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三泖
九峰三泖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境内,山明水秀,文物众多,是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九峰指的是佘山、天马山、横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和机山等9座山峰,九峰均在海拔100米以下,呈西南--东北走向,逶迤13.2公里,山地面积共约2.35平方公里。三泖是指松江、青浦、金山至浙江平湖间相连的大湖荡。
中文名称:九峰三泖
外文名称:Zhangjiajiezhangliang'stomb
地理位置:上海市松江区
著名景点:九峰三泖
1、简介
山露区九峰三泖
松江境内的九峰三泖,山明水秀,文物众多,是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元代著名诗人钱惟善有首描写峰泖的诗:“西望茫浴远天,芙蓉九点秀娟娟。势翻震泽胶龙窟,气浸高寒牛腰。支遁每招过野寺,天随会约种湖田。倚阑不尽登临兴,更驾长风万里船。”
九峰是松江境内十几座小山丘的总称,位于松江北部,由西向东婉蜒数里。据松江历史上传统所称,九峰指佘山、天马山、横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和机山等9座山峰,实际上还有钟贾山、北竿山、卢山等。远远望去,山峰连成一线,犹如一条绿色长龙。九峰林木深秀,有众多的奇石名泉,自然风景秀美,加上历代名人的遗踪故迹,使每座山峰形成许多景点。旧府、县志载有九蜂的“八景”、“十景”等,这些名胜与著名的历史人物陆机、陆云、陶宗仪、杨维帧、陈继儒等的联系,为九峰增添了光采。《明斋小识》说:“九峰为云间胜地,春秋佳日,足供眺赏,而三峰七峰独擅其胜。佘山自二月初八至四月初八止,游人不绝,四八两期,喧阐尤甚,画船萧鼓,填溢中流,绣帷细叉,纷纷满道……”。
泖河历史上三泖与九峰齐名。位于县城西约14公里,昆岗的西部与青浦县交接处。自古以来,既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水道,又是旅游胜地之一。
2、九峰介绍
九峰三泖山山玲珑
据清嘉庆《松江府志》(以下简称嘉庆府志)载:“府境诸山自杭天目而来,累累然隐起平畴间。长谷以东,通波以西,望之如列宿。排障东南,涵浸沧海,烟涛空翠,亦各极其趣焉。而九峰之名特著。”九峰在本县昆冈乡、天马乡、佘山镇境内,呈西南、东北走向,断续起伏,逶迤13.2公里。依次名为小昆山、横山、机山、天马山、辰山、佘山、薛山、厍公山、凤凰山。但历史上习惯称呼为“凤、厍、佘、辰、薛、机、横、天马、昆”,始见于元代凌岩《九峰诗》。此外,尚有小横山、钟贾山、卢山、北竿山等,虽与九峰一脉相连,但其名未入九峰之列。或谓“九”为约数,九峰泛指诸峰。
九峰高程均在海拔100米以下。天马山最高为98.2米;厍公山最低,仅约10米。九峰一带山地面积共约2.35平方公里。从山的形态看,大多是脊状山形,山脊一般比较浑圆。多数山麓坡度不对称,一侧坡陡,另侧坡缓。
九峰林木深秀,有众多的奇石名泉,自然风光秀美,加上历代名人的遗踪故迹,使每座山峰形成许多景点。旧府、县志所载每座山峰均有“八景”、“十景”等,总计100余景。这些名胜与历史上著名人物陆机、陆云、陶宗仪、杨维桢、陈继儒等的联系,更为九峰增添了光彩。《明斋小识》说:九峰为云间胜地,春秋佳日,足供眺赏。
九峰胜迹,历经沧桑,于今大多已湮没,仅剩天马山护珠塔、佘山秀道者塔等寥寥数处,可资凭吊。在西佘山顶上近代修建的天主教堂和天文台,今为佘山主要景点,供游人观瞻。
凤凰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在县城北约11.5公里,东枕通波,西连玉屏(薛山)。山形修峻,略呈“十”字形,宛若延颈舒翼、凌空翱翔之凤凰,故名。凤凰山居九峰之首,海拔51.1米,山地面积约400亩。
山之东部有悬崖一处,名青壁,高数十米,直如刀削。旧时上有虬松古藤,苍森可爱。解放后封山育林,林木蓊郁,景色清幽。嘉庆府志载有山泉二:一曰凤凰,一曰陆宝。陶宗仪诗:“丹泉陆宝秘精灵”,即指此。
嘉庆府志载有“十景”:(1)南村居,陶宗仪隐居处;(2)三星阁,徐阶筑,供御赐三星像;(3)来仪堂,陈继儒筑;(4)且止园,王元瑞筑;(5)梅花楼,莫如忠别业;(6)芙蓉庄,徐阶筑;(7)山月轩,元华亭俞允(字嘉言)读书处;(8)锦溪桥,在山下;(9)摩霄崖,在何氏拜石堂下;(10)东海亭,祀张弼处。
另有古迹数处:(1)竹堂,在山下;(2)庆阳院,在山下;(3)凤凰山庄,徐阶别业,在山南;(4)明著名书法家张弼墓,在山之阳。
厍公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凤凰山之南,在县城北约11.5公里。因其山形如书轴,正当凤嘴,古人将厍公山比作一轴宝书,与凤凰山一起喻为“丹凤衔书”。清诸嗣郢《九峰咏》载:“秦时亢桑子(厍公)隐居于此,乃山名之源。”厍公著有《亢桑子》三卷。原九峰第二峰为陆宝山,与厍公山隔溪相对,石少土美,人争取之,明代即已夷为平陆,后人乃以厍公山代陆宝山列为第二峰。山高约10米,周长约半公里,山地面积20亩,为九峰中最小的山丘。厍公山山体虽矮小,无岩壑之幽,但解放后封山育林,林木茂盛,也自玲珑可爱。
嘉庆府志记载有“十景”:(1)旗杆石,在山下田中;(2)洗鹤滩,厍公养鹤处;(3)藏书岺,厍公藏秘书处;(4)鼓琴矶,厍公弹琴处;(5)览德坡,坡对凤凰山;(6)采药径,厍公采药,往来于此;(7)白雪庵,陶宗仪筑;(8)放鹿亭,厍公放鹿处;(9)聚星崖,陶宗仪携客饮酒吟诗处;(10)陆宝村,在山下,相传昔有陆氏藏宝于此。
佘山
位于县城西北约10.5公里,佘山镇境内。分东西两峰,绵亘数里,松青公路穿行两峰间。自古以来,佘山林木,葱郁深秀,景冠九峰,每逢旅游季节,游客甚众。据宋代《云间志》称,古代有佘姓者居此,故名。佘山多竹,所产竹笋有兰花香味。清康熙帝南巡,品尝了佘山竹笋后大为赞赏,曾赐名曰“兰笋山”。
西佘山海拔97.2米,方圆0.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900亩;东佘山海拔72.4米,山地面积约850亩。
辰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在县城北约9.5公里,西佘山西南约2公里。山东面有辰山塘,南麓是辰山镇。在九峰中因其列于“辰”位(即东南方),故名。又相传自古有神仙寄迹山中,故又名神山。唐天宝六年(747年),曾易名细林山。
辰山东西长700米.南北宽约300米,海拔69.8米。山地面积约300亩。
薛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在县城北约11公里,南与东佘山对峙,东与凤凰山相望。据唐《吴地记》载,唐代薛道约居此,故名。据康熙《松江府志》载,古时山下曾掘地得石,上刻“玉屏”两字,而山形似屏风,故又称“玉屏山”。
海拔74.1米,周围约1.5公里,山地面积约400亩。
嘉庆府志载山有“十景”:(1)兴云岭。天雨时岭上出云。(2)紫芝岩,一名“仙花岩”。岩上芝草繁生。(3)仙人床。山半有石似床。(4)梅花峰,昔人于此峰一带广种梅花。(5)青莲池。山上有一水池,旧名“罗池”,产藕,其味甚佳。清代池水已干涸。(6)学士亭。里人为怀念沈度、沈粲两学士,在山上建亭,称学士亭(沈度、沈粲,明松江华亭人,俱善书,为“台阁体”创制者,
九峰三泖
机山
位于天马乡境内,在县城西北约11.5公里。东麓紧邻天马镇,与天马山相望。因西晋大文学家陆机而命名。由于山较小,亦称小机山。海拔约38.9米。原长约300米,宽200米,由于长期开山挖石,山体已削去约1/3,基岩祼露,植被稀少,多为解放后新植的黑松。
嘉庆府志载山有十景:(1)坎离泉。山有一泉,旧名光眼潭,状如双目,后易名坎离泉,俗称鸡眼井,讹音鸡眼睛。(2)双蛟壑,又名二蛟壑。相传旧时有蛟龙由此破壁而出。(3)鸡鸣岭。古时山多蜈蚣,岭名鸡鸣,取其相克。(4)绿云河。旧时山下有一河,两岸密布竹林,河中绿竹倒影如云,故名。(5)真珠浦。在山下。(6)吕公祠。在山顶。(7)吏部园。明代曾在吏部为官的朱永佑所构筑。(8)醉眠石。明陈继儒酒醉后常卧于此石上,故称。(9)醉花阁。隐士瞿一淳的隐居处。(10)平原村。在机山下,因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故名。兄弟齐名,时称大小学士)。(7)苦节碑。在山上,纪念大小学士之父苦节先生沈易。(8)薛老庵。相传薛道约炼丹得仙,庵在山中,为其炼丹处。(9)景华桥。明未董剑华建。(10)宜晚堂。明代两进士曹时和、时中兄弟所建,前后皆种菊。
横山
位于昆冈乡境内,在县城西北约10公里。北距机山约2公里。山形东西横卧,故名,又名横云山(据《云间志》记:“因陆云名之”)。海拔68米,长1.2公里,最宽处约0.3公里。山地面积约800亩。东南坡较陡,坡麓平直;西北坡较缓。从出露岩石分析,岩体主要为火山岩。山南多黑松,山北多毛竹,皆解放后种植。
嘉庆府志载山有“十景”:(1)白龙洞。在山顶,深不可测。下有祭龙坛,古代岁遇干旱,远近百姓至坛边焚香祈祷,求白龙降雨。(2)联云嶂。山下原有灵鹫庵,其上有石壁横亘数十丈,旧名平台石。(3)丽秋壁。在雪堂之后,上多红枫。(4)碧岩。(5)三冷涧。(6)只怡堂。(7)来谷潭。为一潭泉水,味香冽。据志载,潭脉来自谷水,故名。(8)忠孝祠。祀明代松江郡守方岳贡。(9)黄公庐。元末画家黄子久的隐居处。(10)得月塔。
天马山
位于天马乡境内,在县城西北约11公里,山有两峰,状如行空天马,首昂脊弓,故名。原名干山,相传春秋时吴干将铸剑于此。据元代杨维桢《干山志》中记:“世传夫差冢干将其山”。又据旧《图经》记,有干姓者居此;《圆智寺记》中也谓山后皆干姓所有,故名干山。元代三高士之一钱惟善诗有“干氏千年居此山”之句。旧时,山多琳宫梵宇,每逢阳春三月,松郡乡民,诣山礼于中峰东岳祠,香火特盛,故俗称“烧香山”。
天马山高冠九峰,海拔98.2米。周围2.5公里,山地面积约1800亩。山势陡峻,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长约0.8公里,南北山体宽约1公里。南坡陡,常出现峭壁;北坡缓而长,山形不对称。
在斜塔东18米处有古银杏一株,树龄已达700余年。今树干枯死,仅东南一枝年年抽芽发叶,生机盎然。
小昆山
位于昆冈乡境内,在县城西北约10.5公里,地处九峰之最南端,名列九峰之末。小昆山为著名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前人将二陆比作美玉,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根据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弈昆山阴”以及潘尼赠陆机诗:“昆山何有,有瑶有珉,穆穆伊人,南国之纪”,昆山之名当在机云之前。后人为区别于江苏昆山县之马鞍山(名昆山),故称小昆山。海拔54.3米,周围1.5公里,面积约500亩。呈东南向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两峰,北低南高,北峰高44米。全山呈“8”字状,圆秀而润,望之如夏盎。远望又如卧牛,北峰形似卧牛之首,称“牛头山”,可找出牛眼、牛鼻、牛鼻孔等五官面形。惜因开山取石,“牛鼻”已被炸毁。
北竿山
位于佘山镇北境与青浦县交界处,在县城北约15公里,是九峰山区最北一座山丘。原名竿山,因土宜种竹,《嘉禾志》称竹山。又因其在干山(天马山)之北,俗称北竿山,又讹称北干山。元代有余瑾居此山,自号笴隐生,故又名笴山。
北竿山高海拔40.4米,周围约1公里,山地面积约200亩。相传北竿山曾产铁。现全山封闭,为部队驻地。解放后种植的针、阔叶树及竹子,均蓊郁成林。因环境安静,有众多白鹭栖息林间,成为北竿山一大景观。
钟贾山
位于天马乡境内,天马山之东,在县城西北约11公里,东隔沈泾塘与卢山对峙。相传唐代有钟姓和贾姓人士隐居于此,故名。又以此山介于九峰中间,又名中介山。
钟贾山海拔39.2米,周围约1公里,山地面积约100亩。
卢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官塘之东,在县城西北约10.5公里,与钟贾山相对峙,东北远望佘山。嘉庆府志载,可能是以卢姓得名,后讹称罗山。
3、泖河
泖河
三泖与九峰齐名,位于县城西约14公里,在昆冈乡西部与青浦县交接处。自古以来,是太湖入海的重要水道。又是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上松郡三泖,是指今松江、青浦、金山至浙江平湖间相连的大湖荡。一据水流位置而称上泖、中泖、下泖;二据大小、形状把上、中、下三泖依次称为长泖、大泖、圆泖。泖湖源自太湖。古东江(今黄浦江上游地段)自太湖流经松、青、金等县地势低洼地区.逐渐形成了淀山湖(薛淀湖)、谷水、泖湖等一些较大的湖泊。据旧志载,宋时太湖之水主要由急水港流入薛淀湖,又经拦路港和金泽塘流入三泖。同时西南有嘉兴、平湖之水流入泖河。三泖之水又经黄桥、斜塘流入黄浦江,归于大海。另说三泖之水东南趋古浦塘、斜塘,东则散趋走马塘、面杖港、陆家曲诸支渠,悉南迳詹家汇,至横潦泾,达于黄浦。
泖河经长年淤积,变迁很大。据南宋绍熙《云间志》记:“古泖,县西四十里,周回四顷三十九亩。今泖西北抵山泾,南自泖桥出东南,至广陈,又东至当湖,又东至瀚海塘而止。”朱伯原《续吴郡图经》记:“泖在华亭境。泖有上、中、下之名,泖之狭者,犹且八十丈。”泖河虽随地、形而名称不同,但实为一水。流经今金山、平湖之间的,因形如长带,故名长泖;因其位处上游,故又称上泖;古长泖萦绕百余里,后逐渐淤涨成田,至清代只剩阔如支渠的水流。流经今松江、金山之间,水面浩阔,称为大泖;因其位处中游,故又称中泖;历史上早已淤塞,全部围垦为荡田,亦称泖田。流经今松江、青浦之间呈圆形,故称圆泖;因位处下游,又称下泖,经历代疏浚,得以保存至今,是古泖湖仅存的部分,今称泖河。据清嘉庆府志记载,当时圆泖周不过二十里,即旧志所谓近山泾之泖,其东支渠曰:石臼、周头、曹坟、庵港、长洲溇、濮家湾、庙泾诸港,皆南受浙江、嘉善之水;东受元和、叶厍、王家、金钱、长洲诸荡之水,地与元和交错;自长洲荡折而东北,其支为吴家湾、泖甸、清水港、拦路、山泾诸港,皆北受薛淀、练湖之水;又东为窎塘、石堰、胡家路、周葫芦、骆驼泾诸水,北受南北曹港之水及赵屯浦水,汇潴于泖。至于近代,淀山湖水由拦路港流入泖河,上起青浦小蒸,由西北流向东南,下迄古浦塘、斜塘,经横潦泾泻入黄浦江,全长10.5公里。斜塘河面宽180米,水深流急。自界泾到泖塔圩一段,称古泖或南泖,河面宽400米。中经小独圩(旧名大草墩),已淤涨成陆,东西长550米,主航道在其北岸一侧,河面宽120米;南航道宽300米,已坝断养鱼,今属古松乡。自泖塔圩迤北,至拦路港一段,分东西航道。东航道俗称小泖或东泖,宽150~200米;西航道俗称大泖或西泖,宽400米左右。泖塔圩为泖河中一小洲,原名淘饭圩,呈梭子形,左右二段各约宽320米,中段宽约400米,总面积达1000多亩,分属昆冈乡和青浦县沈港乡、练塘乡。东西两航道即大、小泖在南嘴合流,称为“三泖并一泖”,两岸距离约700~800米。
陆机对晋武帝称“三泖冬温夏凉”。唐宋以后,历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如唐代陆龟蒙,宋代宋庠,元代杨维桢、倪瓒,明代顾清、董其昌、陈继儒等皆慕名来游,吟咏不绝。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的诗中就有“三泖凉(鲸)波鱼蕝动”之句。三泖风光最佳处在今泖河中大、小泖合流处,这一带水清如镜,风景如画。
泖河曾有不少人文和自然景观,较著名的有:
泖塔
泖塔圩至今耸立着一座秀丽的五层方形宝塔,俗称泖塔,又名“长水塔”。据志载为唐乾符年间(874~879年)福田寺僧如海所建。泖塔圩原属本县辖境,后大部划入青浦县。野亭
为元末名士沈铉所筑。沈铉字鼎臣,钱塘人,博学多才,元末为避战乱,不从张士诚之招,隐居泖河之滨。今已毁。光渌亭
为元末著名文学家杨维桢所筑。为避元末战乱和张士诚之招,由故乡浙*阴徙居松江,隐于九峰三泖,在泖滨筑此亭。今已毁。春草轩
为元末别驾谢礼所居,谢与杨维桢为挚友,杨晚年与谢过从甚密,常居谢礼家,并有记。今已毁。太玄亭和泖泾别业
明代徐献忠所筑,今已毁。徐献忠为嘉靖举人,家居泖滨。4、历史
九峰三泖
“九峰三泖”是中国山水文化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这一地处上海松江的名胜自晋唐以来几成中国南宗文化的象征之一,从留下《平复帖》的晋代陆机到元代赵孟頫、倪云林,到提出“南北宗论”的董其昌,再到晚清民国时期海派绘画的崛起,“九峰三泖”是南宗山水之根,也是一种精神谱系。画家萧海春将其地处松江的画室命名为”九峰三泖”即可见其对中国画传统的认知与传承探索。
从1990年代至今,萧海春自甘寂寞,以一种虔诚的敬畏态度解读传统,“深山问道”,烟云日课,并结合山水写生,致力于中国画文脉研究、技法整理传承与风格创新。本次展览中的一百多幅画作,既有对历代山水画名家的解读,也有华滋浑厚、气势夺人、长达20米的山水画巨制,还有见出文人之趣的众多写意画作,呈现的正是萧海春沉潜传统与显出自家面目的艺术历程,是其从艺半个多世纪的总结。这并不仅仅是个人画展,更见证了半个世纪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转型后,中国画家如何面对传统、面对社会,如何坚守内心并最终得到大自在的历程。