁州,宾川属云南郡云平县。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设姚州郡督府,宾川属姚州地。后磨些蛮迁入建越析诏(诏址宾居)。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越析诏被南诏吞并,宾川为蒙氏太和楚场地。
五代、两宋时期,宾川属郑买嗣大长和国、赵善政大天兴国、杨干贞大义宁国、段恩平大理国地,宋代后期为大理国河东赕。
元代宾川属大理总管府,为太和、赵州、云南三县地。
明弘治屯年(公元1494年)乡人吴让吁请设州治、建城郭,朝廷同意。割太和县(今大理市)九里(粮里)、赵州(今大理市凤仪镇)一里、云南县(今祥云县)二里,于宾居川置宾川州,筑大罗卫城,设知州和大罗卫指挥使司。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裁大罗卫指挥使司,设大罗卫守备。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裁大罗卫守备,以屯赋归并宾川州。
民国2年(1913年),改宾川州为宾川县,属腾越道(今腾冲县)。知州改称县知事,县衙改称县公暑。
民国17年,县知事改称县长,县公署改称县*。
民国18年,废道属省。
1949年12月9日,云南宣布起义,23日宾川和平解放。
1950年1月1日,宾川县人民*成立,属大理行政专员公署。
3、行政区划
1952年11月,祥云县第五区的拉乌、新田、新兴、来凤溪4个乡划归宾川管辖。
1953年10月,邓川县黄坪区大会庄乡划归宾川管辖。
1955年9月,宾川县挖色区向阳、文武划归大理县管辖。
1958年9月,祥云县乔甸区划归宾川管辖。
1959年8月,挖色、大城、小城、康廊、海印等5个区划归大理县管辖。
1964年6月,祥云县雄鲁么公社划归宾川管辖。
2012年底,全县辖8镇,即:金牛、乔甸、州城、宾居、大营、鸡足山、力角和平川,民族乡2个,即:拉乌彝族乡和钟英傈僳族彝族乡;有81个村委会、9个社区,825个自然村,1277个村民小组。县城驻地金牛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58894人,其中:农业人口299805人,非农业人口59089人;少数民族人口850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0‰。宾川人口数量保持平稳增长,人口增长幅度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在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人口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有所优化的形势下,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宾川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境内居住着25个民族,其中:有汉、白、彝、傈僳、回、苗、拉祜7个世居民族,归国华侨及因工作和婚姻关系定居宾川的有藏、壮、傣、纳西、瑶、布朗、佤、哈尼、景颇、怒、水、侗、布依、满等18个民族。全县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宾川各族人民世代和睦相处、安居乐业,长期以来民族团结、社会安宁。
5、民族文化
宾川有古老文明的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有唐南诏越析诏的一代雄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留下的光辉史迹,浓郁神奇的鸡足山佛教文化;有壮丽粗犷的热区风光,席厚履丰的田园农耕文化,多彩多姿的民族民俗特色等,所有这一切,都像一颗颗璀灿的明珠,镶嵌着宾川积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宾川作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民族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丰富多彩、特色独具,如佛教圣地鸡足山的传说,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汉族民间叙事长诗《赶马调》、《朝山调》等,民族地区的民俗节日活动及风俗习惯。宾川民族节日除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七月半、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外,还有鸡足山朝山节、大营观音会、宾居大王庙会、平川观音会等地区性民族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为宾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鸡足山佛教流派以禅宗为主,以迦叶道场而驰名海内外。鼎盛时,寺院达108座,僧众数千人,香烟缭绕,梵钟彻宇,古人以“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描绘其盛况。滇南佛教神灯再续者周理,高僧读彻、大错,中国山水画大师担当,哲学家李贽,地理学家徐霞客,禅门泰斗虚云等先后驻足鸡足山,创造了鸡足山佛教文化的中兴和辉煌。此外,红军长征过宾川留下的革命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在宾川活动的事迹,所有这些,都是宾川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6、地理位置
宾川位于滇中高原同滇西横断山脉的过渡区,地处大理州东北部金沙江南岸的干热河谷地区。介于北纬25°32′—26°12′,东经100°16′—100°59′之间,东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姚县接壤,南与本州的祥云县相连,西与本州的大理市、洱源县交界,北与本州的鹤庆县及丽江市的永胜县毗邻。南北长72.8公里,东西宽67.8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562.6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135.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3.34%,坝区面积427.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66%)。全县人口密度为137人/平方公里。县城驻地金牛镇位于祥宁公路和凤太公路交汇处,海拔1430米。东南距省会昆明340公里,南距祥云县城59公里,西距州府下关56公里,北距永胜县城129公里。
7、地形地貌
宾川县
8、自然资源
宾川位于横断山脉云岭东缘,境内山脉属云岭山系,多纵向排列。宾居—牛井—力角断裂带把县内诸山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哨房梁子、平顶流山为主,西部以鸡足山和木香坪主峰为主。
主要河流有纳溪河、平川河、朵背箐河、清水河,均属金沙江流域,干支流总长304.6公里,流域面积2518.5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9.1%。四条河流均由南向北平行穿越崇山峻岭注入金沙江。
9、医疗卫生
2012年,全县有卫生机构149个,其中:医院县级8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86个,诊所36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组建了县医疗急救中心和5个乡镇医疗急救站,城乡医疗急救网络实现全覆盖。有病床1281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3.58张,卫生技术人员833人,其中医师78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3人。
10、教育事业
宾川庙学始于明弘治七年(1494),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建秀峰书院,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建笔山书院。义学兴于清,平民教育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1939年9月始有幼儿园。职业教育方面,1925~1927年,创办师范讲习所,1931~1935年,开办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41~1947年,办附设师范班。农职业教育方面,清宣统三年(1911),创设女子蚕桑研究所,历时半年;1913~1916年,开办乙种农业(蚕业)学校,1935~1941年,办省立宾川初级棉(农)校。
建国后教育迅速发展,1996年“普六”、1998年“普九”、1999年扫除青壮年文盲后,宾川教育走上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之路。此外,1960~1981年宾川承担接侨任务后,先后在太和、宾居和彩凤三个华侨农场建华侨农场职工子弟学校。三个华侨农场学校至2001年随华侨农场一起整体并入宾川县管理。此后,宾川县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落实、撤点并校新建寄宿制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含在园幼儿)在校学生5703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93%,其中:高中4311人,初中11649人,小学在校学生27106人,职业高中1691人,幼儿园12275人;有教职工3266人,其中:专任教师2881人,代课教师159人;全县大中专录取2168人(不含私立学校学生),其中大专以上1449人,中专、技校、五年制大专719人。
11、经济情况
工业
宾川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但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工业富县”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能源开发、机械加工制造、建筑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围绕生物资源优势办工业,大力发展香葱、大蒜、柑橘、葡萄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涌现出了宽恳、宾居清水河、云福、国巨等一批葱蒜龙头加工企业。引进昆明钢铁公司合作,建成水泥生产线、煤炭洗选生产线、年产5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与国投华靖电力、云南大唐国际电力、华能新能源、水电十四局大理聚能等4家公司签订了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协议。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3户,其中宽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大理昆钢金鑫建材有限公司和供电公司等9户企业产值超亿元。2011年,全县工业税金1.09亿元,占县级财政总收入的32.5%。税收超500万元工业企业5户,其中超千万元企业3户。2012年,全县工业税金1.17亿元,占县级财政总收入的25%。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33.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5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6.58亿元,轻工业产值14.38亿元,重工业产值18.76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52万吨,发电量828.43万度,水泥51万吨,砖65264万块,瓦20309万块。有乡镇企业10316户,从业人员37809人;营业收入48.17亿元,比上年增10.11亿元,增26.57%;完成总产值47.54亿元,同比增33.35%;完成工业总产值33.60亿元,同比增38.14%。
宾川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理论电力蕴藏量为23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小水电10万千瓦。2011年,鲁地拉水电站完成投资17.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总装机6.36万千瓦概算投资5.18亿元的渔泡江铁川桥、平川盘口箐、拉乌清水河新田3个水电站建设快速推进。年末,共有16座水电站运行发电,总装机容量2.64万千瓦。2012年,受2009年开始持续四年连旱影响,发电量锐减,全年发电828.43万度,比上年的2788万度减1959.57万度,减70.29%。
旅游业
鸡足山
宾川县全面实施鸡足山旅游开发后,以鸡足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培植取得初步成效,鸡足山景区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省级文明风景区,并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166.46万人次,其中国(海)外旅客16872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20.21亿元。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1亿元、增长12.3%;完成财政总收入54329万元、增长16.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7亿元、增长3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896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00元、增长19.5%;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3.6亿元和44.4亿元、增长16.16%和20.17%。今年上半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12.18%;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2295万元、同比增长2%;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7亿元、同比减少34.51%;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3202元、同比增长9.3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